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誠敦厚,人之根基也。“說老實話、辦老實事、做老實人”,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做人之本、從政之要。南宋理學家朱熹有言:“克勤小物最難。欲當大事,須是篤實。”意思是,能勤勤懇懇地做一些小事最難能可貴。要想擔當起大事,必須忠誠老實、腳踏實地。
朱熹是一位著作頗豐的大學問家,在讀書治學上,他認為“為學之實,固在踐履。茍徒知而不行,誠與不學無異”,強調“致知”與“力行”應該統一,堪稱為學“篤實”。在地方為官時,對遭遇的旱災,他上疏指出“天下之務莫大于恤民,而恤民之本,在人君正心術以立紀綱”,歷數號令不出于朝廷而出于一二權臣之手之弊政。在浙東賑災中,他下訪民情,查辦貪腐,撥錢施糧,減輕百姓賦稅,通過“干老實事”,救民于水火。
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徐珂在《清稗類鈔》一書中描繪的“巧官”:德州盧蔭溥只做了個儀曹郎的小官,但他在一、二品大員中高談闊論,唬人騙人,謂“小官大做”;在軍機處當值的龔麗,大權在握,卻占著位置不干事,謂“熱官冷做”;戶部員官楊芳燦先是花錢買官,然后靠鉆營高升,卻與一些名流雅士唱和,謂“俗官雅做”;在儀曹做官的周錫章,悠閑無事,成天忙于應酬,謂“閑官忙做”。這些“巧官”虛偽圓滑、擅長表演,為私利費盡心機,對百姓疾苦卻漠不關心,對興國富民更是束手無策,何談干實事、擔大事?
西漢劉向所著的《說苑·談叢》有云:“智而用私,不如愚而用公,故曰:‘巧偽不如拙誠’。”做人做事,靠投機取巧、見風使舵、巧言令色,或許能蒙混一時,但遲早會被人識破、遭人唾棄;而老老實實做人、踏踏實實干事、扎扎實實工作,看似“愚”“拙”卻能以誠而立,贏得信任,擔大事、干成事。
我們黨歷來提倡說老實話、辦老實事、做老實人。毛澤東在談及儒家“知仁勇”時說,“如果做事不忠實,那‘知’只是言而無信,‘仁’只是假仁,‘勇’只是白勇”。鄧小平說:“唯物主義本身就叫‘老老實實’,馬列主義、唯物主義的執行人更必須老老實實”“忠誠與老實是一個共產黨員必須具有的品質”。上世紀六十年代,大慶油田產生了著名的“三老四嚴”作風,其中的“三老”即:對待革命事業,要當老實人,說老實話,辦老實事。這一口號提出后,全國各行各業迅速掀起學習的熱潮,成為人們干事創業的精神財富。
進入新時代,“說老實話、辦老實事、做老實人”作風相沿不輟、內涵更加豐富。對普通群眾而言,是品德;對為官從政者而言,則是政德。作為黨員領導干部,正在改革的“深水區”里前行,任務艱、擔子重,道阻且躋,容不得言過其實的浮夸,容不得壘大戶、堆盆景的形式主義,更容不得欺上瞞下的弄虛作假。民心不可欺,百姓不可愚。唯有把“老實”二字記在心間,真抓實干,堅持在“夯地基”上多下些苦功夫、笨功夫,方能在風浪中立得穩、行得遠。(作者: 祁艷 )
相關新聞
- 2021-09-23共同富裕的深刻內涵和實現路徑
- 2021-09-23以案為鑒 | 習慣經商做生意思維的“明星村書記”
- 2021-09-23 派駐省應急管理廳紀檢監察組:日常監督推動巡視整改落實見效
- 2021-09-23 巡察故事 | 被巡察組“點亮”的紅綠燈
精彩推薦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