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兩會前夕,全國人大代表劉希婭在重慶市九龍坡區謝家灣學校與家長代表座談交流,收集大家的意見和建議。新華社記者 黃偉 攝
“要緊緊抓住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舉措,健全基本公共服務體系,著力做好重點群體就業幫扶、收入分配調節、健全社會保障體系、強化‘一老一幼’服務等工作。”3月5日,在參加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江蘇代表團審議時,習近平總書記對民生福祉念茲在茲。
增進民生福祉是發展的根本目的。全國兩會上,代表委員把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急難愁盼問題帶到人民大會堂,讓“民之所盼”直通“施政所向”。提請審議的政府工作報告,提請審查的計劃報告和草案、預算報告和草案,從多個方面部署民生新舉措,勾勒出民生發展新圖景。
匯聚民情和民意,讓“民之所盼”直通“施政所向”
“我們有什么想法,都會去找馬慧娟說。”“馬慧娟帶到北京的建議,都是我們的心里話……”寧夏回族自治區吳忠市紅寺堡區紅寺堡鎮玉池村村民口中的馬慧娟,是十三屆、十四屆全國人大代表。多年來,馬慧娟始終為易地搬遷地區的發展、為易地搬遷群眾的生活忙碌,走村入戶、探訪民生。
馬慧娟生活的紅寺堡原先是一片荒原,因為靠近黃河,政府在這里興建了揚黃灌溉水利樞紐工程,開發出更多土地,集中安置了23萬移民,把這里打造成為全國最大的易地搬遷移民集中安置地。
針對紅寺堡區在過去幾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穩步有序,但仍存在搬遷人口眾多、基礎差底子薄等問題,2022年全國兩會,馬慧娟提交“把紅寺堡區創建成為國家級易地搬遷移民致富提升示范區”的建議,引起有關部門和地方重視。當年,寧夏出臺支持政策,累計整合資金57.7億元,實施各類扶貧項目676個,為易地搬遷群眾的進一步穩定就業、增收致富打下了基礎。2022年,紅寺堡人均純收入達13801元,比2021年增長16.4%,絕對值和增速均高于寧夏平均水平。
易地搬遷群眾的醫療衛生狀況也是馬慧娟關注的重點。通過深入調研,她發現紅寺堡區衛生技術人員短缺,影響了基層醫療水平和服務質量,導致易地搬遷群眾對本地就醫的認可度不高,部分群眾選擇異地就醫,不僅醫保報銷比例較低,還增加了額外支出。馬慧娟建議,進一步加強基層醫療衛生人才隊伍建設,出臺具有針對性的基層衛生技術人才培養政策,逐步提升易地搬遷地區的醫療衛生服務能力。
“這次我準備了3條建議,關注的重點還是農民工、產業工人的成長和權益保護,希望通過我的建言、發聲,為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貢獻力量。”十三屆、十四屆全國人大代表,江蘇常州老三集團有限公司工會主席李承霞說。
在老三集團,李承霞創造了33秒上一個拉鏈、日產超1000件的紀錄。近年來,她把對技術的鉆研勁兒用到履職中。她主動把手機號碼公布在社區代表聯絡站門口,每個月的15日,都會去聯絡站接待群眾,認真傾聽、仔細記錄、扎實調研。她尤其關注農民工和產業工人的切身利益,把他們的煩惱當成自己的煩惱,努力為他們發聲。
2020年,李承霞在全國兩會上提交了關于擴大農民工社保覆蓋面的建議,被人社部社保中心確定為重點督辦建議。2020年10月,人社部社保中心相關負責人一行專程到江蘇答復建議相關內容。“在養老保險異地轉移方面,我建議建立全國社會保險公共服務平臺,完善全國聯網,減少農民工繳費轉移和接續的時間、人力成本,提高農民工社保參保率。人社部的答復讓我們更清楚地了解到,這項內容正在加快推進。”李承霞回憶說。
2021年,李承霞提出的“讓保障房圓新市民安居夢”建議獲得推進實施。當年7月,住建部明確提出保障性租賃住房主要解決新市民、青年人住房困難。江蘇、上海、杭州等地紛紛出臺政策,讓戶口不在本地的新市民獲得了申請保障房的機會,享受到了與本地居民同等的保障房政策。
2022年,李承霞建議要規范企業自主開展技能人才評價,通過進一步打通技術工人技能評定、職稱評定渠道,充分釋放技術工人熱情。這個建議當年5月獲得人社部答復。人社部在充分吸取建議的基礎上,當年度就通過制度的改革,讓許多中小企業產業工人首次獲得了評定機會。作為紡織服裝、印染、制版技能等級考評員,李承霞參加了3家企業的員工考評。300多名產業工人經她評定為中級技工或高級技工,并享受相應待遇。
