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中國甘肅網 >> 廉政頻道 >> 廉政要聞

    極地科考的中國力量

    21-11-15 09:14 來源:中國紀檢監察報 編輯:高正武

       

    1.jpg

      11月5日,中國第38次南極科學考察隊首批154名隊員,搭乘“雪龍”號極地科學考察船從上海出征,奔赴南極。

       

    2.jpg

      中國南極昆侖站,中國首個南極內陸考察站。 (自然資源部中國極地研究中心供圖)

      本月,中國第38次南極科學考察任務正式拉開帷幕。11月5日,“雪龍”號極地科考破冰船率先從上海起航,前往南極;剛剛結束北極科考任務的“雪龍2”號將緊隨其后出發。此后,“雙龍”將會師南極,聯合展開科考作業。這是我國兩艘極地科學考察破冰船繼第36次南極科考任務之后再次組成編隊,合體“探極”。

      神秘的極地,是影響全球氣候變化的重要地區,也是開展氣象、陸地、海洋、生物等科學研究的天然實驗室。極地考察能力,彰顯著一個國家的科研實力與綜合國力。

      作為世界上少數能在極地獨立開展考察并建立科考站的國家,中國自1984年首次踏足南極起,于短短三十多年間,白手起家,建立起日益完善的極地立體監測體系,形成海陸空立體化格局,打造出“兩船六站一基地”(兩艘極地科考船、六座極地科考站、一座國內基地)的極地考察保障格局,科學探測的深度和廣度也在不斷拓展。

      1 位于南極的“中國小鎮”

      智能化現代化兼備,生活、科研、醫療設施一應俱全

      11月,位于上海的中國極地考察國內基地碼頭已有些陰冷。幾天前,中國中鐵建工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鐵建工)的工程師張建在這里登上“雪龍”號,與他的28位同事一起,再赴南極。作為有著十幾次南極考察經歷的“老手”,張建和同事們此行的目的,是去南極“修房子”:為了讓中山考察站更加現代化,他們將完成天線基礎、儲油擴容系統、供電系統等設施的建設,并對老發電棟進行改造。

      極地考察站是科學家們開展工作的據點,也是他們在極地的家。目前,我國在南極共有四座考察站,這些考察站位于不同的地理區域,有著不同的科研用途。

      中山站建成于上世紀80年代,是我國目前規模最大的南極考察站。這里如今像一個被白雪包圍的“小村鎮”:包括綜合科研樓、越冬宿舍樓、主發電棟等在內的建筑單體和設施達20多個,蔬菜溫室、直升機停機坪、醫療室、健身房等設施一應俱全。宿舍樓裝有先進的供暖設備,室溫常年保持24℃。屋內配備24小時冷熱水供應、網絡,給國內打電話也很方便。蔬菜溫室能抵御14級強風,一樓種菜,每月可生產60千克左右的新鮮瓜果蔬菜,二樓玻璃連廊可通行,在這里能欣賞到茫茫白雪中的綠意。

      不過,張建第一次來中山站時,目之所及卻是另一番景象:簡陋的集裝箱鐵皮房裹著寒冰,屋頂漏風,桌子是用邊角料拼湊的。2002年,南極科考站開始大規模拆舊建新。從那時起,張建和同事們年復一年,用雙手將中山站建設成建筑面積達5800平方米的永久性科考基地。

      極地科考專家魏文良曾說:“在國內蓋一個10萬平方米的大樓,難度不及在南極建一個幾千平方米的科考站。”前些年,極地施工缺乏大型機械設備,許多工作只能靠手提肩扛,中鐵建工工作人員王忠說,他和工友曾靠人工,硬是平掉了一個小山頭。狂風、極寒、暴雪、萬年凍土等極端工況,讓一些原本簡單的工作也變得難以實現。但在一群不怕苦的工作人員面前,困難反而催生出許多新技術。混凝土在極低溫下遲遲無法凝固,工作人員用管道內部電加熱、外部保溫、添加特制防凍液等手段,順利實現澆筑,還探索出“超低溫砼澆筑法”等施工技術。在南極復雜的地形上鉆孔,每鉆一個都要重新調整鉆機的角度。工作人員便改良出不受氣溫和地形限制的“萬能鉆機”,不僅提高了鉆孔速度,還提升了精度。

      得益于強大的基建實力,目前長城站、中山站等考察站都已頗具規模。如今,南極考察站開始向智能化、自動化邁進。長城站海洋站的驗潮站與位于青島的國家海洋局北海預報中心相隔萬里,但通過衛星,站內的觀測數據可以實時傳輸至國內。北海預報中心的工作人員坐在電腦前就可實時查看長城站無冰期的潮汐觀測數據,并完成實時監控。

