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十七號乘組將首次進行空間站艙外試驗性維修作業
新乘組 新挑戰
圖為神舟十七號載人飛船與長征二號F遙十七運載火箭組合體正在轉往發射區。 鄧燁晨 攝
10月25日上午,神舟十七號載人飛行任務航天員湯洪波(中)、唐勝杰(右)、江新林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問天閣與中外媒體記者集體見面。 新華社記者 李剛 攝
戈壁深秋,神箭矗立,神舟十七號載人飛船瞄準北京時間10月26日11時14分發射,飛行乘組由航天員湯洪波、唐勝杰和江新林組成,湯洪波擔任指令長。
新的乘組、新的任務、新的目標……此次任務是空間站進入應用與發展階段后的第2次載人飛行任務,將開啟中國載人航天又一精彩篇章。神舟十七號任務有何特點亮點?乘組面臨哪些困難挑戰?空間科學實驗和技術試驗進展如何?載人航天工程相關專家對此進行了解答。
神舟十七號乘組平均年齡最小,湯洪波成為重返“天宮”第一人
10月25日上午11時,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問天閣,神舟十七號飛行乘組首次亮相。航天員湯洪波、唐勝杰和江新林身著深藍色航天服,依次站定向臺下揮手致意。
從組合搭配看,神舟十七號航天員乘組構成仍然采用以老帶新的策略,由3名航天駕駛員組成,包括1名第二批航天員和2名第三批航天員,其中指令長由具有飛行經驗的第二批航天員擔任。這是空間站建造任務啟動以來平均年齡最小的航天員乘組,也是首次由第二批航天員帶領第三批新航天員執行任務。
2021年,湯洪波作為首批執行空間站階段飛行任務的航天員乘組成員,親歷了“中國人首次進入自己的空間站”的歷史時刻。時隔兩年,他又將成為重返“天宮”第一人,見證空間站建設的中國速度和中國力量。
“時刻準備為祖國出征太空,是我自加入航天員大隊以來就立下的初心,這個初心從未改變,為了初心,我從未懈怠。”湯洪波說,過去兩年,他是在爭分奪秒之中度過的,先后完成了身體心理的恢復,并同步開展學習訓練。
“我時刻提醒自己身體可以失重,但心理永遠不能失重,唯有全力以赴才能不負時代、不負夢想。”湯洪波說。
唐勝杰和江新林是兩個“新面孔”。其中,唐勝杰出生于1989年,是乘組中年齡最小的一位。他曾是一名戰斗機飛行員,飛過6種機型,進入航天員隊伍后,經過嚴格的訓練,完成了從飛行員到航天員的轉變。對于即將開始的太空之旅,他感到“無比地激動,無比地幸運,無比地幸福”。
“時代給了我們追夢圓夢的舞臺,實現了從蔚藍到深藍的增色,實現了從航空夢到航天夢的跨越。”唐勝杰說。
1988年出生的江新林是另外一位“新人”,在入選第三批航天員之前,他曾經開過坦克、駕駛過戰機,這次又將搭乘神舟十七號飛船前往中國空間站。
江新林說,成為一名合格的航天員,需要從思想、心理、身體、知識、技能等各方面進行全方位的訓練、打磨、鍛造。訓練中,乘組已對相關任務進行了全面系統的梳理分析和強化訓練。
“上次神舟十二號飛行任務我參與的是空間站建造,而這次我們將承擔起大量的科學實驗與技術試驗任務,真正體現‘建站為應用’的目標。”湯洪波說。
只有地面訓練扎實,天上才能干得明白。神舟十七號乘組扎實學理論、練操作、強技能,重點開展了空間材料科學、微重力基礎物理、空間生命科學與生物技術等訓練,特別進行了應急與故障處置訓練。
“在太空飛行危險是無處不在的。可以這么說,航天員即使睡著了也要睜一只眼睛,要做到前一秒與周公握手,后一秒精神抖擻。”湯洪波說。
首次進行空間站艙外試驗性維修作業,將艙外活動的能力和水平提升到新高度
載人航天任務是航天發射中要求最高、技術最復雜的任務,穩妥可靠、萬無一失是基本要求。在地面,發射場、火箭、飛船等發射任務各系統進行了充分準備;“天宮”中,神舟十六號乘組已圓滿完成了一次航天員出艙活動、一次“天宮課堂”太空授課、多次載荷出艙、配合完成天舟五號貨運飛船分離撤離等工作,此時正待與神舟十七號乘組“太空會師”。