心系退捕漁民生計保障,全國政協委員、南京財經大學校長程永波的提案,引起有關部委重視和答復;關心農村中小學食品安全營養,全國人大代表、安徽省阜陽市政府副秘書長楊善竑多次提出建議,推動農村中小學學生營養餐持續改善……著眼保障和改善民生,代表委員擔當使命、盡職盡責,匯聚民情和民意,讓“民之所盼”直通“施政所向”。
近年來全國財政支出70%以上用于民生,人民生活持續改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續增強
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之一。近年來,黨和政府緊緊抓住人民最關心最直接的現實利益問題,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舉措,全國財政支出70%以上用于民生,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增強。
就業是民生之本、財富之源。2022年,黨中央強化就業優先政策,深入實施穩崗擴就業各項措施,就業形勢保持總體穩定。城鎮新增就業1206萬人;脫貧人口務工規模超過3200萬人,實現穩中有增。回首過去5年,我國強化就業優先政策導向,把穩就業作為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的關鍵指標。城鎮新增就業年均1270多萬人,在14億多人口的大國實現了比較充分的就業。
“高校畢業生就業關系民生改善、經濟發展和國家未來。”全國政協委員、武漢理工大學黨委書記信思金告訴記者,武漢理工大學通過訪企拓崗、舉辦公益雙選會、挖掘校內資源等,多元化拓展就業渠道;通過引進生涯規劃專職教師、開展就業創業政策宣傳等,專業化開展生涯教育;通過提供“一對一”就業指導、心理紓困、經濟援助、學業輔導等,精準化實施就業幫扶,學校畢業生畢業去向落實率保持在95%以上,面向建材建工、交通、汽車三大行業就業比例達40%以上,面向戰略性新興產業和世界500強企業就業比例達50%以上。學校先后被評為“全國畢業生就業典型經驗高校”“全國創新創業典型經驗高校”,連續七年在“中國年度最佳雇主”評選中榮獲最佳高校類獎項。
新時代十年,我國教育普及水平顯著提升。數據顯示,我國現有各級各類學校52.9萬所,在校生2.9億人,各級教育普及水平達到或超過中高收入國家平均水平。
全國人大代表、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布拖縣阿布洛哈村黨支部書記吉列子日,是從村里走出的一名大學生。據他回憶,小時候,村里沒有小學,只能“過溜索”到西溪河對岸的金陽縣山江鄉中心校讀書,來回要10個小時。“現在條件不一樣了,村里37個孩子在村小和幼兒園就能學習文化知識。”
“黨的十八大以來,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占國內生產總值比例連續10年保持在4%以上。得益于國家對教育經費的穩定投入,近年來校園設施設備、教師的生活待遇、特困學生的資助情況等,都在很大程度得到了改善提升。”全國人大代表、浙江省臺州市路橋區路橋街道實驗小學教師尚海紅說。
社會保障體系是人民生活的安全網和社會運行的穩定器。近年來,我國努力為人民提供更可靠、更充分的保障,建成了世界上規模最大的社會保障體系。
“村民看病,實現了小病不出村、大病有保障。老人養老,60歲以上每月可領取養老金,80歲以上還有高齡補貼。”全國人大代表,云南省臨滄市臨翔區細博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付嬌說:“老有所養、病有所醫、失有所助、傷有所保,村里人心里更踏實、更溫暖。”
老有所養、幼有所育,事關千家萬戶,關乎民生福祉。近年來,我國以“一老一幼”為重點完善人口服務體系,相關政策體系不斷健全,配套改革措施日益完善,群眾的幸福感明顯增強。
全國人大代表,重慶市萬州區五橋街道香爐山社區黨總支書記、居委會主任傅山祥介紹,萬州區已建成45個鎮鄉街道養老服務中心、189個社區養老服務站、3775個嬰幼兒托位,社區養老服務設施全覆蓋、每千人口托位數達2.4個,普惠性養老服務水平和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服務供給能力大幅提升。
共同奮斗,不斷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變成現實
