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百年變局下的中國新作為 2023年“讀懂中國”國際會議在廣州舉辦
讀懂中國關鍵要讀懂中國式現代化
12月1日至3日,2023年“讀懂中國”國際會議在廣州舉辦,主題是“百年變局下的中國新作為——擴大利益匯合點,構建命運共同體”。圖為12月2日拍攝的開幕式現場。新華社記者 盧漢欣 攝
12月1日至3日,2023年“讀懂中國”國際會議在廣東省廣州市舉辦。從2013年創辦至今,“讀懂中國”國際會議已走過了十個年頭。
當前,世界經濟復蘇乏力,地緣沖突不斷加劇,人類又一次站在歷史的十字路口。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制造業第一大國、貨物貿易第一大國、外匯儲備第一大國,中國連續多年對世界經濟增長的年平均貢獻率超過30%,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主要穩定器和動力源。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中國作為、中國態度都關乎世界的當下和未來。
本次會議以“百年變局下的中國新作為——擴大利益匯合點,構建命運共同體”為主題,來自全球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政治家、戰略家、學者、企業家等相會廣州,共同研討交流中國式現代化與中華民族現代文明、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與高水平對外開放等重要內容,共話百年變局下的中國新作為,傳遞中國堅持全面深化改革、堅持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開放積極信息,幫助國際社會更好讀懂中國、讀懂中國共產黨。
中國發展有自身的邏輯和規律,中國式現代化豐富和發展了人類文明新形態,為人類實現現代化提供了新的選擇
讀懂中國,關鍵要讀懂中國式現代化。
扎根中國大地、傳承中華文明、切合中國實際,中國式現代化既有各國現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國情的中國特色。
“中國是一個有5000多年燦爛輝煌文明的國家。這種文明造就了中國人民自強不息、厚德載物、以和為貴的特質。中國式現代化也深深植根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國強大起來,是為了人民過上美好生活。”中國國家創新與發展戰略研究會學術委員會常務副主席、中央黨校原副校長李君如表示,我們有必要向國際社會講清楚,中國的高質量發展是怎么一回事,中國式現代化是怎么一回事,要讓國際社會知道,中國人在做的事不僅有利于中國人民,還將造福全世界人民。
本次會議中,“全過程人民民主與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美麗中國、健康中國”“中國更高水平開放與經濟全球化的未來”等議題,從不同層面展現了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內涵要求。研討交流中,海外嘉賓獲得了對中國模式更為深入的認知。
“區別于西方式現代化道路,中國式現代化道路是惠及世界的,如在‘一帶一路’倡議的實踐過程中,中國的發展也為其他很多的發展中國家帶來了重大機遇。而這些發展中國家人口占世界人口總數的80%以上。”清華大學客座教授馬丁·雅克表示,以前的現代化發展道路只有西方式的現代化發展道路,如今中國式現代化則提供了另一種發展路徑和模式。
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在中國,所有的法律草案都會對外公布,來征集民眾意見。人們會針對草案中的某一條提出具體建議,也會對整個法律提出整體意見。”美國庫恩基金會主席羅伯特·勞倫斯·庫恩對此印象深刻,認為這體現了中國的全過程人民民主。
中國用幾十年時間走完西方發達國家幾百年走過的工業化歷程,創造了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長期穩定的奇跡,有力證明了中國式現代化走得通、行得穩,也為很多國家提供了發展新思路。
“中國式現代化展示了一個發展中國家是如何規劃現代化道路的。”埃及前總理伊薩姆·沙拉夫說,“中國的策略是通過創新來推動現代化,這正是發展中國家可以效仿的。在此啟發下,廣大發展中國家可以看到發展中的諸多寶貴機遇,包括信息技術、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等。”
三大倡議以實際行動踐行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為破解全球發展難題、應對國際安全挑戰提供了中國方案與中國智慧
回溯過去數百年大國崛起,有戰爭和苦難、有掠奪和抗爭。當中國的發展成為公認的“21世紀標志性事件”,這個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如何同世界相處?
