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的海南省五指山市水滿鄉毛納村,星羅棋布的茶園,炒鍋里翻騰著茶青。
“共產黨把所有精力都用在讓老百姓過好日子上。好了還要再好,不能止步。”4月11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位于大山深處的毛納村調研,沿著硬化村道邊走邊看,了解當地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產業等情況,“看到你們過上幸福生活,我感到很欣慰”。
這里之前發展滯后,房屋破舊,牲畜散養。如今,村子大力發展鄉村旅游業和茶葉特色產業,促進村民持續增收。“小孩上學不用愁,想要什么都可以買,家家都有存款。”村民王菊茹說,她們家靠種茶,一年收入有3萬多元。
“我們的人民熱愛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穩定的工作、更滿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會保障、更高水平的醫療衛生服務、更舒適的居住條件、更優美的環境,期盼孩子們能成長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2012年11月1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十八屆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記者見面時鄭重承諾。
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中明確指出:“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是我們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是我們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直白質樸的表述,彰顯的是“人民至上”的初心使命。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增進人民福祉、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朝著共同富裕方向穩步前進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
生活過得好不好,日子有沒有變化,人民群眾最有發言權。
“當年總書記走過的泥路變得平整了,只能俯身進來的土坯房也變成了寬敞明亮的新房子。”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昭覺縣三岔河鄉三河村村口,一排排簇新的建筑格外顯眼。“從土窩窩搬到了新房子,生活大變樣了!”村民吉好也求臉上洋溢著幸福。
2018年農歷春節前夕,習近平總書記來到三河村,走進吉好也求家的老房子。那個用泥土堆砌的土坯房十分低矮,沒有窗戶。習近平總書記俯身走進屋里,與吉好也求一家親切交談,鼓勵他們早日脫貧致富。
目前,在三河村已建成的易地搬遷安置點,253戶1294人搬入新居。吉好也求搬進了100平方米的新家——磚混結構,寬敞明亮,溫馨舒適。客廳、臥室、廚房、衛生間一應俱全,政府配套的電視、冰箱、洗衣機等樣樣不少。
據介紹,以前村民生了病,“小病拖,大病扛”,實在不行了才去醫院,而且費用也高。如今,三河村群眾實現了簽約醫生服務,脫貧戶100%實現醫療保障。
無數個“三河村”的巨變,匯成了一組令人震撼的數字:現行標準下9899萬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832個貧困縣全部摘帽,12.8萬個貧困村全部出列。
成色十足的脫貧成績單,得到了人民群眾高度認可。脫貧地區生活質量顯著改善,行路難、吃水難、用電難、通信難、上學難、就醫難等問題得到歷史性解決,整體面貌發生歷史性轉變。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個不能掉隊。近年來,我國不斷完善公共服務政策制度體系,聚焦老少邊窮地區、弱勢群體、特殊人群,在教育、養老、住房等人民群眾最關心的領域精準提供基本公共服務,成效顯著。
塞外承德,綠意盎然。河北省承德市高新區濱河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活動室里,伴隨一曲《我們的生活充滿陽光》,身著金絲紅裙的大媽們盡情起舞。
“老年食堂開飯啦!”食堂內,6張四人餐桌干凈整潔,幾位大爺大媽正在用餐,不少老人拎著飯盒往里走。一側桌臺上,紅燒魚塊、青椒炒蛋、白燒蘿卜……剛出鍋的菜肴冒著熱氣。
“濱河社區60歲以上老人約占三分之一,許多老人子女不在身邊,‘吃’是最普遍的‘剛需’。”濱河社區負責人于嵐說。
去年9月,濱河社區聯合高新區改造完成了老年食堂,食堂采用“政府補貼+第三方運營”模式。60歲以上老人早晚飯5元、午飯10元,80歲以上用餐半價,90歲以上免費。
