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年4月15日,北京協和醫院國家援鄂抗疫醫療隊隊員在撤離前集結。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4萬多名來自全國各地的醫務工作者集結湖北,與當地醫務人員一道,展開了一場艱苦卓絕的湖北保衛戰。新華社記者 熊琦 攝
秋夜的哈爾濱中央大街,防疫提醒與悠揚音樂在街頭音響中交替循環播放。2021年9月21日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后,哈爾濱市一邊按下暫停鍵,一邊啟動防疫加速鍵。大型活動取消,啟動全員核酸檢測,各地派出醫護精銳力量緊急馳援……截至10月15日,全市連續10天零新增,冰城抗疫取得決定性勝利。
2020年伊始,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肆虐中華大地,一場疫情防控阻擊戰隨之打響。用1個多月的時間初步遏制疫情蔓延勢頭,用2個月左右的時間將本土每日新增病例控制在個位數以內,用3個月左右的時間取得武漢保衛戰、湖北保衛戰的決定性成果,進而又接連打了幾場局部地區聚集性疫情殲滅戰,奪取了全國抗疫斗爭重大戰略成果。
2020年9月8日,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舉行,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在這場同嚴重疫情的殊死較量中,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以敢于斗爭、敢于勝利的大無畏氣概,鑄就了生命至上、舉國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學、命運與共的偉大抗疫精神。”在這場全民抗疫中形成的偉大抗疫精神,是中華民族在生死考驗中鑄就的又一座精神豐碑。
這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根本屬性
站在中國共產黨歷史展覽館的武漢雷神山醫院模型前,鞍鋼總醫院援鄂醫療隊、血液透析室主管護師邢程激動地尋找著自己當時所負責病區的位置。
一年多前,數十個日日夜夜,在她和同事們的細心照護和共同努力下,82名患者從病區康復出院。“最開心的是,兌現了向患者作出的承諾——我們一起摘掉口罩迎接春暖花開。”邢程自豪地說。
援鄂醫療隊、國家醫療隊、黨員骨干突擊隊……展廳中懸掛的一面面紅色隊旗,彰顯著“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書寫下抗擊疫情的中國奇跡。面對疫情,黨中央一聲令下,4.26萬名醫務人員逆行出征。那是生命至上的全力以赴,從剛出生的嬰兒到百歲老人,一個都不放棄。救治患者不遺余力、不惜代價,真正做到了所有病患和感染者應收盡收、應治盡治、應檢盡檢、應隔盡隔。
人們不會忘記,在抗疫斗爭中,“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所詮釋的初心使命,“封閉一座城,守護一國人”所彰顯的英雄本色,“全黨一面旗、全國一盤棋、全民一條心”所凝聚的磅礴力量……人的生命、人的價值、人的尊嚴得到悉心呵護。一位外國政治學家在觀察中國疫情防控措施后評價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根本屬性,是在危機中或緊急情況下,人民福祉優先于利潤。
這就是我們黨的力量、人民的力量
2021年7月1日,置身天安門城樓上,“人民英雄”張定宇回想起武漢抗疫的日日夜夜時說:“當我們不顧一切搶救病人時,整個中國都在支撐我們。這就是我們黨的力量、人民的力量!”
“七一勛章”頒授現場,全國優秀共產黨員、江蘇省人民醫院服務保障中心主任王永紅的思緒飄回一年多前。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她和200余名同事逆行出征,奔赴武漢抗疫一線。“黨有召,戰必勝!我將時刻牢記共產黨員為人民服務的初心使命,為臨床一線和病人服務,為人民健康事業多作貢獻!”
