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紹興諸暨新勝村監察信息員走訪低保戶,在老百姓家中聽“家長里短”,推動解決“急難愁盼”。 朱虹琳 攝
在2022年春季學期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中青年干部培訓班開班式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貫徹黨的群眾路線,首先要對群眾有感情,真正把自己當作群眾的一員、把群眾的事當作自己的事。要深入研究和準確把握新形勢下群眾工作的特點和規律,改進群眾工作方法,提高群眾工作水平。
新形勢下群眾工作有怎樣的特點和規律?改進群眾工作方法、提高群眾工作水平,有哪些主要著力點?本報就此對話山東社會科學院副院長楊金衛。
在不同歷史時期、不同發展階段,各級黨組織把握新特征、順應新需求,不斷創新群眾工作方式方法,黨的群眾基礎始終堅實而穩固
記者:3月5日,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組織法修正草案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審議。草案的一大亮點,是進一步完善了代表聯系人民群眾制度。為什么群眾工作如此重要?
楊金衛: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群眾工作是我們的看家本領,我們黨靠群眾工作起家,同樣要靠群眾工作實現長期執政。”人心向背,是決定一個政黨、一個政權盛衰的根本因素。在領導革命、建設和改革的長期實踐中,我們黨通過卓有成效的群眾工作,把人民群眾緊緊團結在黨的周圍、把蘊含在群眾中的力量最大限度地凝聚起來,構建了黨群同心、水乳交融、生死與共的命運共同體。可以說,群眾工作是黨的一項極端重要的基礎性工作,事關黨的前途命運,關乎黨的事業成敗。
一個個基層黨組織就是一個個反應靈敏的神經元,在各自領域、行業和單位中,發揮著組織群眾、動員群眾的功能。改革開放以來,各地依托基層黨組織和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實施“黨建+網格”等新型群眾工作方法,整個社會連接成一張能夠迅速響應、高效動員的超級網絡,從而實現及時發現矛盾、準確識別矛盾、高效解決矛盾的治理目標。隨著時代發展,各級黨組織把握新特征、適應新形勢、順應新需求,不斷創新群眾工作方式方法,黨的群眾基礎始終堅實而穩固。
記者:新形勢下群眾工作有怎樣的特點和規律?提高群眾工作水平,有哪些著力點?
楊金衛:改革開放40多年來,我國社會發生了廣泛而深刻的變化,社會經濟成分、組織形式、就業方式、利益關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樣化。尤其是新時代我國經濟發展取得前所未有的歷史性成就,社會主要矛盾發生深刻變化,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廣泛多樣,不僅涉及物質文化生活,還有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境等方面的要求。人們的思想更加活躍、觀念不斷更新,精神文化需求、政治參與意識、民主法治觀念等日益增強,影響群眾思想行為的因素和渠道也越來越復雜多樣,這些都給做好新形勢下群眾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群眾工作說到底是做人的工作,必須堅持與時俱進、求實創新,切實把群眾工作做實、做細、做深、做透,做到群眾心坎里。
把群眾工作做到群眾心坎里,最難也最容易。首先一定要把實現群眾利益、滿足群眾需求作為第一目標。群眾的“痛點”,就是工作的著力點。要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解群眾之所難,真正把群眾的事當成自己的事辦,把群眾的困難當作自己的困難來克服。要重在日常。一個地方的群眾工作不是突擊一下就能做好的,人心向背也不是一夜之間就能形成的,“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要在一件一項、一點一滴的具體實際的工作中滿足群眾需要、實現群眾愿望、維護群眾利益,打牢做好群眾工作的感情基礎。
尊重群眾是做好新形勢下群眾工作的前提。尊重群眾,首先要把自己同群眾放在一個等高線上,千萬不要自認是領導,就高高在上,以為自己的學識和水平就是比群眾強,低估群眾甚至貶低群眾。黨員干部應該擺正位置,帶著感情真心實意地與群眾交朋友,才能得到群眾信賴。特別是對困難群眾要設身處地,切不可以施舍的心態、以“為民作主”的姿態對待困難群眾。要學會群眾語言。做群眾工作,就必須善于說群眾的話,講百姓的事。要多下基層,多體味群眾冷暖,多存儲合適的話題,杜絕空洞的說教和不切實際的口號,多談“錢袋子”“菜籃子”等群眾關注的問題,努力把話說到群眾的心坎上。
要實事求是、依法依規、以理服人。實事求是是做好群眾工作的根本原則,法律法規是群眾工作的最大規矩。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必須以事實為依據,根據法律法規辦事。如果群眾不理解、不配合,一定要堅持循循善誘,有理有利有節,切忌以權壓人、以勢壓人,甚至簡單粗暴,激化矛盾。同時,要敢于堅持事實,敢斗歪風邪氣,絕不欺軟怕硬,絕不感情用事。只有這樣,工作才能經得起實踐和時間的檢驗,真正得到人民群眾的信賴。
樹立正確政績觀,掌握科學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真正把好事辦好、實事辦實
記者: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有些事情是不是好事實事,不能只看群眾眼前的需求,還要看是否會有后遺癥,是否會‘解決一個問題,留下十個遺憾’。”“解決一個問題,留下十個遺憾”情況出現的原因是什么,如何防止?
