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政之要,以順民心為本。”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之所以具有強大生命力和顯著優越性,關鍵在于深深植根于人民之中。一切國家機關和國家工作人員必須牢固樹立人民公仆意識,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保持同人民的密切聯系,傾聽人民意見和建議,接受人民監督,努力為人民服務。
——3月1日,《求是》雜志發表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文章《在中央人大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為政之要,以順民心為本”化用自宋代程頤《代呂晦叔應詔疏》,原文為“為政之道,以順民心為本,以厚民生為本,以安而不擾為本。”意即治國理政要以順應民心為根本,以使百姓生活殷實為根本,以安民而不擾民為根本。
如何順民心?簡單來說,就是讓老百姓得到實實在在的好處、過上幸福的生活。《大學》中說:“得眾則得國,失眾則失國”,在儒家看來,治國之道在于施行仁政,謀求民生福祉,使百姓安居樂業,以爭取百姓的擁護。法家的部分理念雖然不同于儒家,但以民為本的治國大道是相通的:商鞅變法為秦國統一奠定了基礎,通過徙木立信,以制度的公信力取信于民;通過獎勵耕織鼓勵墾荒,獎勵軍功打破貴族特權,以此凝聚民心……“治國有常,而利民為本”“治政之要在于安民,安民之道在于察其疾苦”“天地之大,黎元為先”,古往今來各家學說的表述雖然不盡相同,但闡明的是同樣的道理。所以人們說“為國為民”“憂國憂民”,將“國”與“民”緊緊聯系在一起,百姓苦樂就是國家利益,唯有體察民情,尊重民意,順應民心,改善民生,才能使國家長治久安。
今年全國兩會上,在看望參加政協會議的農業界社會福利和社會保障界委員時,習近平總書記還引用了詩句“枝葉總關情”。這是清代鄭板橋的一首題畫詩,作于在山東濰縣任知縣時。當時山東大澇,濰縣尤烈,餓殍遍野。鄭板橋即令“大興修筑,招遠近饑民赴工就食”。有人提出應先上報朝廷,他斷然拒絕道:“此何時?俟輾轉申報,民無孑遺矣。有譴,我任之!”“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這是鄭板橋心跡的真誠流露——只要是與百姓的冷暖安危相關的,無論事之大小,我們這些“州縣吏”都要放在心上。他在山東先后為官十余年,離任之時,“囊橐蕭然,賣書畫以自給”。值得欣慰的是,山東父老自發沿途十里相送,這正是百姓對他的最高認可。歷史充分證明,誰能時刻謹記“利民之事,絲發必興;厲民之事,毫末必去”,做到親民、愛民、為民、利民、富民、安民,誰就能得到人民真心的擁戴。
為什么人的問題,是檢驗一個政黨、一個政權性質的試金石。黨章明確指出:黨除了工人階級和最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沒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在陜西的中共綏德地委舊址,展廳里有兩行字:“站在最大多數勞動人民的一面”,“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的這一面”。一個“端端地”,彰顯了中國共產黨人的政治本色。我們黨團結帶領人民革命、建設、改革,根本目的就是為了讓人民過上好日子。無論在勝利時、在困難時、在奮斗時、在進步時,這一點始終毫不動搖。
成為自己命運的主人,這是中國人民多少歲月以來夢寐以求的理想。百年來,我們黨高舉人民民主旗幟,領導人民在一個有幾千年封建社會歷史、近代成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國家實現了人民民主。今天的中國,人民民主覆蓋國家治理的各環節,體現在經濟社會發展的各方面,中國人民真正成為國家、社會和自己命運的主人。
偉大成就的背后,是堅持黨的領導、不斷彰顯的制度優勢。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實現我國全過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制度載體,之所以具有強大生命力和顯著優越性,關鍵在于深深植根于人民之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豐富人大代表聯系人民群眾的內容和形式,拓寬聯系渠道,積極回應社會關切,更好接地氣、察民情、聚民智、惠民生;人大代表要充分發揮來自人民、扎根人民的特點優勢,密切同人民群眾的聯系,當好黨和國家聯系人民群眾的橋梁。全國兩會上,從宏觀經濟到鄉村振興,從教育醫療到公共服務,從生活冷暖到安居樂業,百姓關心的話題就是兩會討論的議題,民之所盼與政之所向,在人民大會堂“互聯共振”,成為社會主義民主政治“體現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權益、激發人民創造活力”的生動寫照,見證中國共產黨以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為奮斗目標的崇高追求。
“為政之要,以順民心為本。”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是我們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站穩人民立場,為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矢志奮斗,充分激發人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凝聚起最廣大人民智慧和力量,我們就一定能在新的趕考之路上書寫新的華章。(田心)
相關新聞
- 2022-03-09“兩高”報告公布去年職務犯罪數據
- 2022-03-09斬斷權力與資本勾連紐帶
- 2022-03-09追回13億多元!甘肅電氣集團紀委強化監督助力賬款清收
- 2022-03-09以良法促進發展保障善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