      2 覆蓋“海陸空”的立體保障

      裝備類型越來越多,中國元素越來越多

      每次前往南極,“雪龍”號都要帶上不少東西。這一次,包括裝載機、耐低溫極地光伏發電設備等在內的一批“中國制造”裝備隨船征戰南極。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近年來,在越來越多先進新裝備的助力下,我國極地科考事業已建立起“海陸空”立體推進的格局。

      在海上,破冰船作為交通和承載工具,綜合能力不斷提升。2019年7月,繼“雪龍”號之后,我國極地科考隊伍迎來第二艘破冰船——“雪龍2”號。當年10月,“雪龍2”號與“雪龍”號一起執行我國第36次南極科考任務,首次實現“雙龍探極”。

      “雪龍2”號是我國第一艘自主建造的極地科學考察破冰船,也是世界上首艘具備雙向破冰能力的破冰船。超強的破冰能力,讓更多的科考設施、補給物資得以運入南極陸緣冰區和南極大陸,許多過去無法到達的海域如今也可以進入。

      在陸上,各類耐低溫、抗風的車輛裝置組成陸上車隊,為物資運輸、冰蓋探路等工作提供保障,光中山站就有30多輛車。“南極2”號全地形車被工作人員們稱為“南極公交車”,控制系統等核心部件100%國產化。該車生產單位貴州詹陽動力重工有限公司負責人呂黔介紹,“南極2”號車體裝配了像坦克一樣的履帶,耐磨性高,有水陸兩棲的性能,在-41℃的低溫下也能啟動。車廂內裝有空調系統和新風系統,科研人員在戶外作業也不會挨凍。

      “我們要依托于中國工業化產業化的快速發展推進我們的工作。”中國極地研究中心有關負責人表示,“在極地科考中,中國元素越來越多,裝備類型越來越多,從車輛到發電設備、到材料都是由中國生產。我們還有移動科考站,全部建在雪橇上面,這是為南極專門設計的裝備,都是由中國生產的。”

      2017年,我國首架極地固定翼飛機“雪鷹601”加入了極地科考裝備隊伍,自此極地考察開始邁入“航空時代”,極大提升了中國在極地開展科研、運輸和救援等工作的能力。當年1月,“雪鷹601”從中山站起飛,用時4個多小時,抵達1000多公里外的昆侖站。在此之前,科考人員乘雪地車從中山站前往昆侖站,需要近20天。

      3 日益完備的科研條件

      觀測采樣范圍擴大,現場科考能力提升

      中國極地科考隊每次出征,都帶著不同的科研任務。此次南極科考,重點在大洋地區。

      科研工作者們將圍繞應對全球氣候變化,開展大氣成分、水文氣象、生態環境等科學調查工作,執行南大洋微塑料、海漂垃圾等新型污染物監測任務。

      在極地嚴酷復雜的環境中,想要取得科研成果離不開先進科研設施的支撐。中國極地研究中心業務處(籌)副處長陳留林坦言,近年來,從科研監測規模,到技術手段,到參與任務的科研人員比例,再到管理模式等,我國極地科考都有了長足進步。“從南極巡天望遠鏡AST3-2到大氣激光雷達,再到水下機器人、探冰機器人……先進的技術裝備越來越多地應用到基地去了,我們研發的無人冰站,可以直接拋到浮冰上,隨著海冰漂流,實現超過一年時間的長期無人觀測。即便是在漫長的極夜期間,它也依然可以進行各種參數的觀測。”

      在眾多的科研設備中,采樣工具對于科考有著重要作用。南極冰芯有著重要的科研價值,但想要鉆開厚厚的冰蓋取出來卻并不容易。目前我國已擁有深冰芯鉆探的“三大鉆”——深冰芯鉆探系統、冰架熱水鉆和冰下地質鉆,鉆探深度可超過100米,憑借這份實力,中國已成為國際冰芯科學研究組織的重要成員。

      2019年,第36次南極考察隊使用“雪龍2”號極地科考破冰船裝備的22米長活塞取樣器,在極地獲取了18.36米長的海底沉積物樣品,這是我國首次在南大洋取得這樣長的沉積物樣品。作為科考船,“雪龍2”號不僅設置了許多專業實驗室,還配備了許多高科技設備:自動定位系統,可實現長時間原位采樣和測量;月池系統由主甲板垂直通向海底,讓在大面積浮冰區進行作業成為可能……

      擔任中國第38次南極科學考察隊首席科學家助理的藍木盛,迄今共參加過9次南北極科學考察。藍木盛說:“我的研究方向是極地海洋生態調查研究與觀監測技術研發應用方面,在極地考察的大部分時間都在‘雪龍2’號上進行。‘雪龍2’號齊全的實驗室設施和先進的科考設備讓我們的現場科考能力有了巨大提升,現在我們觀測和采樣的生物覆蓋范圍也大了很多。”

