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楹聯(lián)】
一勤天下無難事;
百忍堂中有太和。
——清•佚名撰(見《新鐫萬事聯(lián)珠》)
【小識】
司馬光在《資治通鑒》里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初唐時,在河南濮陽張家莊,有一叫張公藝的老者,歷經齊、隋、唐三代,九世同堂,且尚未分家。唐高宗李治十分好奇,曾親自訪問,這么大的家口是怎樣同居共處下來?只見老人不慌不忙,在紙上連寫百余個“忍”字,并說傳家之道,就在于能忍,夫讓婦,兄讓弟,父讓子,子讓孫,互相包容,所以相安無事。
李治深受感動,頒賜“百忍義門”之譽。更有書中說,李治還為此落淚,知情者明白,他的父輩,乃至他這一輩,都曾因家庭不睦而屢生變故,對此情景,自然被張家的和睦觸動。由于唐高宗的推崇,“百忍堂”成為后代張氏的堂號,后世皆以“百忍”作為教導子孫與人為善的家訓。有傳世家祠楹聯(lián):“一勤天下無難事;百忍堂中有太和”“傳家萬世皆宜忍;教子千方不外勤”等,所言皆是此事。而在“百忍”的同時,倡勤重儉,更是分內之事。
相傳張家還存有《百忍歌》,其中寫道:“忍是大人之氣量,忍是君子之根本……劉伶敗了名,只為酒不忍;陳靈滅了國,只為色不忍;石崇破了家,只為財不忍;項羽送了命,只為氣不忍……仁者忍人所難忍,智者忍人所不忍”,俱為勸善規(guī)過之言,如另一副所說:“勤與儉治家上策;和而忍處世良規(guī)。”(嘉南)

(書法作品由甘肅省書法家協(xié)會提供 作者 張鳳鳴)
相關新聞
- 2021-10-08《十九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中冊出版發(fā)行
- 2021-10-08不慕榮達
- 2021-10-08先看文正記中,某條似我
- 2021-10-08中國的希望在延安:1940年的中國共產黨
精彩推薦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