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甘肅省各級紀檢監察機關緊盯扶貧政策、項目、資金落地落實情況開展監督檢查,為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保駕護航。圖為渭源縣紀檢監察干部在蓮峰鎮團結村寇家坡社入戶走訪,了解扶貧惠農政策落實中有無偏差。(資料圖片)
本期看點
全力保障脫貧攻堅決戰決勝,是紀檢監察機關的重要職責使命。甘肅省紀檢監察機關牢牢盯住脫貧攻堅這個“第一民生工程”,跟進監督、全程監督、精準監督。壓實責任,對重點問題直查直核;上下聯動,督促徹底整改突出問題;緊盯“縣里的權、鄉里的情、村里這個點”,開展專項治理,強化對小微權力的監督,以鐵的紀律、嚴的作風確保脫貧工作務實、脫貧過程扎實、脫貧結果真實。
走進甘肅省定西市漳縣大草灘鎮石咀溝村,陽光下,平坦的水泥路通到每家門口,路兩邊一排排整齊的磚瓦房和漂亮的小樓房鱗次櫛比,門上紅彤彤的春聯透著喜慶。
這個昔日的特困村,如今成了小康村。村委會副主任雷想合對記者動情地說:“對比以前,我們住的是什么,吃的是什么,穿的是什么?這幾年,在黨的精準扶貧好政策的扶持下,通過種植中藥材,家家戶戶都過上了好日子。有的村民蓋起了二層小樓,出門開上了小汽車,生活一天比一天好。”
村民丁亞峰一家5口人,以前住的是土坯房,日子過得很拮據。他樂呵呵地說:“這幾年發展得很好,我家種植中藥材30多畝,年收入8萬多元。”
貧困面大、貧困程度深的甘肅,是全國打贏脫貧攻堅戰最艱難的省份之一。全省86個縣市區中,曾有58個縣列入國家六盤山、秦巴山和藏區三大集中連片特困地區,還有17個縣屬于省列插花型貧困縣。
2020年11月21日,隨著東鄉、宕昌、通渭、鎮原等最后8個貧困縣脫貧摘帽,甘肅省75個貧困縣全部退出貧困縣序列,隴原大地撕下了“苦甲天下”的歷史標簽。
全力保障脫貧攻堅決戰決勝,是紀檢監察機關的重要職責使命。2020年以來,甘肅省紀檢監察機關牢牢盯住脫貧攻堅這個“第一民生工程”,聚焦決戰決勝,跟進監督、全程監督、精準監督,督促全省各級各部門把責任扛起來,把措施落實到位,以鐵的紀律、嚴的作風確保脫貧工作務實、脫貧過程扎實、脫貧結果真實。
1 直查直核 解決重點問題
到戶產業獎補,是激勵貧困戶自主創業積極性、增強其自我“造血”能力的重要政策。2020年3月初,有群眾向慶陽市鎮原縣太平鎮紀委舉報,老莊村北頭組有貧困戶借鄰居家的羊通過了到戶產業獎補驗收,套取補助資金2萬元。
“好政策被用歪,鎮村干部是怎么審核、落實的?”太平鎮紀委隨即成立核查組,經走訪群眾、查閱資料后發現,這戶人家確實存在虛報養羊數量套取國家扶貧項目補助資金的問題。很快,5名鎮村干部因不負責任、弄虛作假被追責。
“對扶貧不力干部‘打板子’,是警示更是鞭策。脫貧攻堅收官階段,基層干部如果不盡責、不作為甚至亂作為,不僅坑害貧困群眾,而且浪費國家資源,貽誤脫貧戰機。”甘肅省紀委副書記、省監委副主任鄧海濤說。
責任,通過有力的監督壓實。圍繞決戰決勝,甘肅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堅持脫貧攻堅硬仗在哪里,監督就跟進到哪里,督促黨委政府落實主體責任、行業部門落實監管責任。
在脫貧攻堅工作中,定西市通渭縣碧玉鎮還面臨著一個難題:信訪量大、矛盾糾紛較為突出。甘肅省紀委監委主要領導和分管領導多次現場“坐診”,指導市縣開展專項整治,解決信訪問題218個。同時,以點帶面推動全縣開展脫貧攻堅大排查大整改大督查總督導行動,發現并推動解決問題6251個,督促全面整改。
收官階段,甘肅省紀委監委將通渭等8個未摘帽縣的監督直接抓在手上,既督又戰,壓擔子、教方法,推動解決突出問題。對相關省直單位明確責任,傳壓力、抓調度,督促落實好扶貧責任。
控輟保學、基本醫療、住房安全、飲水安全……該省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強化對“兩不愁三保障”重點任務的專項監督,督促教育、衛健、住建、水利等部門履行行業職責,逐村逐戶逐人逐項解決問題,實現脫貧攻堅重點領域主要任務清零達標。
