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1年7月23日,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號,來自全國的13名代表參加了一次具有歷史性意義的會議,它就是中共一大。1949年10月1日,開國大典在天安門廣場隆重舉行。28年風雨歷程,當年的13名代表,最后只有兩人登上了天安門城樓,一位是開國領袖毛澤東,另一位就是董必武。
董必武,原名賢琮,號壁伍,1886年出生于湖北省黃安城南街大井坎一個貧苦教師家庭。1903年,他參加科舉考試,中了秀才。同年8月,赴武昌參加鄉試,因路過巡撫衙門,到門口觀望了一下,被守衛誣蔑為“窺探官衙”,遭到一頓毆打,憤而棄考回鄉。董必武從此看清了清朝腐敗的真面目。
1911年10月,武昌起義的消息傳到董必武的家鄉,他立刻離開家鄉趕赴武漢投入辛亥革命,并加入同盟會。他認為革命“非有武裝不可”,于是用其號“壁伍”諧音“必武”為名。
后來,在十月革命的影響下,董必武開始學習馬列主義。他由信仰三民主義,轉變為信仰馬克思主義,堅定地走上了革命之路。
作為延安五老之一,董必武從不以“元老”自居,總是把自己比作“配角”“老牛”,一生都以“甘為民仆恥為官”為追求,嚴格規范自己和家人的言行。
黨小組里沒有特殊黨員
在中央蘇區期間,董必武擔任馬克思共產主義學校副校長,主持學校日常工作。當時,他被編入校務部黨支部過組織生活。雖然公事繁忙,但每次開黨小組會,他都爭取按時參加,認真發言。
有一次星期六晚上過組織生活,黨小組組長李寬和考慮到董必武工作很忙,就沒有通知他參加。第二天,董必武知道了,找到黨小組組長說:“寬和同志,昨天過組織生活,怎么沒有通知我呢?我也是咱們黨小組一個黨員啊!”
李寬和解釋說:“您工作那么忙,又常到中央開會,我就沒有通知您,想讓您休息一下。”
董必武聽后,十分嚴肅地說道:“一個黨的領導干部,他的工作再忙,也要過組織生活。不參加黨的活動,那算什么共產黨員!”
在下一次黨小組會上,他對上次沒有參加組織活動的事作了自我批評,并誠懇請求大家對他的工作和作風提出批評意見。
還有一次,董必武找到黨小組組長交下個月黨費。小組長說:“董校長,離月底還有幾天呢(當時是月底交黨費),每個月您總是第一個交黨費。”董必武說這幾天自己工作很忙,經常到外地開會,怕把這事耽誤了。小組長連忙告訴他,到時會去收的,就是忘了,也會催他。
董必武聽了,非常認真地說:“共產黨員交黨費還要別人催嗎?”
董必武主持著這一時期馬克思共產主義學校的日常工作,對于學校的各項事宜,他格外重視。大到教學計劃的安排、講課教員的聘請,小到學員食宿等后勤事宜,他均事必躬親、一一落實。
為六角錢檢討
1941年,中央派董必武到紅巖八路軍重慶辦事處,擔任南方局常委、統戰工作委員會書記,并掌管紅巖機關財務開支。當時,受國民黨反共高潮的影響,設在紅巖的八路軍重慶辦事處工作生活條件極其艱難。為了改善干部的生活狀況,董必武對紅巖機關的伙食開支進行嚴格管理和監督。他要求辦伙食的同志既要想盡辦法改善同志們的生活,又決不能亂花一分錢。
有一次,紅巖村辦事處招待所所長把報賬的票據拿給董必武簽字。董必武翻看發票,都是買菜、買米、買煤、車票之類的日常開銷,經審核后屬于報銷范圍,就簽字同意報銷。后來,所長在報賬的時候,出納卻發現有六角錢的車票是私人坐車,按規定是不能報銷的。此事很快反饋到董必武那里。
董必武又重新審查了一遍,認定那六角錢的車票確實不能報,便叫所長把六角錢的車票取出來了。為此,他十分自責,執意要在辦事處召開會議作檢查。
董必武在會上說:“同志們在生活上這樣勤儉節約,但我在審核發票的時候,卻犯了一個錯誤,把不該報賬的六角錢車票簽了字報銷。幸好被出納同志及時發現,不然會造成公家的損失。這件事發生后,一些同志覺得沒有什么大不了的,但我認為這不是小事,這關系到黨的財務紀律問題。”
見同志們聽得很認真,董必武繼續說:“我們黨的經費來得不容易,每分每厘都是同志們用血汗甚至生命換來的,我們只有精打細算的責任,沒有浪費鋪張的權力。六角錢這件事情,起碼說明我的工作不認真,責任心不強,對辦事處所處的地位和重要意義認識不足,所以我必須為此作深刻檢討。”