“這些年來無論國際風云如何變幻,我們始終堅持盡己所能,以扎實行動推進建設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的世界,努力在發展、安全、文明等領域把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事業推向前進。”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分管日常工作的副校(院)長謝春濤在開幕式主旨演講中表示。
從全球發展倡議到全球安全倡議再到全球文明倡議,在世界深受各種挑戰困擾之時,中國貢獻的系統性方案,順應了各國人民對和平發展、公平正義、合作共贏的渴望與期盼,反映了新時代中國對完善全球治理的新思考。
本次會議中,“全球發展倡議與發展中國家合作”“全球安全倡議與地區安全合作”“全球文明倡議與文明交流互鑒”等議題,內容指向不盡相同,卻都貫穿著對人類共同命運的深切關懷。
“讀懂中國是一項宏大命題,發展是重要視角。”國家國際發展合作署黨組成員、副署長趙峰濤表示,中國是世界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始終把自身發展置于人類發展的坐標系中,不僅提前十年實現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減貧目標,走出自己的發展道路,并始終與廣大發展中國家并肩奮斗。
“面對歷史的重任、時代的難題,全球發展倡議應運而生。倡議呼吁發展優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蘊含著中國式現代化的寶貴經驗,呼應了各國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強烈愿望,為全球發展事業注入思想動力。”趙峰濤說。
安全是發展的前提。“全球安全倡議能夠為全球帶來很多全新的合作,并且把安全提升到了全球水平,通過務實合作來促進安全。”馬來西亞武裝部隊行動訓練部助理參謀長,陸軍少將凱魯·阿努爾·本·阿卜杜勒·阿齊茲表示,全球安全倡議所傳達出來的一些概念為人們指出了光明的方向,那就是我們必須通過外交和對話解決問題,而不是通過沖突來解決問題。
人類文明是多彩多樣的。“幾千年前,在古絲綢之路的沿線就存在著許多不同的文化和文明,它們各不相同卻又相互聯系。因此,現在是時候探索過去,挖掘我們祖先有價值的美德和原則,用這些寶藏來塑造我們的未來。”伊薩姆·沙拉夫如是理解全球文明倡議的重要意義,“雖然我們有著不同的文明和文化,但通過互聯互通,就能夠打破文化的壁壘。”
堅定不移地站在歷史正確一邊,站在人類文明進步一邊,中國主張贏得了贊譽和支持。
“中國為應對全球挑戰,著眼人類前途命運和整體利益提出的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是正確的歷史選擇,倡導建立一個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的世界,這樣的一個愿景為人類共同發展開辟了更加光明的前景。”埃塞俄比亞前總統穆拉圖表示,“我們愿意和中國一起為實現這些愿景攜手努力,把它變成現實。”
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背景下,中國堅持以高水平開放促進高質量發展,不斷以中國新發展為世界帶來新動力、新機遇
當前,全球重大前沿技術和顛覆性技術快速突破,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
“人工智能與人類未來”“數字經濟發展與網絡安全治理”“新制造、新服務、新業態——中國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引擎”“新能源科技創新與國際合作”等研討,邀請科技界的專家和學者解讀新科技革命帶來的影響和變化,展現中國深化國際科技合作、共享科技發展成果的大國擔當。
在變革中贏得先機、贏得優勢,必須持續增強創新。今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黑龍江考察時強調,整合科技創新資源,引領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
“新質生產力之‘新’,既體現在發展未來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上,也包括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無論是新賽道還是傳統賽道的革新,都有以下重要特點:綠色化,提高對能源利用的效率;智能化,通過大數據智能化的分析,準確提煉需求,進行個性化定制等。”中國科學院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呂本富認為,實現極簡主義的精準,就是對生產力最大的革新。