永登縣武勝驛鎮火家臺村自來水工程早已完工,卻長期未正式通水運行。蘭州市紀委監委派駐市水務局紀檢監察組核查后,發現先后兩任村黨支部書記苗世偉、王維章失職失責,兩人均受到黨內警告處分,村民終于喝上了干凈的自來水。
寧縣平子鎮財政所原會計郭云龍貪污侵占惠農資金9萬余元,被開除黨籍、開除公職并移送司法機關;玉門市黃閘灣鄉原鄉長張維明套取挪用扶貧資金900多萬元,用于支付土地租賃費、復墾費、棚膜款、工程款等,受到留黨察看二年、政務撤職處分,其涉嫌職務犯罪問題被移送司法機關;宕昌縣龐家鄉龐家村原黨支部書記冉平哇私自截留村民低保金及其他補助資金4萬多元據為己有,被開除黨籍……在嚴格監督的同時,甘肅各級紀檢監察機關以“零容忍”態度嚴肅查處扶貧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
2020年4月,省市縣三級紀檢監察機關同步起底2017年以來扶貧領域問題線索,重點梳理涉及黨政四大班子、部門一把手,瞞案不報、壓案不查或敷衍了結,已辦結但群眾仍反復舉報、多頭舉報等“三類問題線索”1413件,省紀委監委逐條審核研判,選定100件扶貧領域重點問題線索,啟動“直查直核直督攻堅行動”,帶動各級加大辦案力度。數據顯示,2020年,全省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共查處扶貧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2956件,處理6095人,移送司法99人。
2 上下聯動 整改突出問題
“我家娃考上了大學,由于學費一時半會兒湊不齊,就想去銀行貸款,結果銀行說我名下有筆貸款還沒還清,屬于失信人員,可我從來沒貸過款啊……”
2020年3月,定西市紀委監委對通渭縣平襄鎮四聯村時任黨支部書記袁福定利用他人身份證騙取國家扶貧貸款等問題線索掛牌督辦,并派專人深入通渭縣督促核查。
這是中央脫貧攻堅專項巡視“回頭看”向定西反饋的問題之一。通渭縣紀委監委很快查實,袁福定騙取29戶村民及親戚朋友的身份證、戶口簿等證件,以其名義貸款30萬元用于營利性經營活動。袁福定受到開除黨籍處分,其涉嫌犯罪問題被移送司法機關。
問題是否整改到位,關系脫貧攻堅的質量和成色。針對中央專項巡視“回頭看”反饋問題、脫貧攻堅成效考核發現問題、中央紀委國家監委印發的《關于切實加強7省區2020年扶貧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專項治理工作的指導意見》和調研督導指出問題,甘肅省紀委監委研究制定全省紀檢監察機關脫貧攻堅專項整改實施方案,列出46項監督整改任務清單,責任到崗、任務到人,嚴格審驗銷號。
“省紀委監委綜合運用日常監督、飛行檢查、回頭看、內部督察、‘四不兩直’調研督導等多種方式,先后開展點對點檢查31次,發現并督促解決問題126個,約談435人次。”甘肅省紀委監委黨風政風監督室主任李勤介紹,在選擇24個重點縣區開展內部督察的同時,督促深度貧困縣27名掛職干部專司扶貧領域專項治理,推動整改各類問題。
針對岷縣脫貧攻堅突出問題,省市縣三級紀檢監察機關上下聯動,逐級約談傳導壓力,派員蹲點盯著改,約談150余人,問責10人,督促整改各類問題近600個。
在扶貧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專項治理臨近收官之際,省紀委監委組織13市州開展“互不碰頭”式交叉檢查,查漏補缺,推動整改,走實“最后一米”,共督促整改問題365個。
定西市紀委監委采取“半月一調度、半月一跟進”機制,逐項跟進督促,推動按期銷號,對責任落實不到位、工作作風不扎實的相關責任人進行約談,對整改不力、失職失責人員進行問責,倒逼集中精力徹底整改;隴南市對142個未脫貧村開展機動式、點穴式、交叉式監督檢查,加大對到戶產業扶貧政策落實情況的監督力度,督促整改突出問題;甘南州紀委監委派出8個監督檢查小分隊走村入戶監督檢查,發現問題線索47個,下發紀律檢查建議書7份,成立專案組直查直辦……在省紀委監委帶動下,該省各級紀檢監察機關持續發力,以釘釘子精神監督脫貧攻堅問題整改到位。
3 專項治理 嚴查腐敗問題
“對著呢!沒問題!”
