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楹聯】
牛伏起何時,好取漢書常掛角;
螢飛依故址,遙同車渚自流光。
——陳逢元撰(見《中國書院楹聯》)
【小識】
文山書院在湖南澧縣,相傳為唐代詩人李群玉讀書處,后人建此以為紀念,并以他的字“文山”來命名。李群玉讀書時,這里就是清幽宜學之所,他在詩中說“從此靜窗聽細韻,琴聲常伴讀書人。”此處弦歌不絕,延綿千年。
學者陳逢元又題一聯:“牛伏起何時,好取漢書常掛角;螢飛依故址,遙同車渚自流光。”牛伏,是說書院所在地形如臥牛之狀,而在書院提到牛,自然又想到“騎牛掛角”的故事。那是《隋唐演義》中的著名人物,瓦崗寨首領李密,少年時家境貧寒,只能一邊放牛,一邊讀書,書無處堆放,就掛在牛角之上,后來用以比喻勤學。“螢飛”即著名的“螢囊夜讀”故事,主人公是晉人車胤,相傳他當年捕捉螢火蟲,囊螢讀書的地方就離此不遠,后世謂之螢渚,又名“車渚”。作者將這個附近發生的故事搬過來,進一步激勵學子勤奮有為。
古人常說:“過如秋草芟難盡;學似春冰積不高”,也有說“學似春云積不多”,求學唯勤,必須持之以恒,冰凍三尺,非日日積寒不可。2021年,14歲的奧運冠軍全紅嬋成為最耀眼的明星。但成名后,人們才注意到家境貧寒的她,自幼經歷了多少磨難。從7歲起,在“全省最差的場地”,這個小姑娘每天堅持練習400多跳,教練說在這樣的條件下能被推薦參加奧運會,就因為“她是練得最苦的那一個”。她的“奇跡”完全是用頑強刻苦換來,正應了那副古聯:“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嘉南)

(書法作品由甘肅省書法家協會提供 作者 杜明朕)
相關新聞
- 2021-12-23習近平致信祝賀廈門經濟特區建設40周年
- 2021-12-22手記 | 153畝邊角地和坑塘終于交回來了
- 2021-12-22辦理退休公職人員案件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 2021-12-22多元機制化解信訪積案
精彩推薦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