在神舟十七號載人飛行任務新聞發布會上,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新聞發言人、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副主任林西強介紹,隨著載人航天工程進入空間站應用與發展階段,乘組輪換將常態化實施,乘組的在軌工作安排也趨于常態化,主要包括人員物資正常輪換補給、空間站組合體平臺照料、乘組自身健康管理、在軌實(試)驗、開展科普及公益活動以及異常情況處置等六大類工作。
按計劃,神舟十七號將對接于核心艙前向端口,形成三艙三船組合體。任務期間,將繼續開展空間科學實驗和技術試驗;實施貨物氣閘艙出艙任務;開展平臺管理常規工作、航天員保障相關工作以及科普教育等重要活動。此外,在航天員出艙活動中,也要對艙外設施設備進行巡檢維修。
新任務亦有新挑戰。除了常態化工作,本次飛行任務將首次進行空間站艙外試驗性維修作業。
當前,空間碎片日益增多,長期運行航天器受到空間微小顆粒撞擊的情況在所難免。前期檢查發現,空間站太陽翼也多次受到空間微小顆粒的撞擊,造成輕微的損傷。
“這是在設計考慮之中的。目前,空間站各項功能、性能指標均滿足要求,但從面向空間站長期運行、驗證技術能力出發,此次任務將由神舟十七號航天員乘組通過出艙活動進行艙外試驗性維修,這是一項極具挑戰性的工作,讓我們預祝神舟十七號航天員乘組圓滿完成任務,將艙外活動的能力和水平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林西強說。
空間站作為國家太空實驗室的綜合效益正在逐步顯現
神舟十六號飛行任務是中國載人航天工程進入空間站應用與發展階段后的首次載人飛行任務,乘組目前還在太空“出差”,各項在軌工作進展順利。
“在航天員與地面科技人員密切配合下,空間應用項目正按計劃穩步推進,共開展了70項航天醫學、生命生態、生物技術、材料科學、流體物理、流體力學、航天技術等空間實(試)驗和8項人因工程技術研究,獲取了大量的實驗數據,還有一些實驗樣品將隨神舟十六號飛船下行,部分項目已取得階段性應用成果,空間站作為國家太空實驗室的綜合效益正在逐步顯現。”林西強說。
“造船為建站,建站為應用”是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建設發展的初衷。此次空間應用系統隨神舟十七號飛船主要上行的是空間蛋白質分子組裝與應用研究項目實驗單元,實驗單元將裝載蛋白質、多肽、核酸、生物材料、藥物等多種類實驗樣品,并在發射場完成現場制備和加載,于發射前8個小時左右放置于生物樣品貨包送往發射塔架,并安裝到神舟十七號飛船上。
“神舟十七號空間蛋白質分子組裝與應用研究共包含五項內容,將開展蛋白質、核酸及小分子復合物的單晶體制備,進一步研究空間微重力環境和輻射等因素對分子結構和晶體結構的影響,以及更深入的生物學功能及藥效和藥理等影響,指導空間安全用藥和地面藥物設計研發。”中國科學院空間應用工程與技術中心相關專家說。
航天技術試驗領域面向中國宇航發展戰略需求和航天技術前沿,為未來我國航天技術發展和空間應用提供有力的技術支撐。近期,在空間站開展的航天技術試驗取得一系列進展。比如,我國實現了首次斯特林熱電轉換技術在軌驗證,熱電轉換效率等綜合技術指標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作為一種高效能源技術,斯特林熱電轉換技術在未來深空探測等不依賴太陽能的空間任務中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我們還在軌持續開展導電環磨屑在軌觀測試驗,實現我國首次在軌對導電環磨屑產生過程和團簇現象的觀測。神舟十七號在軌期間,這項試驗還將繼續開展。”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相關專家告訴記者,后續一方面要繼續開展航天技術試驗項目的在軌驗證,及時總結和推廣試驗成果,另一方面要分批次征集、遴選、論證和實施空間站應用與發展階段的試驗項目,神舟十七號任務期間也將開展新一批次的試驗。
