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來,廣西壯族自治區柳州市有針對性加強對年輕干部的實踐鍛煉,注重在基層一線和困難艱苦的地方培養鍛煉年輕干部。圖為柳州市魚峰區委宣傳部95后干部、融水苗族自治縣桿洞鄉黨鳩村鄉村振興工作隊隊員帶領村寨學生開展勞動活動,開展愛國主義教育。 新華社記者 黃孝邦 攝
習近平總書記在2021年秋季學期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中青年干部培訓班開班式上發表重要講話強調:“堅持在干中學、學中干是領導干部成長成才的必由之路。同樣是實踐,是不是真正上心用心,是不是善于總結思考,收獲大小、提高快慢是不一樣的。如果忙忙碌碌,只是機械做事,陷入事務主義,是很難提高認識和工作水平的。”何為事務主義?年輕干部為何會陷入事務主義?如何跳出事務主義?本報就此對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督學、教授洪向華,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哲學教研部副主任、教授董振華。
整日忙忙碌碌、只是機械做事,陷入事務主義使年輕干部難以提高認識和工作水平
記者:根據您的觀察,事務主義有哪些表現與危害?
董振華:所謂事務主義,是指面對紛繁復雜的任務,一些干部陷入重復無為、敷衍應付的境地,整日“忙忙碌碌,只是機械做事”。主要表現為:只顧低頭拉車不會抬頭看路,工作中沒有長遠規劃,缺乏思考謀劃能力;處理問題不能做到舉一反三、綱舉目張,而是滿足于單一重復;干工作不分輕重緩急,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眉毛胡子一把抓,結果是事倍功半或者勞而無功,甚至是撿了芝麻丟了西瓜;缺乏主觀能動、缺乏因地制宜,不能夠敏銳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而是機械地、被動地應對。
陷入事務主義會導致工作效率低下,整日忙碌疲憊,成績卻寥寥無幾,更嚴重的還會造成思想僵化庸俗,滋生形式主義、官僚主義。
洪向華:事務主義的主要表現可以概括為“四無”:無方向——不知道工作為了什么,要解決什么問題,干事既沒有熱情也點燃不了激情;無計劃——干工作沒有統籌規劃,分不清輕重緩急,抓不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摸不到群眾急難愁盼的脈搏,不能圍繞中心工作去布局推進;無創新——每天的工作都是“重復昨天的故事”,對中央的政策和決策部署照抄照搬,不能結合本地、本部門的實際情況創造性地執行,以文件落實文件,以會議落實會議;無效果——做年終總結時,一年的工作經不住多少推敲,“痕”重“績”不重、留“跡”不留“心”。
黨員干部陷入事務主義,是很難提高認識和工作水平的。長此以往,甚至會對黨和國家事業造成損害。一方面,事務主義者不從實際出發、不按規律辦事,偏離了實事求是、背離了求真務實,助長了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使干部在工作中不作為、慢作為、亂作為、假作為,在黨內形成不良風氣,甚至影響社會風氣。
另一方面,事務主義使干部工作庸庸碌碌,造成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各項惠民舉措落地遲滯,貽誤黨和國家事業發展。此外,事務主義使得有些干部脫離實際,不搞調查研究,不能真正了解社情民意,老百姓的意見建議反映不上來,需要解決的問題得不到解決,最終導致一邊是自我標榜勤奮踏實的干部,一邊是不買賬不滿意的群眾,嚴重影響了黨群干群關系。
事務主義折射出當前一些干部缺乏責任擔當,拒絕思考、回避問題,對黨的理論政策片面理解、消極應對
記者:現實工作中,導致黨員干部陷入事務主義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洪向華:導致干部陷入事務主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觀與客觀、內部與外部因素都應當關注:
比如學習動力不足。不學習理論知識,理論素養低下,政治站位就不高;不學習業務知識,外行干內行的事,工作就沒有抓手,難以有效推進。不愿學習,不知卻行,難免陷入盲目行動的陷阱,也就使工作雜亂無章,剪不斷,理還亂。