抗疫斗爭中,各級黨委和政府堅決服從黨中央統一指揮、統一協調、統一調度,堅持全國一盤棋,集中力量辦大事,形成全國上下齊動員、全體國民共奮戰的局面。東齊魯、西華西、北協和、南湘雅,中國醫學界4家“百年老號”盡銳出戰、傾囊相助;兵“桂”神速、“湘”互扶持、竭“晉”全力、鼓足“贛”勁、力“皖”狂瀾、“粵”來越好……19個省份對口支援湖北,地理上相距遙遠,這一刻生死相依。
這是慷慨赴難、視死如歸的大無畏氣概
“英雄者,國之干。”面臨大考,武漢人民用一場前所未有的76天“封城”壯舉,邁入21世紀第三個十年。
“一年了,我們無時無刻不在惦記著你。”2021年清明時節,武漢九峰山上,一隊身影手捧鮮花,神色凝重地站在青翠的松柏之間。前方墓碑上,刻著他們熟悉的名字——吳涌,那個倒在抗疫一線的硚口區公安分局利濟派出所民警。
離漢通道關閉后,社區實行封閉管理,焦慮情緒在群眾中間蔓延發酵。吳涌一頭扎進所負責社區,在整整61天的堅守中,接處警情11起、調處糾紛26起、轉運69名患病群眾,及時保障了641戶居民的物資供應,換來了社區染病群眾“零死亡”。然而,在2020年3月22日下午,他為特困居民送完物資后,倒在寢室再也沒能起來,生命定格在了51歲。
“天使白”“橄欖綠”“守護藍”“志愿紅”……在抗疫斗爭中,奮戰在各條戰線上的抗疫工作者不顧個人生死安危,“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醫務工作者白衣為甲、逆行出征,人民解放軍指戰員聞令而動、敢打硬仗,廣大公安民警、疾控工作人員、社區工作人員等堅守崗位、日夜值守,他們超乎尋常的勇氣和驚人的毅力,正是廣大抗疫工作者慷慨赴難、視死如歸的大無畏氣概的集中體現。
這是對科學精神的尊崇和弘揚
2021年5月下旬,在廣東出現新一輪疫情時,人們再次看到鐘南山的身影。在廣東省新冠肺炎防控領導小組會議上,這位戰疫老將目光堅定,與防控專家一道分析研判疫情態勢,提出防控工作建議。
“在當前疫情防控的關鍵時期,需要更快、更嚴、更實地落實防控措施。”他說,“我們將進一步加強科學研究,尊重科學、尊重規律,全力以赴投入臨床救治,深入開展傳播因素分析、病毒溯源等工作,為打贏這場硬仗提供支撐。”
武桂珍,時任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預防控制所黨委書記,她至今仍清晰記得抗疫初期的情景:“一接到湖北省送檢的病例標本,我們立即組織團隊投入到病毒遺傳密碼破譯工作中,辦公樓連續多天燈火通明。”提取核酸、基因測序、比對分析……連續攻堅24小時后,病毒的基因組全長序列終被破解。
人類同疾病較量最有力的武器就是科學技術,人類戰勝大災大疫離不開科學發展和技術創新。面對前所未知的新型傳染性疾病,中國秉持科學精神、科學態度,無論是搶建方艙醫院、中西醫相互協作,還是多部門組成科研攻關組、多條技術路線研發疫苗;無論是開展大規模核酸檢測、大數據追蹤溯源和健康碼識別,還是分區分級差異化防控、有序推進復工復產,都是對科學精神的尊崇和弘揚,為戰勝疫情提供了強大科技支撐。
這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大國擔當
2021年已過大半,放眼世界,人類仍在歷史關口徘徊。疫情起伏反復,病毒頻繁變異,抗疫仍是各國當務之急。
2021年8月5日,新冠疫苗合作國際論壇首次會議云端舉行。習近平總書記宣布:今年全年,中國將努力向全球提供20億劑疫苗。世界衛生組織當晚發布聲明,感謝中國的慷慨貢獻,表示“這將有助于拯救世界各地的生命”。2個多月前,著眼于彌合“免疫鴻溝”、促進疫苗全球公平可及,習近平總書記倡議設立這一論壇。此時,會議通過的聯合聲明正式寫入“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中國理念,呼吁團結協作應對挑戰。
縱觀歷史長河,從橫行歐洲幾百年“黑死病”的消亡,到戰勝天花、霍亂、瘧疾等疫情的肆虐,再到抗擊“非典”、禽流感、埃博拉病毒等,團結合作是人類走出危機的唯一出路。大道不孤,大愛無疆。中國的抗疫斗爭,得到國際社會的積極幫助。在中國疫情防控形勢最艱難的時候,全球170多個國家領導人、50多個國際和地區組織負責人以及300多個外國政黨和政治組織向中國領導人來函致電、發表聲明表示慰問支持,77個國家和12個國際組織提供物資捐贈。
9月2日,2021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在北京開幕,153個國家和地區的1.2萬余家企業注冊線上線下參展參會。廣交會、服貿會、進博會等經貿盛會輪番登臺,中非合作論壇、中阿合作論壇機制結出累累碩果……疫情背景下,一個個國家級展會相繼舉行,中國敞開懷抱歡迎世界人民搭乘中國發展的“快車”。講信義、重情義、揚正義、守道義,中國生動詮釋了為世界謀大同、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大國擔當。(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王奇 見習記者 楊棟燦)
相關新聞
- 2021-10-15甘肅:以監督推動種質資源保護利用
- 2021-10-15習近平出席第二屆聯合國全球可持續交通大會開幕式并發表主旨講話
- 2021-10-15習近平在中央人大工作會議上發表重要講話強調 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不斷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
- 2021-10-15文化之約 |《功勛》告訴我們共和國勛章的含金量
精彩推薦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