劍指資源領域,鏟除腐敗毒瘤。冀中能源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原副總經理李建忠,陜西煤業化工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原副總經理張丹力,內蒙古自治區原國土資源廳黨組書記、廳長白盾,內蒙古礦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黨委副書記、總經理蘇日勒格……12月以來,煤炭、礦產、國土資源等領域多名黨員干部接連被查,讓人們的視線再次聚焦于資源領域腐敗問題。
談及資源領域腐敗,“靠山吃山”“靠煤吃煤”“靠礦吃礦”是常見的癥候。在少數心術不正的黨員干部看來,身處資源領域關鍵崗位,就如同掌握了致富密碼。膽子大的,有恃無恐、明火執仗——或者直接貪占國有資產;或者不惜損害煤礦利益,利用職務上的便利在企業經營、工程項目承攬等方面為他人謀取利益并收受財物;或是違規出讓探礦權,等等。心機深的,則改頭換面、暗箱操作——或者通過“搭股”參與企業非法牟利;或者在招投標過程中做手腳,違規打造“私人定制版”招投標資格,從中大肆斂財;或者自己身居幕后,讓親屬從中受益……無論是直接貪占,還是以煤謀私、以礦謀私,說到底都是把國有資源當作個人牟取私利的籌碼。
國有資源為國家所有,是全民共享的財富,絕非貪得無厭者的謀私富礦。一些黨員干部和公職人員違規用權、隨意審批,玩“靠山吃山”“靠礦吃礦”那一套,大搞權錢交易,不僅直接侵害國有資產,還可能造成安全生產重大風險,給生態環境帶來威脅。此外,資源領域腐敗呈現出涉案金額大、落馬官員中一把手多、“窩案”“串案”集中的特性,已經影響到一個地區和部門的政治生態。
資源領域不能任由“碩鼠”啃食,更不應成為滋生腐敗的土壤,必須對向資源伸手者施以重拳、毫不手軟。十九屆中央紀委四次全會在部署今年工作時指出,堅決查處資源、土地、規劃、建設、工程等領域的腐敗。各級紀檢監察機關針對煤炭、礦產、能源等資源領域加大整治力度,持續深入開展資源領域反腐敗工作,釋放明顯信號,靠山吃山那套行不通了。比如,內蒙古向煤炭資源領域這個“毒瘤”開刀,不僅縱向上倒查20年,而且橫向上不留空白、不留死角,一個礦一個礦地清查,從規劃立項、登記注冊,到企業改名、股東變更,再到股權交易、礦業權轉讓,每個環節都不放過。靶向整治之下,多名“煤老虎”現出原形,“騙煤”“套煤”等問題浮出水面。
鏟除資源領域腐敗“毒瘤”、斬斷權錢交易利益鏈條只是一個方面,更關鍵的在于扎緊“不能腐”的制度籠子,讓貪心妄想者無機可乘。資源領域的制度建設薄弱點、權力運行風險點、監督管理空白點在哪兒,就向哪里發力,從根本上擠壓腐敗滋生空間。從實踐中看,有的地方針對領導干部“身邊人”干預和插手礦產資源領域經濟活動問題,專門出臺相關文件,對領導干部配偶、子女及其配偶參與礦產資源開發行為的情形、參與礦產資源開發的禁止行為、退出機制、日常監督管理等作出規定,防止礦產資源開發領域的“裙帶關系”;有的地方針對“圍獵”和被“圍獵”交織的問題,在省級層面建立行賄人數據庫,將“圍獵”領導干部、存在行賄行為的企業和個人列入黑名單,實行動態臺賬管理。
客觀地說,資源領域存在資金密集、權力集中、審批環節多等特征,一把手和關鍵崗位、關鍵環節負責人容易成為不法人員爭相“圍獵”的對象。必須堅持受賄行賄一起查,堅決斬斷“圍獵”和甘于被“圍獵”的利益鏈,堅決破除權錢交易的關系網。懲治資源領域腐敗,既要把“碩鼠”揪出來,也要重塑政治生態、祛除沉疴積弊,從根本上鏟除腐敗滋生的土壤,還資源領域一片風清氣正。(李鵑)
相關新聞
- 2020-12-23【廣安觀潮】用好解紛止爭法治良方
- 2020-12-22【廣安觀潮】“民”字背后千言萬語
- 2020-12-18廣安觀潮 | 脫貧不脫監督
- 2020-12-17廣安觀潮 | 信仰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