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邊是水天一色的洱海,碧波蕩漾,飛鳥翱翔;一邊是青瓦白墻的白族民居,飛檐翹角,別具特色。各地游客漫步其間、打卡留影。不時有導游介紹:這條生態廊道西邊就是古生村,有近2000年歷史,東臨洱海,西望蒼山,擁有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全國文明村鎮、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等榮譽。
古生村位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2014年被列入中國傳統村落名錄。2015年1月2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云南考察工作時,到古生村了解洱海生態保護情況強調,經濟要發展,但不能以破壞生態環境為代價。生態環境保護是一個長期任務,要久久為功。一定要把洱海保護好,讓“蒼山不墨千秋畫,洱海無弦萬古琴”的自然美景永駐人間。
9年多來,洱海保護實現從“一湖之治”向“全域之治”“生態之治”的轉變,千年古生村也煥發了新的容顏:精品民宿、餐廳咖啡店多了起來;游客服務中心、綜合服務樓、停車場等設施不斷完善;村道鋪上了青石板、污水管網通到家家戶戶、古橋古樹古戲臺也有了保護……“現在洱海保護好了,我們從農業村變成了旅游村,村集體、村民的收入都有了提高,變化還是很大。”古生村黨支部書記何橋坤感慨道。
村民李德昌的民宿就開在生態廊道邊,“三房一照壁”的白族風格小院吸引不少游人駐足拍照。“這幾年洱海治理很有成效,水質好起來、風景美起來,游客自然也多了起來,我就借著這個契機開了民宿,現在生意還算不錯,節假日往往‘一房難求’。”
李德昌目睹的環境改變正是當地實施洱海保護治理及流域轉型發展、開展洱海保護治理“七大行動”“八大攻堅戰”的成果,涵蓋了環湖截污、生態搬遷、礦山整治、農業面源污染治理、河道治理、環湖生態修復、水質改善提升、過度開發建設治理等內容。經過深入整治,曾經“圍湖而建”的各類建筑被拆除,全長129公里的生態廊道貫通,廊道為洱海湖濱緩沖帶核心區域構筑起一道綠色生態的物理隔離屏障,同時將沿岸各村連接在一起,為遠道而來的游客欣賞洱海美景提供了便捷的路線。
洱海水質連續多年評價優良,這更加堅定了李德昌的信心:“我以前從事砂石運輸生意,現在看到環境好了游客多了,覺得發展旅游業很有前景。”李德昌的“轉型發展”也是古生村轉型發展的一個縮影:村民收入從以種植水稻、烤煙等農業收入為主轉向以務工和旅游業為主,村民人均從旅游業中獲得年收入超過5萬元;借助“古生村科技小院”的研究成果,大力發展綠色高值農業,打通“土地租金+務工收入+生態產業分紅”多種增收渠道;農文旅經營收入約占全村總收入的90%以上,保障和支撐古生村日常運轉,群眾生活更加殷實。
“古生村煥新貌,這些年有了大變化,也離不開紀檢監察機關的監督保障。”古生村所在的灣橋鎮紀委書記楊志福舉例說,“三資”管理是鄉鎮紀委日常監督的重點內容,2021年監督檢查時發現古生村集體的停車場在運營但收入不多,懷疑有中飽私囊的可能,隨后對線索進行重點排查發現原因是村集體經營不善、疏于管理。在鎮紀委等多部門的推動下,村集體現在將該處停車場出租,增收50余萬元。
針對“三資”管理存在的普遍問題,大理市將“三資”管理納入巡察重點,并對503個自然村、1173個組及所屬企業集體資金、資產、資源和經濟合同進行了全面清理,對群眾反映集中的村(社區)進行統計,劃出重點村、形成基礎數據庫。對于涉及村固定資產管理、鋪面場地、山林庫塘出租和村債權債務等事關集體經濟、漠視侵害群眾利益問題,由市紀委監委提級監督。
“提級監督共核實村級資產58.43億元,清理出問題經濟合同617份,收回拖欠租金2662.2萬元,發現并督促整改問題398個,查處涉及‘三資’問題村組干部5人。”大理市紀委監委相關負責同志介紹,抓住村(社區)集體“三資”這個關鍵事,找準管理中的關鍵環節,堵塞制度機制漏洞,建立了資金管理、資產管理、資源管理、經濟合同管理、工程管理等5套臺賬,推行16項39條的村級小微權力清單,有效管住村組干部。(本報記者 薛鵬 自云南大理報道)
- 2024-06-20鍛造高素質專業化紀檢監察鐵軍
- 2024-06-20駐省交通運輸廳紀檢監察組:全覆蓋業務培訓 提升履職能力
- 2024-06-20廣安觀潮 | 保護和運用好紅色資源
- 2024-06-20聚焦改造工程關鍵人關鍵事強化監督助力老舊小區煥新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