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西萍鄉武功山景區紀檢監察工委在“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中,積極開展“察民情訪民意解民憂”走訪調研。圖為該區紀檢監察工委工作人員在蔡家村走訪金針花種植戶,了解惠農政策落地情況。鄧建萍 攝
蹲點調研、“解剖麻雀”是過去常用的一種調研方式,在信息化時代依然管用。正確的決策部署離不開調查研究,有力的貫徹落實同樣也離不開調查研究。無論信息技術如何發達都無法替代蹲點調研,蹲點調研依然是新時代做好領導工作的重要方法。
蹲點調研關鍵在“解剖麻雀”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蹲點調研作為做好領導工作的一個基本方法,核心就是四個字:蹲、點、調、研。
“蹲”強調要放下身段,深入基層、深入實踐、深入群眾,蹲下來聽民情、解民意。“蹲”下來不僅是下馬觀花的調研方法,也體現領導干部的謙虛好學以及對基層群眾的尊重。“點”意味著要選擇有代表性的典型去“蹲”,這樣才能夠通過了解一個點的情況,把握事物的整體特點。“調”是指蹲點下去要做調查,全面深入了解事物各方面的真實情況。“研”則強調只有調查還不夠,還要對事物各部分之間的關系進行研究和思考,從而把握事物的本質和規律。
蹲點調研有一個很形象的說法,叫“解剖麻雀”。麻雀雖小,五臟俱全。通過“解剖麻雀”,能夠以小見大,從對個體的感性認識開始,實現對整體的理性認識,在認識事物的具體性和特殊性過程中把握普遍性和規律性,從而指導具體工作。
毛澤東喜歡用“解剖麻雀法”來研究問題,他指出“要從個別問題深入,深入解剖一個麻雀,了解一處地方或一個問題”“往后調查別處地方或別個問題,你就容易找到門路”。在《尋烏調查》《長岡鄉調查》《才溪鄉調查》等著作中,都蘊含著“解剖麻雀”式的調查研究方法。正是在這些調查中,毛澤東洞察出領導中國革命的科學理論和正確道路。
蹲點調研通過深入研究具體典型,找出事物的特點、本質與規律。蹲點調研往往采取比較的方法,同時對幾種典型進行調查、研究和比較分析,從而形成對事物整體的規律性認識。通過“解剖麻雀”,從每一個具體問題出發,得出一些相通性的結論,這樣的結論和判斷往往真實可靠。同時,通過“解剖麻雀”,不僅能夠找出個性問題,還能夠由此及彼、以點帶面,找到共性問題。因此,“解剖麻雀”可以幫助領導干部從特殊性中掌握事物的普遍性,實現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轉化。
蹲點調研是推動工作的重要方法
注重調查研究是馬克思主義世界觀的必然要求。馬克思和恩格斯十分重視蹲點調研在實際工作中的運用。馬克思擬定的關于各國工人階級狀況的統計調查提綱和《工人調查表》,每一條都像解剖麻雀似的非常具體細致,讓世人直觀了解到許多開展調查研究的方法。此外,馬克思創作《資本論》的40年,都可以看作是他對資本主義社會進行調查研究的過程。從這部著作中,我們可以感受到馬克思的思想和觀點處于不斷變化和發展中,這是因為他始終下沉到群眾之中,根據事物發展變化而不斷思考。
與馬克思一樣,恩格斯在居留英國期間,也在紡織工人和工人住宅區與工人“同吃同住同勞動”。他還結識了一批社會主義者和工人運動領袖,密切關注和支持英國工人運動的開展。1845年,他通過細致的蹲點調研形成可靠材料,寫成《英國工人階級狀況》。
中國共產黨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政黨,高舉馬克思主義偉大旗幟,學習運用馬克思主義蹲點調研的方法開展工作自然是題中應有之義。
比如,到一個新的單位擔任領導職務,如何盡快進入工作角色、了解熟悉整體情況?工作部署之后,基層落實的效果如何?解決這些問題,都離不開調查研究,特別是蹲點調研。一位領導干部在蹲點調研3天后說,與基層群眾朝夕相處,由衷感覺心里踏實了,更加增添了信心和力量。領導干部要想在群眾面前心里踏實,說話做事有底氣,必須自覺主動地深入基層、深入群眾,通過蹲點調研的方法廣泛深入“接地氣”。
做好領導工作,要情況明、方法對、決心大。情況明、方法對應該主要從領導干部親自聽、親自看、親自問中獲得。蹲點調研能夠使得決策部署真正建立在實事求是的基礎上,根據自己的所見所聞,再通過分析、比較和思考,形成對事物情況和性質的準確判斷。沒有踏踏實實的蹲點調研,只依賴別人的二手信息,很難做到真正的實事求是,作出的決策未必符合實際。
蹲點調研重在選準典型比較分析
蹲點調研要掌握基本規律、基本要求、基本方法。抓住了這幾點,對今天我們開展蹲點調研同樣有借鑒意義。
比如,開展蹲點之前,要做好準備工作,最重要的是做好選題工作。從大的方面看,有經濟、政治、社會、環境、外交、軍事等方面,每個方面又有分支。選題時,一定要堅持問題導向,弄清工作存在什么問題,哪個問題需要著重加以研究解決,要重點圍繞這個問題設計選題,切忌面面俱到。