這件小事給辦事處的工作人員留下了深刻記憶,也深深影響了這些同志。
領導干部個人和親屬沒有任何特權
董必武對自己要求嚴格,從不以高級干部自居,能給國家節約就節約,從不搞特殊。
他曾于1945年、1954年和1958年3次出國訪問,訪問期間,他精打細算,把節約下來的外匯都上交給了國家,共計2600多美元。他平時還將醫藥費、郵電費之類的小賬記得清清楚楚,絕不浪費和枉花一分錢。
除了對自己嚴格,他對待家屬也同樣嚴格。
董必武的夫人何蓮芝是1933年入黨的老紅軍,在漫長的革命生涯里出生入死。她和董必武結婚后,也從沒有享受過任何特權。
新中國成立后,董必武與家人來到北京,條件比戰爭年代好了很多,但何蓮芝依然保持著過去的儉樸傳統。她很少添置新衣服,有時候,直接把董必武的破舊衣服改一改再穿。
1956年,何蓮芝的單位給干部調整工資,考慮到她資歷深、級別低,單位擬定給她提級加工資。董必武知道后,不僅沒有同意,還專門去找有關同志說,請他們考慮別的同志,不要給自己的夫人提級。三年困難時期,家里人口多,供應不夠,何蓮芝就自己想辦法,在自家院里養雞鴨貼補家用,決不向組織伸手提要求。
有的親戚看到董必武在北京做了“大官”,就想方設法找來,希望在上學、提職、調動工作、購買緊俏商品等方面得到一些關照。但董必武對親戚們那些不合理的要求,一概堅決拒絕。
董家是大家族,人口眾多,不時就會有親友向他提出各種請求,董必武就干脆寫了一封“通函”,告訴親友們不應通過領導干部個人關系辦私事。他把這封信打印出來,分別寄給了家鄉的親友們。后來找他利用職權辦私事的親友變得越來越少了。
1969年,兒子董良翮高中畢業后,面臨就業。那時候,年輕人向往到部隊參軍,或是到工廠當工人,這兩種崗位十分緊俏。以當時董必武的資歷,要安排孩子去部隊或工廠不是什么難事。但他的態度十分鮮明:“干部子女不能特殊,良翮還是下鄉插隊去!”按照父親的要求,董良翮報名下鄉,被安排到河北省晉縣周頭公社賀家寨大隊插隊落戶。
臨別時,董必武提醒兒子說:“你是革命的后代,要嚴格要求自己,生活上要艱苦樸素,和群眾同甘共苦,決不能高人一等!”他反復叮囑:“你不能當特殊農民,要做一個普通農民。你要聽老農的話,聽隊長的話。”
他問兒子還有什么要求,董良翮說,想跟您要兩件東西,您的洗臉毛巾和牙刷。董必武的洗臉毛巾已磨出了洞,牙刷的柄都用斷了,是用繩子捆起來繼續用的。
這兩件東西,是董必武艱苦樸素作風的象征,董良翮要這兩件東西,是要用父親的好作風勉勵和鞭策自己。
董良翮在農村一干就是10年,他虛心向農民學習,爭著干苦活、累活。
1975年春,九十高齡的董必武病重住院,董良翮回京探望父親,已是彌留之際的董必武卻不讓兒子留在身邊,催促他趕緊回去:“農村工作忙,不能長期耽擱。我這里有人照顧,你還是回農村安心工作。”董良翮只得含淚辭別病危的父親,回到插隊的農村。
董必武臨終前在病榻上寫了一首詩《九十初度》:“九十光陰瞬息過,吾生多難感蹉跎。五朝敝政皆親歷,一代新規要漸磨。徹底革心兼革面,隨人治嶺與治河。遵從馬列無不勝,深信前途會伐柯。”
這是一個畢生獻給黨和人民事業的共產黨人的自畫像,也是他革命一生的光輝寫照。
(作者 張文良 單位: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
- 2024-08-09持續深化正風肅紀反腐 以釘釘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實 ——全省紀檢監察機關認真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三)
- 2024-08-09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黨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 發揚自我革命精神保障金融強國建設
- 2024-08-09紀檢監察就在身邊丨破解熟人社會監督難題
- 2024-08-09愛國奮斗 逐夢復興 黨中央、國務院邀請優秀專家人才代表北戴河休假側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