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注于做‘從0到1’的研究”,為了完成量子反常霍爾效應實驗,4年內做了1000多個5納米厚的樣品,期間反復遭遇失敗,直至實驗成功……這是2023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得主薛其坤及其團隊所經歷的科研故事。令人感嘆的數字背后,蘊含著靜心篤志、潛心研究的狀態和力量,這不僅是薛其坤團隊的制勝法寶,也是科研創新與突破的鑰匙。
“靜”是對浮躁的克制,對艱苦的忍耐,對功名的淡泊。心之所以能“靜”,在于志有所“篤”。“早上7點到實驗室、晚上11點離開”,支撐薛其坤將重復且辛苦的作息堅持30多年的,是對科學研究的熱情與執著,是對推進國家科技進步的責任和信念。與薛其坤同臺領獎的李德仁院士,一度放棄了國外優越的科研工作機會,留學歸國后潛心編寫教材,帶領團隊進行測繪遙感技術攻關。矢志科學報國、勇攀科研高峰——正是這樣的“志”,形成強大的牽引力,支撐他們靜下心、沉住氣,在前進路上排除種種欲望的干擾,抵御種種名利的誘惑,心無旁騖、惟精惟一,最終抵達科學的新領域新境界。
“靜心”不只意味著“篤志”的凝神與專注,亦是面對困難和挫折時的不動搖。對于科研而言,試錯和失敗是十分常見、頻繁發生的事情,甚至要長時間面對一無所獲的局面。路途中,有的人因為悲觀失望而放棄了,但也有人迎難而上、堅持到底。袁隆平曾頭頂烈日,腳踩水稻田,檢查了幾十萬株稻穗,找出珍貴的6株天然雄性不育稻株,實現了雜交水稻培育環節的重要突破。屠呦呦課題組不斷開展實驗,經歷190次失敗,終于制成對瘧原蟲的抑制率達到100%的青蒿提取物樣品,找到了治愈瘧疾的關鍵線索。卓越科學成就的背后,必然歷經無數曲折,這是科研實踐的規律。唯有對道阻且長保持充分的清醒冷靜,做好面對種種挑戰和失敗的心理準備,在實踐中不斷汲取經驗教訓,修正、校準方向,方能一點一點突破認知的邊界,讓量變引起質變,孕育出創新的豐碩果實。
科技興則民族興,科技強則國家強,時代呼喚更多靜心篤志、勇攀高峰的科研人才。而營造良好科研生態,對于科技人才的涌現至關重要。這就需要不斷加強制度機制建設,壓縮投機取巧的操作空間,營造寬容失敗的環境,減除各種無謂的非學術負擔,最大程度為科研人員拋開顧慮、潛心鉆研創設有利條件,幫助他們在各自的專業領域悉心厚植科技創新的土壤,不斷為建成科技強國這一參天大樹注入豐厚營養。(趙博聞)
- 2024-08-08加強問題線索全周期管理
- 2024-08-08欲正人 先正己
- 2024-08-06慎好自律守清廉
- 2024-08-05管住嘴關鍵是管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