比如欠缺創新精神。有的干部長期在一個崗位工作,囿于已有的工作經驗,不愿創新,不愿調查研究,不愿重新審視鉆研自己的工作以求改進提高。在新矛盾和問題出現時,就會發現老辦法不管用、新辦法不會用、硬辦法不敢用、軟辦法不頂用,于是手忙腳亂、無所適從。
比如精神懈怠。有些干部有了船到碼頭車到站的思想,就想“躺平”“佛系”,總覺得干點工作能夠對得起自己的崗位和工資就可以了。表面上看他們也按點上下班,不遲到早退,好像很“勤奮”,但是已經不思進取、不上心用心、不總結思考,干工作出現了敷衍塞責、應付差事的現象。
從外部環境看,上級檢查考核名目繁多,有的地方和部門為了推進各項工作,建立各種各樣的工作群,要求每天必報,每事必復,還有文山會海、多頭檢查、材料美化等等,使基層疲于應付、苦不堪言,也是導致事務主義出現的原因。
董振華:事務主義折射出當前一些干部缺乏責任擔當,拒絕思考、回避問題,對黨的理論政策片面理解、消極應對的狀態。首先,缺乏辯證思維能力,抓不住重點。馬克思主義唯物辯證法始終堅持“兩點論”與“重點論”相統一,要求用“兩點論”與“重點論”相結合的觀點來觀察和解決發展中的各種矛盾和問題。“重點論”要求我們在堅持全面發展的基礎上抓重點,防止“眉毛胡子一把抓”、四面出擊的“均衡論”。黨員干部在面對自己工作中的各種矛盾時,科學思維和科學方法不掌握,抓不住主要矛盾,就有可能變成“無頭蒼蠅”。
第二,缺乏獨立自主的主體性,學不會本領。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穩中求進不是無所作為,不是強力維穩、機械求穩,而是要在把握好度的前提下有所作為”。年輕干部立足一個崗位,經常會面臨大量重復單一的工作,如果簡單滿足于經驗主義,疏于學習、懶于思考,就會如同溫水煮青蛙般逐步喪失應對新變化、新挑戰的“反射”能力,淪為機械重復的“工具人”。
第三,缺乏戰略思維能力,看不到前方。事前不作通盤考慮,事中不作統籌協調,事后不作總結反思,看似勤奮認真,實則工作在原地踏步。
培養政治眼光和戰略思維,堅持干中學、學中干,就不會迷失在紛繁復雜的現象中、陷入多如牛毛的細節中
記者:年輕干部應如何跳出事務主義泥淖,真正做到在干中學、學中干,在實踐中成長為“勁草”與“真金”?
董振華:年輕干部要警惕事務主義,千萬不要讓忙忙碌碌變成碌碌無為。首先,要堅持問題導向,科學分析問題。直面問題、發現問題是前提,能不能正確分析問題更見功力。問題分析得越透徹,解決起來就越有針對性。學會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來分析解決重大問題,主動研究和把握事物之形、發展之勢。立足兩個大局,胸懷“國之大者”,觀大勢、顧大局、謀大利,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做到忙而不亂、忙而不迷、忙而不疲。
保持學習習慣,將讀書學習作為一種人生態度。“事務主義”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干部能力素質跟不上導致辦事效率低下,繁瑣機械的工作使人疲憊的同時,也會麻痹人的思想,切勿因“勤奮”工作而自我感動,要加強學習,主動思考。一是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特別是新時代黨的創新理論,武裝大腦,指導實踐;二是學習專業知識,提高業務能力;三是學習工作方法,做到舉一反三。
堅持理論聯系實際,避免學用分離。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堅持在干中學、學中干是領導干部成長成才的必由之路”。年輕干部要多學多練:向書本學,學習如何抓住主要矛盾、分清主次;向實踐學,在一次次實踐中摸索規律、總結經驗;向問題學,改變思維定式、培養大局意識。時刻保持“本領恐慌”的態度,堅持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求真務實的工作方法和工作作風,深入實踐,學以致用,以用促學。
洪向華:要樹立正確的政績觀。對于一艘盲目的船來說,所有方向的風都是逆風,而對于年輕干部來說,任何沒有目標的努力都是徒勞,不僅如此,這種盲目的努力會使我們產生虛假的充實感,沉溺其中無法自拔,久而久之,在繁瑣工作的包圍中喪失主觀能動性。年輕干部要樹立正確的政績觀,不盲目追求“顯績”,要認識到干工作是為人民謀福祉,認識到自己所從事事業的重要意義,進而熱愛這項事業。實踐也證明,事業心責任感出動力、出效率,出凝聚力、出戰斗力。