未來將發射巡天空間望遠鏡和空間站擴展艙段,邀請其他國家和地區航天員參與中國空間站飛行任務
在神舟十二號飛行任務中,湯洪波時常會通過舷窗俯瞰地球:“曾經積貧積弱的神州大地,現在卻是這個星球上最亮最美的地方,我由衷為我們偉大的祖國感到驕傲和自豪。”
今年是我國首次載人飛行任務成功20周年。2003年10月15日,同樣從這片戈壁綠洲出發,航天員楊利偉搭乘神舟五號飛船首次進入太空,浩瀚太空迎來第一位中國訪客;如今,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全面實現了工程“三步走”發展戰略目標,中國空間站全面建成,進入應用與發展階段,航天員接力奔赴星辰大海。
“在任何時候,個人的理想、追求都是和時代的發展息息相關的。我從一名普通的山村孩子,成長為一名飛行員、航天員,從而實現飛天夢想,是因為趕上了一個偉大的新時代,非常幸運。”湯洪波說。
我國第四批預備航天員選拔工作已于2022年全面啟動,按照初選、復選、定選三個階段組織實施,計劃選拔12至14名預備航天員,包括航天駕駛員、航天飛行工程師、載荷專家三類,并首次在港澳地區選拔載荷專家。今年8月,第四批預備航天員選拔完成了復選階段選拔工作,共有20余名候選對象進入最后定選階段。其中,進入定選階段的航天駕駛員候選對象覆蓋陸、海、空三軍現役飛行員,航天飛行工程師和載荷專家候選對象主要來自有關工業部門、高校和科研機構。
“特別是有分別來自香港、澳門的數名候選對象進入到載荷專家選拔的最后環節,計劃年底前完成全部選拔工作。”林西強說,如果通過定選,來自香港和澳門的載荷專家可于明年初進入航天員科研訓練中心。
未來,“天宮”規模會更大、功能會更強。根據計劃安排,將發射與空間站共軌飛行的巡天空間望遠鏡,開展廣域巡天觀測。后續,還將適時發射擴展艙段,將空間站基本構型由“T”字型升級為“十”字型。據林西強介紹,計劃中的擴展艙段將上行多個領域的空間科學實驗機柜和艙外實驗裝置,擴大應用規模,滿足空間科學研究與應用新需求,同時也將升級航天員在軌防護鍛煉、飲食、衛生等設施設備,提高航天員在軌工作、生活和健康保障水平。目前該項目正在進行方案階段研制工作。
筑夢“天宮”,國際合作空間無限。“我們已具備也做好了邀請國外航天員參與中國空間站飛行任務的準備。借此機會,我們向全世界發出邀請,歡迎所有致力于和平利用外空的國家及地區與我們開展合作,一起參與中國空間站飛行任務。”林西強說。
逐夢蒼穹,中國人的腳步已從近地軌道的“天宮”邁向38萬公里之外的“月宮”。我國載人月球探測工程登月階段任務已啟動實施,正在扎實推進各項研制建設工作,確保如期實現2030年前中國人登陸月球的目標。
“隨著載人登月任務進展,待相關條件成熟后,我們未來也會像今天一樣,正式邀請國外航天員一起參與登月飛行任務,共同探索浩瀚宇宙。”林西強說。
唐勝杰的故鄉在甘肅,這里有敦煌飛天的美麗傳說,一次次火箭直沖云霄的痕跡、航天員出征太空的足跡,共同勾勒出中華民族千年飛天夢想成真的軌跡。“我相信,隨著空間站應用階段的深入發展,未來會有更多令人期待的科研成果和創新發現,為人類和平利用太空帶來更多驚喜和突破。”唐勝杰說。(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柴雅欣 自甘肅酒泉東風航天城報道 )
- 2023-10-16駐省政府國資委紀檢監察組:實調研護航國有資產保值增值
- 2023-10-16學習時間丨如何始終具備強大的執政能力和領導水平
- 2023-10-16工業互聯網全面融入45個國民經濟大類 智慧連接 制造升級
- 2023-10-16“自身硬氣才有底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