      陳留林介紹,在極地科考站,站內實驗室也更加完備化。“長城站和中山站的實驗室具備一年四季進行實驗的條件,實驗裝備的配備也日益齊全。以前,因為我們的條件簡陋,科考人員來這里需要自己帶很多儀器,走的時候再帶回去。現在,除了非常專業的設備,其他的我們都能滿足科研工作者的需求。”(本報記者 王雅婧

    版權聲明:凡注有稿件來源為“中國甘肅網”的稿件,均為中國甘肅網版權稿件,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中國甘肅網”。

    精彩推薦

    • 平涼體育運動公園項目三座場館主體結構已經成型 平涼體育運動公園項目三座場館主體結構已經成型
    • 臨夏州臨夏縣土橋鎮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農業生產 臨夏州臨夏縣土橋鎮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農業生產
    • 臨夏州:疫情防控不松勁 搶抓生產不減速 臨夏州:疫情防控不松勁 搶抓生產不減速
    • 臨夏州積石山縣寨子溝鄉曹姚村新貌 臨夏州積石山縣寨子溝鄉曹姚村新貌
    • 甘肅省師范類文化藝術類畢業生秋季雙選會“云端”舉辦 甘肅省師范類文化藝術類畢業生秋季雙選會“云端”舉辦
    • 甘肅本土電影《足球·少年》出品方受邀參加 “2021第十一屆公益節暨2021企業社會責任嘉年華” 甘肅本土電影《足球·少年》出品方受邀參加 “2021第十一屆公益節暨2021企業社會責任嘉年華”
    • 做好“一餐熱飯” 送出一份愛心 ——記蓋萬林和他的1531份愛心餐 做好“一餐熱飯” 送出一份愛心 ——記蓋萬林和他的1531份愛心餐
    •  甘肅力量保障方艙核酸檢測實驗室建設 甘肅力量保障方艙核酸檢測實驗室建設

    關注我們

    中國甘肅網微博
    中國甘肅網微信
    甘肅頭條下載
    微博甘肅

    即時播報

    1   平涼體育運動公園項目三座場館主體結構
    2   蘭州市正寧路社區“貼心三步走” 服務
    3   蘭州市榆中縣開展愛國衛生運動 助力常
    4   臨夏州臨夏縣土橋鎮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
    5   臨夏州:疫情防控不松勁 搶抓生產不減
    6   收取包裹時千萬別大意
    7   臨夏州積石山縣寨子溝鄉曹姚村新貌
    8   甘肅省超四成客運班線恢復運營
    9   甘肅省疾控中心發布疫情防控提醒 來甘
    10   蘭州市榆中縣今起有序推進復工復產復學
    11   緩繳、減免、補貼……蘭州高新區七項措
    12   蘭州市紀委監委召開(擴大)會議 傳達
    13   蘭州市委統戰部召開部務會 傳達學習黨
    14   蘭州大學教職工今日起恢復上班
    15   甘肅省師范類文化藝術類畢業生秋季雙選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6212006002 | ICP備案:隴ICP備17001500號 | 經營許可證編號:甘B2-20060006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編號:(甘)字第079號增值電信業務許可證編號:甘B2__20120010

    食品藥品監管總局投訴舉報電話:12331 | 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2377

    主辦:甘肅中甘網傳媒有限責任公司 | 本網常年法律顧問團:甘肅和諧律師事務所(0931-8580115)甘肅天旺律師事務所(0931-8864528)

    Copyright © 2006 - 2016 中國甘肅網(GSC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網站簡介 | 人才招聘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931-8960109 0931-8960307(傳真)

    分享到
    无码任你躁久久久久久 | 曰韩中文字幕在线中文字幕三级有码| 日本中文字幕网站| 中文字幕乱码人妻无码久久 | 99久久无色码中文字幕人妻| 国产丝袜无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日韩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中文字幕乱码久久午夜| 亚洲一区精品无码| 天堂√最新版中文在线| 中文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无码一区二区不卡αv| 成人午夜亚洲精品无码网站| 亚洲AV中文无码乱人伦在线视色| 国产成人无码精品久久久性色| 国产精品一级毛片无码视频| 中文无码熟妇人妻AV在线| 久久精品无码专区免费|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无码| 中文字幕在线亚洲精品| 亚洲AV无码成人精品区在线观看 | 日韩人妻无码精品无码中文字幕 | 日韩中文字幕电影| 6080YYY午夜理论片中无码| 亚洲国产综合精品中文字幕| 免费 无码 国产在线观看观| 亚洲av永久无码制服河南实里| 日本中文字幕在线2020| 精品亚洲成α人无码成α在线观看|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专区| 中文字幕久久波多野结衣av| 国产精品毛片无码| 久久久久成人精品无码中文字幕| 最近的中文字幕大全免费8| 无码AⅤ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爱欲| 亚洲精品午夜无码专区| 亚洲乱码中文字幕综合234| 国产成人一区二区三中文 | 中文字幕久久亚洲一区| 暖暖免费日本在线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