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楹聯】
云階月路引人來,樂水志在水,樂山志在山,隨處襟懷隨處暢;
學海書城延客入,見仁謂之仁,見智謂之智,自家門徑自家求。
——劉爾炘撰(見《隴上大儒劉爾炘》)
【小識】
這是近代隴上大儒劉爾炘題給蘭州五泉書院的門聯。樂山樂水,見仁見智,流傳千載而為人津津樂道,但學海浩淼,書城浩瀚,千年來又有多少人能一探門徑?
五泉書院是蘭州府立書院,是當地最高學府。劉爾炘曾在光緒年間兩次出任山長,他執教期間,以“力求實學”為教學之本,不局限于儒家經典,而是“天算、輿地、軍政、財賦、中外交涉者”均鼓勵學生去讀,以期為國家作有用才。他并為學生訂立學習條約,鼓勵學生立志、存心、善于抉擇、循序漸進等。他建議學生,讀一部便要有一部收獲,從容體味其中真意,且要融入自己的身心,闡發自己的見解,“讀書不從自己身心上體貼,雖讀破萬卷,書自書,人自人,道理終不明白”,這也正是他聯中所要表達的兩重境界:一是選好專題,結合個人所長“讀進去”,暢游期間,與古人交;二是結合個人感悟“讀出來”,見仁見智,去開辟自家門徑。切不可“書自書,人自人”,讀了許多,最后原把書還給了作者。這個道理,至今仍讓我們受用。
劉爾炘曾在日記中說,師道雖尚嚴格,但也要從容樂教,“常存父母愛兒心”,使學生有“悅心之趣”,才能深入去學,師者如春風化雨,潤物無聲,“必和風之吹拂,微雨之纏綿也”。他欣喜這樣的景致,曾在蘭州兩等小學堂門口懸掛的一聯,正是這般寫照:“都教存忠愛心腸,看到處園林,百鳥朝陽成樂土;真個是文明氣象,這滿門桃李,萬花捧日上春臺。”(嘉南)

(書法作品由甘肅省書法家協會提供 作者 楊曉軍)
精彩推薦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