1月27日中午,定西市隴西縣菜子鎮二十鋪村村民馮產生從城里買東西回到家,拿出手機點了幾下,看到自己的“資金發放明細”:城鄉居民養老保險資金,2020年12月24日發放,金額119.69元;耕地地力保護補貼,2020年9月18日發放,228.87元……每筆錢都清楚明了。他興奮地說:“平時村里給誰發了補貼,發了多少,在平臺上都能查得到,非常方便。”
馮產生用手機查詢的平臺就是甘肅省扶貧(民生)領域監督信息平臺。“我們打破原來職能部門數據‘信息孤島’,實現到人到戶資金網上公示查詢、后臺數據對比分析的全程動態監管。平臺的運行,不僅提升了職能部門管理質效,還方便了群眾查詢和監督,同時也有利于紀檢監察機關精準發現問題線索。”甘肅省紀委監委信息技術管理室主任陳志鵬說。
這一平臺借助互聯網、大數據等信息技術,讓惠民惠農財政補貼資金全部曬在網上。平臺共匯聚17個部門、146類扶貧(民生)資金、39208個扶貧(民生)項目,打通了省、市、縣、鄉鎮(街道)、村(社區)各層級,目前已錄入4億多條資金信息,覆蓋2300余萬人,涉及資金2570多億元。
2020年,按照省紀委四次全會的部署,甘肅省紀委監委緊盯惠民項目資金,充分發揮扶貧(民生)領域監督信息平臺作用,監督和查處政策落實不力、資金“跑冒滴漏”等問題。據了解,該平臺運行一年多來,甘肅省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共通過平臺收到群眾投訴、舉報、反映問題3.1萬條;13171名相關人員主動說明問題,809人受到黨紀政務處分;追繳資金5427萬元。
“脫貧攻堅越是進入最后沖刺的關鍵階段,監督越不能松勁懈怠。要做到資金投入到哪里、項目實施到哪里,監督檢查就跟進到哪里。要舉一反三,堵塞漏洞,防止同類問題改而復生、反復發生。”甘肅省委常委,省紀委書記、監委主任劉昌林說。
2020年,甘肅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在監督脫貧攻堅各項政策措施落實的同時,緊盯“縣里的權、鄉里的情、村里這個點”,下力氣整治扶貧領域突出問題。
針對農村群眾反映強烈的“一卡通”管理方面的問題,甘肅省紀委監委曾組織開展“一卡通”專項治理,清卡106萬張,清退和上繳資金1.1億元,處理1612人、處分604人。在此基礎上,去年開展“回頭看”,督促修訂資金管理制度辦法6項,下發規范性文件11份,建成“一卡通”信息管理系統,鞏固深化治理成效。
針對基層微腐敗易發多發問題,甘肅省紀委監委印發加強鄉村小微權力監督工作的指導意見,督促制定鄉村小微權力清單,編制小微權力運行流程圖,強化公示公開,構建全程實時、多方聯網監督體系,嚴查鄉村“微腐敗”。
玉門鎮東渠村黨支部書記王建雄說:“以前收水費等費用不公開,大家就懷疑村干部有貓膩。我們在‘微平臺’公示后,誰家用多少水、交多少錢都清清楚楚,大家的疑慮消除了,對我們也信任了。”
構筑“不敢腐”的堤壩,扎緊“不能腐”的籠子,更要增強“不想腐”的自覺。甘肅省紀委監委篩選扶貧領域7類易發作風問題、8類突出腐敗問題典型案例,拍攝2部警示教育片,組織全省觀看1400多場次。深入剖析扶貧領域村干部典型違紀違法案件,5000多名村黨組織書記接受“精準滴灌式”警示教育。一年來,全省通報曝光扶貧領域典型案例359批次2279人,用身邊事教育身邊人,以案施教治本效應不斷彰顯。(記者 王彬)
相關新聞
- 2017-01-20隴周刊(2017年 第3期)
- 2017-01-26隴周刊(2017年 第4期)
- 2017-02-10 隴周刊(2017年 第5期)
- 2017-02-17 隴周刊(2017年 第6期)
精彩推薦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