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楹聯】
鹽梅志遠不媚灶;
菽水家常可養親。
——清•陳長復撰(見《仁壽山房對聯鈔》)
【小識】
清代隴西人陳長復,為文高邁雄奇,曾給自家廚房題寫此聯,可見其才子風范。
鹽梅是鹽和梅子,因鹽味咸,梅味酸,古人將其作為調料,并借這兩個不同味道的調和,來比喻和諧之道。因為咸酸雖不同味,但調在飯菜里都很可口。古人說“鹽咸梅醋,羹須咸醋以和之。”后來,便又用鹽梅指調和鼎鼐的賢才。民國鎮原人慕壽祺也在廚房寫過:“想前后情形,曾遍嘗酸甜苦辣;具烹調手段,才會用醬醋油鹽。”所謂“烹調手段”,亦安邦之道也。
《論語》中有個小故事,有人問孔子,不少人喜歡向灶神禱告說些好話,頗像后來祭灶的“上天言好事”,他問這有用嗎?孔子必然是否定的,他說“獲罪于天,無所禱也”,如果不順從天道,天理都不容,向誰禱告也無濟于事。后世便以“媚灶”來指阿附權貴。“鹽梅志遠不媚灶”自然是志向高潔。
下聯中“菽水”一詞,也與孔子有關。菽,即豆子,簡單以豆子、清水為食,說明很清苦。孔子曾對弟子說,對待父母,“啜菽飲水盡其歡,斯之謂孝”,只要能讓父母歡心,哪怕只有粗茶淡飯,也是孝道。陳長復引用此典,既委婉說出家中清貧,也以“家常養親”之意,再言君子之風。
“休說餐蔬無兼味;須知菽粟有真香。”從調料、灶臺談到了處世之道,此聯可謂“小題”大作,別有風味。(嘉南)

(書法作品由甘肅省書法家協會提供 作者 趙仕民)
相關新聞
- 2021-11-24耀武揚威 任爾放開眉眼做
- 2021-11-23廉潔文化融入治理實踐
- 2021-11-23味到芩連不取甘
- 2021-11-19墨;泉
精彩推薦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