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過100多部小說,撰寫了近2000萬字;81歲斬獲茅盾文學獎;85歲被授予“人民藝術家”國家榮譽稱號——這是作家王蒙一生寫作成就的縮影。作為與共和國共同成長的文學創作者,王蒙從人民的立場出發,將個人情感匯聚到民族和歷史的大河流里,創作出了一部又一部優秀作品,描繪了中國社會的發展進步和文化的繁榮興盛,見證并推動了中國當代文學的發展。
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信念,是共產黨人的政治靈魂。“我有幸在少年時代接觸了中國共產黨人,并加入了組織。”1946年,王蒙與北平地下黨取得聯系,開始走上革命道路。1948年10月,還差5天即滿14歲的王蒙加入了中國共產黨,成為了地下黨候補黨員。新中國開國大典那天,時為中央團校二期學員的他作為腰鼓隊成員,在天安門廣場上見證了毛主席高呼“人民萬歲”的動人場景。“歷史的洪流就這樣將我這樣一個貧弱少年吸引到革命的大潮里,從此我的命運與黨的命運、國家的命運、人民的命運結合到了一起。”王蒙回憶說。從那時起,追求民族獨立、人民幸福的堅定信念就在他內心生根發芽。
“文者,貫道之器也。”情系天下蒼生,心系國家社稷,是中華民族“文以載道”的精神內核。70年的創作生涯中,王蒙始終在熱情澎湃地書寫時代書寫生活,他的作品始終與共和國跌宕起伏的建設、改革事業同呼吸共命運。1953年,王蒙以長篇小說《青春萬歲》開啟了自己的創作生涯,刻畫了新中國新一代青年人積極樂觀、熱情洋溢的精神風貌;改革開放初期,人們對社會生活開始了更多探索,王蒙將這種對生活和藝術的探索融入到他的《夜的眼》《蝴蝶》《如歌的行板》等作品中。文學是時代前進的號角,王蒙敏銳地捕捉著時代的脈搏,并對歷史變革和社會現實有著深切的關注。正因如此,他才70年筆耕不輟,創作出一系列無愧于時代、無愧于人民的精品佳作。
在王蒙看來,作家經常強調的人道、人性、人際,也都源自人民,得時刻惦記人民、體貼人民,為人民說話。1963年底,29歲的王蒙遠赴新疆。對于艱苦的邊疆生活,他主動接受,一去就是16年。在這里,他學會了維吾爾語,當過生產大隊副大隊長,與人民同吃同住同勞動。他寫下《這邊風景》,飽滿生動地展現遼闊大地上多民族共同生活的日常圖景,那些和他朝夕相處的鄉親們在他的筆下成為一個個有血有肉的形象,閃爍著人性的光芒……如今,年近九旬的王蒙依然惦記著人民:“我最大的夢想是——中國人的全面發展。在這前所未有的發展時期,中國人要有更嶄新的模樣和更開闊的精神境界。”
從少年到耄耋,從少年黨員到新中國的文化部部長,從“少年的布爾什維克”到“一個清醒的、經過各種磨練的布爾什維克”,歷盡千帆,王蒙對黨、對國家、對人民的熱情未曾消減分毫,他用手中的筆不停地書寫著為人民服務的初心誓言。廣大黨員干部亦當站穩人民立場,自覺把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貫穿到各項工作之中,用心用情傾聽民聲,腳踏實地為民服務。(王斯英)
- 2023-05-22遇事虛懷觀一是,與人和氣察群言
- 2023-05-30以衣錦晝行為戒
- 2023-05-24廣安觀潮 | 以全面加強紀律建設促進干部擔當作為
- 2023-05-23心得體會 | 堅持系統觀念 強化政治監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