選題確定后,就要設計調研方案,做到心中有數。方案一般應包括調研目的、對象、內容、方式、時間等。調研方式上,可選擇問卷法、訪談法、觀察法、資料法等。
具體來說,蹲點調研應遵循以下基本程序。
明確目的,編制計劃。這是搞好調研的基礎和保障。調研計劃的內容一般包括調研目的、對象、步驟、項目和方法等。
收集資料,初步分析。在開始調研前,領導干部應圍繞調研目的,多渠道搜集有關資料,以熟悉和掌握調研對象的基本情況,并通過初步分析,確定開展調研的重點和主題。
做好準備,實地調查。根據不同的調查方法,采取不同的準備工作。比如采用訪談方法就要有訪談提綱或訪談表格,以便有針對性地全面了解和掌握情況?,F代信息化手段發展迅速,調研也可以運用媒體、網絡、問卷等間接手段進行,但這只是輔助。對于領導干部來說,實地調研是主要方式,要走出機關門、走進百姓家,向人民群眾學習,獲取規律性認識。
匯總資料,分析研究。在擁有大量資料的基礎上,以一定的理論或思想為指導,進行認真的匯總分析,去粗取精、去偽存真。
形成報告,得出結論。沒有調研報告的產生,就無法體現調研的目的,無法反映調研的結果,也不可能發揮調研報告所具有的指導作用。
調研要取得高質量效果,還要注意增強蹲點的針對性。越是奔著問題去,問題越聚焦,調研就越深入。比如,要總結推廣一個典型,就要考慮典型的普遍價值,即哪些是別人可以學而且學得會的。還要對方針政策的適用性、方針政策在現有條件下能否得到落實、落實后有什么效果等問題進行針對性調研。
總之,蹲點的目的性越強、針對性越強,調查研究的效果就越好、質量就越高。
蹲點調研既要務虛又要務實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當縣委書記一定要跑遍所有的村,當地(市)委書記一定要跑遍所有的鄉鎮,當省委書記一定要跑遍所有的縣市區。”這就要求地方各級領導干部要沉到基層,吃透下情,對所管轄范圍的情況有一個客觀真實的了解。
蹲點調研是一種信號,基層干部群眾能夠直接看到領導干部親民愛民、與群眾打成一片的好作風,感受到領導干部解決實際問題的決心,從而拉近干群的情感距離和心理距離,使得群眾更容易說真話,而不是只是說客氣話或者見外話。一位干部在“蹲點札記”上說:“集體經濟靠什么?把村里情況問了個底朝天。這些天踏看田間地頭,夜訪農戶,一天下來收獲多多。過去老講解剖麻雀,在信息化時代依然是管用的。真正蹲下來,把點上情況搞明白,指導工作才有底氣!”基層風景多,需要解決的具體問題也多,走馬觀花啥也看不出來。沉下去,帶著對群眾的感情,身臨其境感受群眾所思所盼,才能做點事情。
在某地進行的一次蹲點調研中,工作人員發現一戶貧困夫妻都有嚴重的腿疾,唯一的兒子智力也有問題,生活不能自理。在聊天中,他們談及自己想去看病,可之前沒參加新農合,家里又沒錢,不敢去醫院。調研組成員經過反復核實確定,按照當年的新政策,所有貧困戶均可免費參加新農合。當工作人員通過手機調出他們一家的新農合醫保檔案,并告訴他們去醫院看病可以按規定給報銷時,他們笑得合不攏嘴。這也說明蹲點調研解決具體問題,領導干部就能更好地取信于民。
黨的十八大以來,一些地方開展作風整頓,不少干部駐村蹲點后感慨地說:“在老家拉家常與在辦公室接待群眾來訪不一樣,睡在農家硬板床上考慮問題與坐在辦公室沙發上考慮問題不一樣,能夠發現平時在辦公室看不到、聽不到的問題,學到在辦公室學不到的新思想、新話語,拿出在辦公室想不到的新思路、新舉措。”群眾的思想最鮮活、語言最生動。深入群眾,我們的文件、講話、文章就可以有的放矢,讓群眾愿意看、看得懂,愿意聽、聽得進。
蹲點調研,也要注重總結典型經驗??梢詮南冗M典型中總結經驗,也可以從落后典型中解析問題,還可以從中間典型中了解一般動態。檢驗領導干部蹲點調研的成效,一方面要善于總結取得成效的經驗典型,供其他地方參考;另一方面要敢于叫停不符合政策的行動和方案,并及時調整和完善決策部署。對經過充分研究、比較成熟的調研成果,及時轉化為推動工作的具體措施?!緩垏?nbsp;作者系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黨的建設教研部教授】
相關新聞
- 2021-10-09天舟三號為神舟十三號提前備好"糧草" "太空快遞"持續升級
- 2021-10-092021年中秋、國慶期間“四風”問題監督舉報曝光專區通報7起典型案例
- 2021-10-09中共中央 國務院印發《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規劃綱要》
- 2021-10-09圖解監察法實施條例丨監察機關訊問該怎么問?
精彩推薦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