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重而道遠者,不擇地而息。”中共十八大以來,我們高舉改革開放的旗幟,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進全面深化改革,作出頂層設計,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建設等領域一共推出1600多項改革方案,其中許多是事關全局、前所未有的重大改革,如市場體制改革、宏觀調控體制改革、財稅體制改革、金融體制改革、國有企業改革、司法體制改革、教育體制改革、生態文明建設體制改革、黨和國家機構改革、監察體制改革、國防和軍隊改革等。每逢重要場合,我都要談改革、談開放,強調要敢于啃硬骨頭、敢于涉險灘,拿出壯士斷腕的勇氣,把改革進行到底。
——會見香港澳門各界慶祝國家改革開放40周年訪問團時的講話(《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
“任重而道遠者,不擇地而息”出自西漢韓嬰《韓詩外傳》卷一,意思是說,身負重擔而路途遙遠的人,不會挑選休息安身的地方。這句話后來被用來比喻有遠大抱負的人要經歷長期奮斗,堅忍不拔,不會在功業未竟之時選擇安逸的生活。
“任重而道遠”最早出自《論語•泰伯篇》:“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乎?”這句話深刻體現了儒家的用世精神和價值取向。可以看出,“任重而道遠”與君子品格緊密相關。“任重”,即士應當以弘揚仁道為己任,這是人生最重要的使命,也是人生價值之所在。“道遠”,即仁道的理想是不容易達到的,因而追尋的路途也是漫長的。《論語》中說,其道之遠,要“死而后已”,《韓詩外傳》中也說“不擇地而息”。弘揚仁道,要懷有寬廣、堅毅的品質,“犯其至難而圖其至遠”,即使道阻且長,也要不畏艱難,一路向前。
“弘道”二字,正是對孔子一生的寫照。孔子少年立志向學,青年游周適齊,壯年出仕謀政,周游列國,晚年歸魯興學,纂訂六經,垂范后世。由少及壯,由壯至老,以天下萬民福祉為己任,為弘道畢生奮斗。
為了實現政治理想,孔子的一生中,曾有14年時光在外周游。在弟子的陪伴下,孔子行走于衛、曹、宋、鄭、陳、蔡、楚等國之間,歷盡千辛萬險,遭受種種困厄,可謂 “四處碰壁”。他內心感到十分痛心,但卻不愿放棄。《論語•憲問》記載:“子路宿于石門。晨門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為之者與?’”這是一位城門小吏對孔子的評價,“知其不可而為之”,是對一個理想主義者的形象勾畫。孔子及其弟子們知道興起禮樂以濟世安民在那個時代會面臨的阻力,但這并不妨礙他們的執著、堅韌、坦然。就像孔子對自己的評價:“其為人也,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一位飽經風雨坎坷的老人,卻不畏艱難困苦,不畏顛沛流離,仍然積極有為。
孔子的一生,留下了太多故事與思考,滋養著身為中華兒女的你我他。數百年后,司馬遷在《史記•孔子世家》的結尾,用罕見的抒情筆調,表達了對孔子的由衷贊美。他引用《詩經》里的名言,并加上自己的評語說:“‘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然心向往之。”從孔子身上,司馬遷得到了無窮的力量。雖然自身遭遇厄運,在孔子“弗乎弗乎,君子病沒世而名不稱焉。吾道不行矣,吾何以自見于后世哉”的感召下,在“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等先賢的啟迪下,司馬遷找到了自己的“道”,堅定了自己要走的路,用一生去完成《史記》的寫作。
強烈的使命擔當意識,是中國歷史上志士仁人所共有的優秀品格。以天下為己任,他們百折不撓,奮斗不止。這種精神已經融入中華兒女的血脈里,成為中華民族奮發向上的不竭動力,也是中華民族屹立于世界的根基所在。
中國共產黨是胸懷抱負、志向高遠的黨。從誕生之日起,我們黨就始終把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作為自己的初心使命,始終堅持共產主義理想和社會主義信念。在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解決中國實際問題的實踐中,我們黨深刻認識到實現共產主義是由一個一個階段性目標逐步達成的漫長歷史過程,需要若干代人接續奮斗、艱苦奮斗、不懈奮斗。越是取得成就、接近目標,越應保持韌勁定力,謙虛謹慎,戒驕戒躁,砥礪自強。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開啟了天翻地覆的偉大變革。改革星火從鄉村燃起、自沿海而興,終成燎原之勢。從計劃經濟走向市場經濟,從封閉半封閉走向全方位開放,從溫飽不足到全面小康,從面對“被開除球籍的危險”到“大踏步趕上時代”平視世界……在歷史前進的邏輯中前進,在時代發展的潮流中發展,一條改革路,中國人民走得堅定而有力量。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團結帶領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以偉大的歷史主動、巨大的政治勇氣、強烈的責任擔當,沖破思想觀念束縛,突破利益固化藩籬,敢于突進深水區,敢于啃硬骨頭,敢于涉險灘,堅決破除各方面體制機制弊端,實現改革由局部探索、破冰突圍到系統集成、全面深化的轉變,各領域基礎性制度框架基本建立,許多領域實現歷史性變革、系統性重塑、整體性重構,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黨的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提供有力制度保障,推動我國邁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
改革開放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從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再到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重點研究“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再次釋放“堅定不移高舉改革開放的旗幟”的信號。全會《決定》覆蓋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方方面面,構筑了全景圖,是新時代新征程上推動全面深化改革向廣度和深度進軍的總動員、總部署。
“任重而道遠者,不擇地而息。”人世間一切的偉業都是靠前赴后繼的奮斗鑄就的,民族復興的壯闊夢想只有在改革不止、奮斗不息中才能成為現實。站在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歷史新起點上,我們前進的方向更加明確,我們奮進的道路更加寬廣。集中精力辦好自己的事情,不斷將《決定》的“大寫意”轉化為“工筆畫”“施工圖”,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一定能蹄疾步穩,中國式現代化一定能闊步向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一定展現出更加光明的前景。(郝思斯)
- 2024-07-26“我是一個普通黨員,沒有什么特殊可講” 林伯渠用一生鑄就廉潔豐碑
- 2024-07-262024年6月全國查處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問題23110起
- 2024-07-26省紀委常委會召開擴大會議 傳達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
- 2024-07-26駐省生態環境廳紀檢監察組:凝聚監督合力 推動治理農村生活污水亂排亂流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