85歲的郝桂鳳家里只有她和老伴兩人,過去自己買菜做飯,耗時費力。“現在,我每天都來食堂吃,省錢省力還營養,哪哪都方便!”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適老化改造、“廁所革命”、垃圾分類、清潔取暖……近年來,各地各部門因地制宜增設電梯、口袋公園等配套設施,以及養老、托育、助餐等服務類設施,解決了一批長期困擾群眾生活的難題,提高了公共服務可及性和均等化水平,讓全體人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
人民健康是現代化最重要的指標,是人民幸福生活的基礎,也是廣大人民群眾的共同追求。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發出建設健康中國的號召,開辟了一條符合我國國情的衛生與健康發展道路,人民健康狀況持續改善。
因工業而興的福建省三明市,退休人員比重很高,人口老齡化嚴重。
“每天吃的降壓藥,是免費的。”年近五十的陳家凎患有遺傳性高血壓,需要每天服用降壓藥。因為負擔不起吃藥的支出,曾作為建檔立卡戶的他總是吃一段、停一段。
現在,陳家凎會定期到醫院領免費的降壓藥,有時來不及領,醫院工作人員會把藥送到家里。
“這在三明不是個例。”三明市醫保局局長徐志鑾說,三明對已確診的高血壓、糖尿病等病人,在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就診時,免費提供39種限定基本藥物。
小小一粒藥,牽動大民生。
在山西省呂梁市交城縣醫保中心工作的田根娥,從事醫保工作十幾年,見證著國家社會保障事業的發展。曾經,在田根娥所在的天寧鎮南街,中年男子華某因突發大面積心肌梗死,在外地醫院花費10余萬元。但因當時醫保基金的局限,病人幾經周折后報銷比例不到5%。
“這幾年,居民醫保待遇越來越好,報銷范圍越來越廣。”田根娥介紹,通過國家集中帶量采購,像老華上過的心臟支架,已由原來的三四萬元降到了幾百元,剩余費用還可用醫保報銷。
前些天,她遇到來年審慢性病證的老華,“他精神狀態很好,跟我說有了慢性病證,到醫院買藥時藥費直接就報了,自己花不了多少。”
就醫成本下來了,民生溫度上去了。
10年來,從天南到海北,從城市到農村,健康中國戰略穩步實施,我國建立了世界上覆蓋人數最多的社會保障體系——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從7.9億人增加到10.3億人,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從13.4億人增加到13.6億人,失業保險參保人數從1.52億人增加到2.3億人,工傷保險參保人數從1.9億人增加到2.8億人。
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情。從圍繞兜住兜牢民生底線展開各項部署,到用心用情用力解決群眾急難愁盼,無不指向“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讓廣大人民群眾共享改革發展成果”。在此過程中,共同富裕這一社會主義本質要求、中國式現代化重要特征得以彰顯。
共同富裕是全體人民的富裕,是人民群眾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
“這是你打電話要的書,給你送來了。”甘肅省肅南裕固族自治縣大河鄉西嶺村黨支部書記、村農家書屋管理員顧偉東將書遞給村民顧正林。為送這本書,他騎馬走了近一個小時。
西嶺村是一個位于祁連山北麓的純牧業村。“全村113戶,居住分散,大家到農家書屋借閱圖書積極性不高。”顧偉東說,村里成立了上門送書的流動書屋——“馬背上的書屋”。
截至目前,“馬背上的書屋”已向西嶺村農牧民群眾提供上門服務上千次。“鄉村閱讀氛圍越來越濃厚,既豐富了群眾的精神生活,也為鄉村振興匯聚了精神力量。”顧偉東說。
廣泛開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國夢宣傳教育;推進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全面發展;《山海情》《人世間》等現實題材優秀影視劇“圈粉”無數……強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群眾文化生活日益豐富,多樣化、多層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斷得到滿足,人們的精神世界更加充盈飽滿。
回望過去十年,脫貧攻堅取得全面勝利,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如期實現,為我國進入新發展階段、朝著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奠定了堅實基礎。新的偉大征程上,億萬人民在中國共產黨堅強領導下,想在一起、干在一起,滿懷信心、接續奮斗,一幅共同富裕的美好圖景正在神州大地鋪展。(記者 張梓健)
《中國紀檢監察報》2022年6月13日 第1版
- 2022-05-30中國紀檢監察報:駐衛健委紀檢監察組:聞令而動 向險而行
- 2022-05-23蘭州錘煉自身作風 定期復盤推進重點工作
- 2022-05-20管好老百姓的“芝麻事”
- 2022-05-17沿黃省份紀檢監察機關緊盯流域生態監督助力黃河大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