要善于思考,不斷總結經驗。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黨一步步走過來,很重要的一條就是不斷總結經驗、提高本領,不斷提高應對風險、迎接挑戰、化險為夷的能力水平。”不研究和思考自己的工作,就會陷入庸庸碌碌的事務主義。越是百事待理,越要沉心靜氣,年輕干部要留足時間,善于思考自己的工作,善于從自己所做的每一項工作中總結經驗,檢視不足,以便不斷改進自己的每一項工作。
要學會時間管理。對自己的工作要學會制定計劃,要有日計劃、周計劃、月計劃、季度計劃、年度計劃;要合理安排好各種計劃,列出清單,排出優先次序,確認完成時間,以突出工作重點;要避免遺忘,盡可能做到日事日畢,日清日高。也可以把工作按照重要和緊急兩個不同的程度劃分為既緊急又重要、重要但不緊急、緊急但不重要、既不緊急也不重要等類別,做到“審大小而圖之,酌緩急而布之,連上下而通之,衡內外而施之”。在行動時,要學會“彈鋼琴”,做到心中有數、手里有活,首先認真梳理、理清重點,進而規劃周全、謀定而動。對于主次的把握,既需要辯證法重點論的指導,也離不開自身的總結與學習。
樹立重實干實績的用人導向,杜絕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把干部從一些無謂的事務中解脫出來
記者: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把干部從一些無謂的事務中解脫出來。”從組織角度看,應如何幫助黨員干部尤其是年輕干部跳出事務主義?
洪向華: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現在,‘痕跡管理’比較普遍,但重‘痕’ 不重‘績’、留‘跡’不留‘心’;檢查考核名目繁多、頻率過高、多頭重復;‘文山會海’有所反彈。這些問題既占用干部大量時間、耗費大量精力,又助長了形式主義、官僚主義。”這段論述在批評事務主義的同時也提出了造成事務主義的一些因素,如痕跡管理等。因此從組織層面上幫助年輕干部跳出事務主義,必須從以下幾個方面努力:
首先,組織上應多給予基層干部、年輕干部一些關懷厚愛,根據基層實際情況減負松綁,杜絕形式主義,刪減不必要的會議和督查考核,減少無實質意義的留痕材料。同時,隨著信息化技術的充分運用,要改進管理方式、整合各種信息平臺,讓數據簡約集中,從而真正為工作服務而不是讓基層干部為數據所累。
要樹立鮮明的重實干實績的用人導向。庸庸碌碌的事務主義在工作中的突出表現是“苦勞”而不是“功勞”。選拔任用干部不能只看“苦勞”,更重要的是看“功勞”,也就是實績。要將那些敢于擔當、真抓實干的干部選出來,讓光說不干坐而論道的“秀場”干部、只到崗不到位的干部靠邊站,讓欺上瞞下、作風虛浮、虛與委蛇、大打折扣的干部付出代價,真正實現能上能下、真上真下、實上實下。
董振華:把干部從一些無謂的事務中解脫出來,要引導干部樹立正確的政績觀,把心思和精力用到抓落實、干實事上來,求真務實,真抓實干。引導干部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歷史擔當,一任接著一任干,用有意義有價值的實干換取群眾的滿意度。要破除“過度留痕”等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的做法,持續深入地抓作風建設,久久為功,用更加務實高效的作風來保證干事創業的良好氛圍。
要不斷加強干部素養的培訓學習,增強年輕干部工作的科學性、預見性、主動性,才能使領導和決策體現時代性、把握規律性、富于創造性,避免陷入少知而迷、不知而盲、無知而亂的困境。
年輕干部不敢創新、不愿創新,滿足于事務主義,還與擔心在干事創業中犯錯誤有一定關系。鼓勵年輕干部克服事務主義,就要進一步細化容錯糾錯機制,明確界定容錯范圍,為改革創新保駕護航,讓年輕干部打消顧慮,放下包袱,勇敢作為。(本報記者 郝思斯 )
相關新聞
- 2021-11-02 習近平向《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二十六次締約方大會世界領導人峰會發表書面致辭
- 2021-11-02“時與勢在我們一邊”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推動增進中國經濟發展新優勢述評
- 2021-11-02 補短板防漏洞 甘肅紀檢監察機關跟進監督壓實疫情防控責任
- 2021-11-02深度關注|信貸腐敗緣何多發
精彩推薦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