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建設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任務,也是國家現代化建設的重要內容。然而,有媒體調研走訪發現,部分地方以“美麗鄉村”為名,耗費財政資金大搞“面子工程”,甚至競相攀比。
現實中,一些地方在鄉村建設過程中明顯跑偏走樣,違背了美麗鄉村的建設初衷。人口稀少的村莊集體收入微薄,卻耗資近百萬元建景觀欄,而村里仍有道路泥濘不堪;有的偏遠鄉鎮過半村莊建奢華門(牌)樓,造價數十萬元;還有不少地方把鄉村振興等同于鄉村旅游,不顧實際打造旅游景區,致使一些村莊同質化嚴重……無論是重“面子”、輕“里子”,把美麗鄉村建設當成形象工程、“面子工程”,還是不顧資源稟賦、盲目打造鄉村旅游,這樣的鄉村建設不僅造成人財物資源的巨大浪費,影響鄉村振興工作成效,還損害群眾切身利益,對打造宜居宜業的美麗鄉村毫無助益。
鄉村建設本應滿足農民需求、回應農民意愿,為何有的地方熱衷建設華而不實的美化亮化工程?一名鄉鎮干部坦言,目前有些投向農村的項目資金發揮效益見效慢,但如果用在“涂脂抹粉”的景觀項目上,很快就能看到“顯績”。這反映出,一些干部急于求成、急功近利,政績觀出現偏差,不是把為民造福當做最大政績,而是一門心思打造所謂的“顯績”。此外,搞“面子工程”也與一些干部工作能力不足有關。美麗鄉村建設千頭萬緒,涉及千家萬戶,是一項系統工程。一些干部缺乏經驗、創新能力不足,想問題、作決策沒有因地制宜、踐行群眾路線,最終只能是“復制粘貼”其他地方的建設方案,或是采取“打造景觀”這種簡單“省勁”的辦法,導致鄉村建設不切實際、效果不佳。
美麗鄉村建設重在因地制宜,要同地方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同當地文化和風土人情相協調。未來美麗鄉村圖景應該怎樣,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此前印發的《鄉村建設行動實施方案》已經清晰擘畫“路線圖”——到2025年,鄉村建設取得實質性進展,農村人居環境持續改善,農村公共基礎設施往村覆蓋、往戶延伸取得積極進展,農村基本公共服務水平穩步提升,農村精神文明建設顯著加強,農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進一步增強。這也標注出建設美麗鄉村的著力點,意味著鄉村建設要以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建設為重點,努力讓農村具備更好生活條件。只有堅持從實際出發,補短板、強弱項、惠民生,既盡力而為又量力而行,求好不求快,干一件成一件,才能真正贏得群眾認可。
鄉村美不美,關乎廣大農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容不得做虛功的“面子工程”。美麗鄉村是為農民群眾而建,既要堅持問需于民、問計于民,把農民滿意作為衡量標準,又要激發農民自覺參與鄉村建設的內生動力、引導農民全程參與,使鄉村建設符合農民群眾生產生活需要。因地制宜、尊重規律,穩扎穩打、著眼長遠,真正將鄉村建設得更加美麗、更加宜人,讓廣大農民享受美麗鄉村建設的成果。(李鵑)
- 2023-04-20本網評論 | 主題教育首先要從思想抓起
- 2023-03-27一棵樹教給我們的,也許比一摞書還要多
- 2023-04-10凝心鑄魂筑牢根本
- 2023-04-06堅決破除特權思想和特權行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