楊金衛:我們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馬克思主義政黨。檢驗我們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終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實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人民權益是否真正得到了保障。工作中,一定要注意真正把好事辦好、實事辦實。
要把好事辦好、實事辦實,必須掌握辦事的方式方法。當前,絕大多數黨員干部能夠樹立正確的政績觀,掌握科學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注重增強系統思維,將當前利益和長遠利益結合起來,從而妥善處理工作、解決問題。但也存在一些黨員干部不講究做事的方式方法,雖然想為群眾干好事,但辦法不科學、作風不細致、工作不扎實,謀劃工作主觀臆斷,簡單化、片面化,導致好事辦不好,實事辦不實,既勞民傷財,群眾又沒有得到實惠。例如一些干部帶領群眾發展產業,缺少調查研究、沒有實事求是,盲目跟風、包辦替代、一廂情愿,最后項目收益很低,導致資源浪費,反而增加群眾負擔,好事變成了壞事。
還有一些黨員干部做事情眼光不夠長遠,導致舊的問題解決了、新的問題又出現。比如,有的地方一旦經濟下行壓力大,就會有意無意在環境保護、安全生產等方面“放水”,從而削減了污染治理、安全監督等工作成效;有的地方對環保、“降碳”等工作“急于求成”,采取“一刀切”式簡單粗暴行為,結果對經濟、民生造成負面影響。這類做法顧此失彼,雖然能解決一個問題,但有可能是以留下更多遺憾為代價。
要避免“解決一個問題,留下十個遺憾”,解決問題時須自覺增強大局意識、善用系統思維,“致廣大而盡精微”。當前,社會各方面關聯度越來越高,各項工作、各類要素往往相互交織,可謂牽一發而動全身,要實現經濟社會發展多重目標的動態均衡,尤為考驗大局意識、系統思維、統籌能力。具體工作中要防止蠻干胡干、顧此失彼,以免造成適得其反、事與愿違的后果。
更深層次看,一些地方之所以“解決一個問題,留下十個遺憾”,不只是因為領導干部預見性不夠、前瞻性不足,更多還是政績觀出現了偏差。什么是好事實事,要從群眾切身需要來考量,不能主觀臆斷,尤其要避免簡單地以維護群眾的長遠利益為借口,損害群眾的現實利益;避免以符合大多數群眾的利益為借口,損害部分群眾的正當利益。
統籌走好網上網下群眾路線,既要強化上網絡,也要堅持走基層
記者: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領導干部要學網、懂網、用網,了解群眾所思所愿,收集好想法好建議,積極回應網民關切。通過網絡走群眾路線,要求領導干部從哪些方面提升本領?
楊金衛:目前我國網民規模達10.32億,網絡公共空間已經成為社會公眾活動的重要場所。隨著傳播技術發展,幾乎人人都是傳播者和受眾,各個社會階層的人都用上新媒體、當了傳播者,民意及其背后的利益訴求表達,也就集中在了這里。群眾工作就是要奔著人去,人在哪兒,群眾路線就應該延伸到哪兒。通過網絡走群眾路線,善于運用網絡了解民意、開展工作,成為新形勢下領導干部做好工作的基本功。
當前,一些領導干部對互聯網聚集和放大社會情緒的重要作用認識還不夠,做網上群眾工作的能力還不強。互聯網既是社會情緒的集聚、放大平臺,也是社會情緒的釋放、爆發平臺。如果對社會情緒疏導好了,互聯網就會成為化解矛盾、推動工作、維護穩定的平臺。事實上,越來越多的領導干部已經在不斷實踐走網上群眾路線,但仍有少數領導干部存在“說起來重要,干起來次要”的情況。例如,片面地認為網上民意不是真實民意,不善辨別網上輿情,只看到網上聲音比較雜亂的一面,沒有注意到理性的一面;不會回應民意,不能真誠、坦率回應網民關切,要么奉行鴕鳥心理拒絕回應,要么草率回應、錯誤回應,影響了政府公信力。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對廣大網民,要多一些包容和耐心,對建設性意見要及時吸納,對困難要及時幫助,對不了解情況的要及時宣介,對模糊認識要及時廓清,對怨氣怨言要及時化解,對錯誤看法要及時引導和糾正。”這六個“及時”,為領導干部正確對待網絡民意提供了根本遵循。
領導干部應經常上網了解民意,回應網民關切,引導網上輿論。上網的目的,就是為了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對于網民們集中反映的情緒強烈的問題,就要組織力量調查研究,及時回應。要運用互聯網鞏固擴大群眾工作陣地,進一步創新群眾工作載體,發揮和利用現有黨務政務網站作用,拓展聯系群眾、服務群眾的便捷渠道。
需要注意的是,網上群眾工作不能代替網下群眾工作,最終衡量網上群眾工作成效要看網下群眾滿意不滿意。因此,要統籌走好網上網下群眾路線,既要強化上網絡,也要堅持走基層。只有網上網下聯動,才能開創新形勢下完整的群眾工作新局面。(記者 郝思斯)
相關新聞
- 2022-03-08習近平:不斷鞏固中華民族共同體思想基礎 共同建設偉大祖國 共同創造美好生活
- 2022-03-082022全國兩會
- 2022-03-04省物產集團公司紀委:一封家信助清廉
- 2022-03-04全國政協十三屆五次會議舉行新聞發布會 中國式民主彰顯獨特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