近年來,以大模型、生成式人工智能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術躍遷式發展,使得很多產業發展方式產生了質的變革。“人工智能是數字經濟的核心成分,也是新質生產力的代表性成分。”北京郵電大學人工智能學院特聘研究員、科技部現代服務業領域總體專家組副組長張樹武表示,未來5年到10年,人工智能必將掀起新一輪產業發展方式的革命,我們要適應現代科技發展規律,勇于探索、抓住機遇。
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世界的發展也需要中國。中國堅持以高水平開放促進高質量發展,持續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穩步擴大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制度型開放。
“匈牙利是第一個和中國簽署‘一帶一路’建設合作諒解備忘錄的歐洲國家。”匈牙利央行副行長巴納巴斯·維拉格認為,通過全面戰略伙伴關系,中歐致力于開展各領域更深層次的合作,包括貿易、氣候變化和可持續發展,盡管這種伙伴關系也面臨著一些挑戰和分歧,但通過展開對話,合作解決問題和分歧,能使得雙方受益。
“發展是開放的產物,全球化更是開放的產物。”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前海國際事務研究院院長、廣州粵港澳大灣區研究院理事長鄭永年認為,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中國要推行更高水平的對外開放,“黨的二十大提出穩步擴大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制度型開放。這不僅能把中國帶向高質量發展,也是實現中國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重要路徑。”
進一步講好中國故事,擴大中國的國際“朋友圈”,更好推動中國與世界對話
首屆“讀懂中國”國際會議于2013年11月舉辦,彼時“一帶一路”倡議剛剛提出。當時中國的發展引發世界高度關注,肯定者有之,質疑者亦有之。
“過去幾十年世界結構發生了很大變化,在日益多極化的世界里,讀懂中國很重要。”首屆“讀懂中國”國際會議上,有嘉賓如是表示。
10年過去,讀懂中國對世界而言依然重要,且越來越重要。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中國的每一次探索、每一步跨越都備受矚目。讓世界讀懂中國,就要大大方方地講出中國實踐為世界發展貢獻了什么,入情入理地說明中國方案將為世界未來帶來什么。
“百年變局下中國至少有三大新作為,一是在高質量發展中實現中國式現代化,二是在中國與廣大發展中國家共同和平崛起中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三是在人類文明交流互鑒中創造中華民族現代文明。”中國國家創新與發展戰略研究會創始會長、學術委員會主席鄭必堅表示,“如果通過這個國際會議,能夠幫助世界更好地讀懂中國、讀懂中國共產黨,同時又幫助中國更好地讀懂世界、讀懂百年變局,那么,我們就一定能夠以持久的努力,減少‘讀懂赤字’。”
讓世界讀懂中國,必須講好中國故事,把握中外文化關系,找到精神的共通點、思想的共享點、情感的共鳴點。
中國國家創新與發展戰略研究會中國故事研究院院長胡敏認為,“讀懂中國”有三個層次:“首先,中國人自己要讀懂中國;其次,要幫助世界了解真實的中國,走近中國,實現相互尊重、理解和支持,體現和而不同;再次,讓全世界在一個平臺上分享對中國的認知、理解,以促進中國人更深刻、更全面地了解自己,并在全球舞臺上發揮更大的作用,這個層次的‘讀懂中國’是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關鍵。”
不少外國友人在為讓世界更好讀懂中國作出努力,為講好故事提供了新的視角。
“我經常和各國朋友說,如果你不懂中國文化,可以先了解中國成語‘塞翁失馬’的故事。它代表了中國人一種獨特的智慧。”世界漢語教學學會理事斯明誠說,西方人有一種思維習慣,遇到一件事,馬上去判斷它是好是壞、正確還是不正確。但中國文化能把發生的事情放在一個更長遠的歷史維度中考察,這正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所在。
中國希望世界讀懂中國,世界也需要讀懂中國。讀懂中國,感悟中國新作為,就能發現中國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進入高質量發展新階段、提出三大倡議等的初衷之所在,就能找到解決問題、化解矛盾的鑰匙,破解當今世界面臨的治理赤字、信任赤字、和平赤字、發展赤字,就能看到中國與世界的雙向奔赴、深度交融,感知開放合作的多彩風姿、萬千氣象。(記者 郝思斯)
- 2023-12-04久久為功把金色名片擦得更亮
- 2023-12-04甘肅專項整治國企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
- 2023-11-2710月,甘肅通報典型問題11起……
- 2023-11-27抓本組帶系統推動教育整頓取得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