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隱之,字處默,東晉時期濮陽鄄城(今山東省鄄城縣)人,歷任散騎常侍、龍驤將軍、廣州刺史等職,以為官清廉著稱。
吳隱之十多歲時,父親去世,沒過幾年母親又離他而去。他二十歲左右就卓異獨立,有高尚的節操,即使每天只喝粥,也不吃不屬于自己的谷米;即使家里沒有錢,也不用不合道義的財物。他廣泛涉獵文史典籍,以儒雅的風度顯名。
韓康伯和吳隱之是鄰居。韓康伯的母親常被吳隱之的孝道與善良所感動,她對韓康伯說:“如果你以后主管選拔官吏,應當舉薦像吳隱之這樣的人。”后來,韓康伯擔任吏部尚書,在他的舉薦下,吳隱之逐漸身居要職,被任命為奉朝請、尚書郎,屢次升遷至晉陵太守。吳隱之在任上清廉儉樸,妻子平日也自己背柴做飯、紡布織衣,不以清貧生活為苦。后來吳隱之入朝任職中書侍郎,一直升遷到左衛將軍。
廣州環山靠海,是出產奇珍異寶的地方,一小箱寶物就足夠幾代人生活。然而那里多瘴氣瘟疫,人們都感到害怕。只有貧寒難以維持生計的人,才會請求補任那里的長史,所以先后在廣州任職的刺史,全都貪污受賄。朝廷想革除嶺南的弊政,于是任命吳隱之為龍驤將軍,廣州刺史、假節,兼任平越中郎將。
距廣州城不到二十里,有處地方叫石門,那里有眼泉水叫“貪泉”,據說飲用了此泉水的人就會變得貪得無厭。那些貪官說,自己本來是清廉的,只因喝了“貪泉”之水才變得貪婪了,為自己的貪腐找了個借口。
吳隱之赴任途中經過這里,聽聞了“貪泉”的傳言,于是走到泉邊,舀水喝了,還作了一首詩:“古人說此水,一飲懷千金。試讓夷齊喝,終當不易心。” 意思是說,人人都說喝了“貪泉”水就會貪財愛物,假如讓伯夷、叔齊兩位品德高尚的人喝了,他們是不會改變自己的心志的。借此表明,自己就是這種意志堅定的人,喝了“貪泉”的水,也絕不會成為貪官。唐代王勃在其千古名篇《滕王閣序》中說,“酌貪泉而覺爽”,說的正是吳隱之。
吳隱之在刺史任上,更加清簡勤苦,廉潔奉公。平常飲食只有蔬菜和干魚,帷帳、器物、衣服等都交付州府的倉庫。當時人覺得他的做法有些過頭了,但他始終不改變。一位下屬給他送魚,常會剔去魚骨魚刺,吳隱之覺察到他的用意,于是處罰并辭退了這個人。后來他升任中領軍,清廉簡樸沒有改變,每月月初得到俸祿后,只留下自己的口糧,其余的全部用來接濟親戚和族人。他的家人靠紡織度日,不時陷于困窘,有時甚至兩天吃一天的飯。他時常穿著破舊的布衣,妻兒不使用他的一丁點俸祿。
吳隱之的兒子吳延之,也有著高尚的節操,曾任鄱陽太守。吳延之的弟弟及兒子,凡是在郡縣做官的,都一直以廉潔謹慎作為家法。雖然他們的才學不如吳隱之,然而孝順父母、敬愛兄長、清白謹慎的品德依舊沒有改變。
東晉時期,官場奢靡浮華,官員貪腐成風,然而吳隱之卻能出淤泥而不染,終其一生都廉潔為官、甘于清苦,可謂一股難得的清流。(維宏)
- 2023-04-21阮放:常受饑寒之苦的“組織部長”
- 2023-04-20知人善任,清正廉明,以法治國的王猛
- 2023-04-17自己帶糧上任的鄧攸
- 2023-04-10胡威:父親給匹絹都要問清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