今年全國兩會,黨的二十大制定的一系列戰略部署將通過法定程序轉化為國家意志。瞄準“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一幅增進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質的畫卷徐徐鋪展。代表委員表示,要通過共同奮斗,不斷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變成現實。
“把促進青年特別是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深化百萬見習崗位募集計劃”“組織開展國聘行動”“中央財政就業補助資金安排668億元、增加50億元”……政府工作報告、計劃報告、預算報告提出的一系列政策,將有助于更好解決穩就業難題。
“穩就業,核心是增強結構性匹配。”全國人大代表,民建會員、順德職業技術學院副院長羅丹表示,對高校畢業生而言,穩就業的關鍵在于增強人才供需結構匹配度,培養出市場需要的人。在人才培養中,高校要了解人才市場的需求,適時調整培養目標和培養定位,提高人才培養的適切性。
羅丹告訴記者,順德職業技術學院11個二級學院都有一批穩定的企業群作為合作伙伴。今后將繼續通過基于項目的校企聯合培養,進一步提高畢業生就業率和就業待遇。
“逐步擴大生育保險覆蓋范圍,將靈活就業人員納入生育保險,為他們的生育提供基本的保障。”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主任賀丹建議,要鞏固和加強生育保險在生育保障體系中的基礎作用,發揮好生育保險支付女性生育費用和生育期間工資津貼的基本功能;加強社會保險的協同作用,對于養育子女經濟負擔較重的家庭,在提取住房公積金等方面給予支持;對于女職工較多的用人單位,在生育保險繳納,養老保障金繳納方面給予補助和支持。
“要大力發展醫養結合養老服務模式。”全國人大代表,湖北省孝感市社會福利和醫療康復中心黨委副書記、主任謝志斌建議,健全醫養結合機構醫保資格準入并完善監管措施,加大對醫養結合服務和安寧療護政策支持力度,大力推廣長期護理保險,不斷推動醫養結合養老服務可持續發展。
賀丹指出,補齊嬰幼兒照護公共服務的短板,要大力加強托育服務體系的建設,將托育服務納入基本公共服務范圍;要充分考慮家庭嬰幼兒照護和農村嬰幼兒照護的需求,加大對提供照護者的培訓,并給予嬰幼兒照護補貼,承認他們勞動的社會價值,鞏固和加強家庭內部的育兒支持,促進代際和諧。
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人均財政補助標準提高30元,達到每人每年640元;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人均財政補助標準提高5元,達到每人每年89元……預算報告里一系列民生數字具體而細致。
“每年財政支出的80%以上用于民生事業,其中10%以上用于醫療衛生事業。讓老百姓在家門口就享受優質醫療服務。”全國人大代表,山西省朔州市委副書記、市長吳秀玲告訴記者,圍繞打造“健康朔州”目標,朔州市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全力推進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市、縣兩級先后建成一批重大醫療衛生基礎設施項目。同時,進一步完善市級層面醫療架構,推動優質醫療資源擴容,新改擴遷建市中醫醫院、市疾控中心、市傳染病醫院、市婦幼保健院,讓老百姓共享優質醫療服務。
“朔州將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持續保障和改善民生,著力解決老百姓‘看病難、看病貴’等問題,滿足老百姓家門口‘看上病’‘看好病’需求。”吳秀玲說。(記者 吳晶 韓亞)
- 2023-03-13團結奮進,創造新的偉業
- 2023-03-13劉金國當選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監察委員會主任
- 2023-03-13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選舉產生新一屆國家領導人 習近平全票當選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