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3月5日,全國人大代表、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五院深空探測領域研制人員孫澤洲接受本報記者采訪。
受訪者: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五院深空探測領域研制人員孫澤洲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周新民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核工業集團核聚變堆技術首席專家段旭如
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是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關鍵。習近平總書記一直高度重視科技自立自強,多次強調要大力提升自主創新能力,盡快突破關鍵核心技術,以科技創新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對加快推動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作出部署,強調要全面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增強原始創新能力,推進關鍵核心技術協同攻關,加強顛覆性技術和前沿技術研究,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等。本期“兩會面對面”,記者采訪了科技創新一線的三位代表委員,請他們談談經驗體會和意見建議。
面對新領域、解決新問題、突破新技術,關鍵還是靠自己
記者:請結合您所在的領域談談,近年來在不斷提升自主創新能力的發展歷程中,有哪些值得借鑒的經驗?
孫澤洲:對我們國家來說,從“嫦娥一號”第一次走出地球軌道,邁出深空探測第一步,到“嫦娥三號”第一次在地外天體實現軟著陸和巡視,再到“天問一號”第一次真正意義上走入行星探測,都是全新的任務,也面臨很多技術挑戰。月球和火星探測我們起步晚,需要向先行者學習,但絕不是亦步亦趨效仿別人,面對新領域、解決新問題、突破新技術,關鍵還是靠自己,這是我感受最深的一點。
科技創新還離不開信心和決心,首先要制定一個更高的標準和目標,不僅要解決眼前問題,還要考慮長遠需求,要具有一定的前瞻性。比如對于“嫦娥三號”在月球實現著陸,我們不能滿足于只是解決著陸的問題,還要想如何實現更高可靠性、高精度的著陸,包括未來有人的著陸。所以“嫦娥三號”在方案設計上提出了自主避障,當時我們的內心也挺忐忑,因為這一方案對指標要求很高,我們的時間又很緊張,但最終還是下定決心往前走一步。之所以敢往前邁這一步,來自這些年中國航天不斷發展所積累的底氣。我們相信自己的判斷,哪怕真的失敗了,也是在為有朝一日的成功鋪路。
周新民:商用飛機是典型的高端復雜產品,我們目前成功研發了兩款滿足適航安全要求且技術先進的商用飛機,掌握了基于系統工程的民機正向設計的理念和方法論,推動相關基礎學科、航空工業和相關產業取得新發展。在去年,實現了C919飛機國內商飛、ARJ21飛機海外商飛“兩個歷史性首航”,開啟了大飛機產業化發展新篇章。通過大飛機研制過程,更加深刻地體會到,提升自主創新能力要注重從系統科學角度推動協同創新,結合市場需求開發產品技術,發揮主制造商的牽引帶動作用,在開放合作的同時堅持自立自強,不斷開拓進取、積蓄動能,推動實現全產業鏈轉型升級。
段旭如:近年來,我國在四代核電和前沿顛覆性核技術創新方面實現多項新突破:高溫氣冷堆核電站示范工程成功投入商運,新一代人造太陽“中國環流三號”和EAST托卡馬克裝置陸續取得重大成果,錦屏深地核天體物理實驗室持續發布重要科研成果。其中一條重要經驗就是,集中力量辦大事,是我國實現重大技術攻關的一大優勢,也是實現自主創新的一大法寶。在核聚變創新發展的過程中,國家部委、地方政府、企業與科研院所和高校聯動,從不同角度高效配置資源,并強化跨學科領域的協同攻關,取得了重大科研成果。此外,科技競爭的根本是人才競爭,科技高質量發展既要有一批極具行業話語權的領軍人物和具有創新活力的青年人才隊伍,也需要嚴謹、嚴格、科學求實的作風和良好的科研氛圍,讓科研團隊既有敢想敢干、敢于創新的勇氣,又有善干能干、高效產出的底氣。
始終瞄準國家戰略需求,持續系統布局關鍵創新資源
記者:只有把關鍵核心技術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從根本上保障國家經濟安全、國防安全和其他安全。您認為應如何打贏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
孫澤洲:首先要對關鍵核心技術有一個判斷,哪些技術能對未來行業發展起到驅動作用,對這一類的關鍵技術,要不遺余力加大投入。對于關鍵核心技術的攻關,還需要一定的容錯機制和氛圍。敢為人先的背后,面臨著很多現實問題,要想創新,就要走別人沒走過的路,這也意味著這條路不一定能走成,但一些走錯的路也是有意義的,要辯證去看,這條路不行,那可能就為未來選擇正確的路提供了借鑒。因此對于真正從0到1的原始創新,容錯的氛圍是很有必要的,評價機制更多元,大膽創新的思維就更容易被激發出來。
段旭如:核聚變技術具有前瞻性、顛覆性等特點,是國家核能“三步走”發展戰略的最后一步,也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科技變量。當前,可控核聚變技術研發已經由基礎研究逐步轉入工程化階段,相關核心關鍵技術必須實現自主可控。總結下來,我認為要始終瞄準國家戰略需求,持續系統布局關鍵創新資源,發揮產學研用深度融合優勢,聚焦行業發展核心競爭力、未來產業需求,形成核心技術自主可控目標清單,開展重點技術攻關。還要有國際視野,始終堅持開放共享,不能片面理解自主創新、盲目排外,要借鑒國外先進經驗,結合中國國情,在更高起點上走自主創新之路。
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推動產業鏈上下游協同創新
記者:2023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把“以科技創新引領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列為2024年經濟工作九項重點任務之首,再次重申了科技創新在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中的核心地位。對于發揮科技創新驅動力作用,培育帶動我國產業升級,您有什么樣的建議?
孫澤洲: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到,要大力推進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其中包括積極培育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作為潛力巨大的戰略性新興產業,未來商業航天將成為我們新的增長引擎。目前我國商業航天還處于發展初期,從去年開始,這一領域傳來越來越多的好消息,在技術上也有一些新突破。商業航天的快速發展,得益于政府支持、資本投入和技術變革多源發力共振,特別是目前深空探測領域已取得的技術突破,為商業航天的發展提供了技術支撐,太空資源利用等商業價值也將逐步顯現。
我們發展商業航天并不是另起爐灶,在人才、資源和技術等方面和目前的航天發展模式其實是一脈相承的,二者是相互促進的關系。當然期間也要經歷市場洗禮和優勝劣汰,特別要先解決自負盈虧、自我造血的問題,這就亟需建立一個全鏈條的新商業模式。一方面,商業模式的引入對技術攻關迭代及容錯機制的建立會起到積極推動作用。另一方面,通過開拓新的需求、新的應用,帶動新的產業發展,商業航天才能進入高速發展期。
周新民:黨的二十大和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都對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作出明確部署。我認為要不斷強化創新驅動在企業發展中的作用,堅持開放創新、跨界創新、融合創新,加強原創技術策劃和應用技術研究,深化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融合發展,促進產學研用深度融合,推動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的融通協同創新。比如,以民用飛機為依托,以實現民機產品高可靠性、經濟性為牽引,整合專業力量和配套資源,推動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本報記者 侯顆)
- 2024-03-07訪談|聚焦保障落實 堅持以更高站位深化政治監督
- 2024-03-07加快民營經濟健康高質量發展
- 2024-03-07讓特色優勢產業更“甘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