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識】
《說文解字》:“我,施身自謂也。”三歲小兒都知道,“我”就是自己稱自己。
幾千年前,古希臘奧林匹斯山上的德爾斐神殿里有一塊石碑,上面寫著一句話:“認(rèn)識你自己。”其實(shí),也應(yīng)該寫在每個人的心里。 古希臘思想家、哲學(xué)家柏拉圖提出了一個哲學(xué)命題:“我是誰?我從哪里來?我要到哪里去?”其實(shí),也值得我們每一個人不斷追問。
元代“非著名詩人”繆鑒《自題小像》云:“白發(fā)蒼顏,豀籐兔穎。水月光中,梅花弄影。”意思很清楚:“我不是帥哥。”明代“小品圣手”張岱《自題小像》云:“功名耶落空,富貴耶如夢。忠臣耶怕痛,鋤頭耶怕重。著書二十年耶而僅堪覆甕,之人耶有用沒有。”總而言之一句話:“ 我一事無成。”當(dāng)然,這可能都是謙虛的說法。
荷蘭后印象派畫家梵高,在 1885 年到1889年不到5年的時間里, 畫了至少 38 幅自畫像,有憤怒的、有瘋狂的、有憂郁的,偶爾也有愉快的,但幾乎沒有一幅可以“看圖識人”。他曾說過,希望百年之后人們看到他的自畫像時,能夠看到一個個幽靈。西班牙立體主義畫家畢加索,一生也畫了大量的自畫像,但幾乎都是變形的、扭曲的,他的最后一幅自畫像尤其令人畏懼——兩眼圓睜,雙唇緊閉,臉色憔悴,顴骨凸出。藝術(shù)家們說,這是一個凝視著死亡深淵,并帶著悔恨的心情,在思考自己生活的男人形象。
自題小像,自畫自像,當(dāng)然還有自傳,像不像,準(zhǔn)不準(zhǔn),自己可能并不一定清楚。
世上沒有兩片相同的樹葉,自然也沒有兩個相同的人。多少人曾經(jīng)宣稱“我就是我”,但有多少人真正認(rèn)識了自己。自以為是者,自命不凡者,其實(shí)都是源于對自己的無知。
“我”字從戈,甲骨文“我”字,像一把有柄有鉤的“武器”。其具體用途,公有公理,婆有婆理,莫衷一是。但是不是用于“解剖自己”,自古及今,未有人說。許慎所謂“施身”者,是不是一個重要線索呢?(尚之)
- 2022-05-26人:“人”字雖然簡單,卻最難寫
- 2022-05-25鬼:大公無私者,大人也;背公營私者,小鬼也
- 2022-05-24烏:眼睛是心靈的窗戶,不能一直閉著
- 2022-05-23鳥:走得慢了,就要知道“笨鳥先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