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中國甘肅網 >> 廉政頻道 >> 媒體聚焦

    共話石窟寺保護 延續歷史文脈 ——2024·石窟寺保護國際論壇專家討論側記

    2024-08-21 08:52 來源: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石窟寺既是人類文明交流互鑒的產物,也是人類文化輝煌燦爛的見證,更是全人類共同精心呵護的文化瑰寶。2024·石窟寺保護國際論壇上,專家學者們圍繞如何加強石窟寺保護管理與規劃各抒己見,分享觀點經驗。

      在絲綢之路甘肅段一千多公里的沿線上,現保留著百余處規模不等的石窟寺,它們分布廣泛、規模宏大、體系完整,集建筑、雕塑、壁畫、書法等藝術于一體,如一串串明珠,鑲嵌于酷似如意的甘肅大地上。

      在甘肅省文物局局長程亮看來,加強石窟寺保護管理與規劃,深化價值闡釋、著力構建石窟寺考古研究體系是關鍵。石窟寺考古可以完整地揭示石窟寺的功能布局、建筑形態、空間結構及其與周邊環境景觀的聯系,為開展石窟寺的全要素保護提供真實載體。要積極推進石窟寺考古的專項調查與研究,持續推進重點石窟寺考古報告編輯出版。同時強化考古學科發展宏觀規劃,推動建立跨學科協作機制。石窟寺考古應當借鑒更多當代考古學及相關學科的理論、方法,尤其是關于文化變遷和社會面貌的研究,以文化變遷動力研究為導向,從多角度、多層次、全方位解讀石窟寺。

    W020240820736659476033.jpg

      圖為敦煌莫高窟第158窟修復工作現場。敦煌研究院供圖

      石窟寺文物修復技術是本次論壇討論的重要話題之一,很多學者提出,要積極推動新技術、新材料、新設備的研發應用。中國工程院院士劉漢龍分享了利用微生物技術修復和加固巖土工程的技術。

      “由于歷史原因、保存狀況不佳等原因,大量石質文物出現了剝落、殘缺等病害。然而,傳統的修復材料存在異物入侵的缺點,因此迫切需要開發和推廣相容性好、耐候性強、無毒的文物保護修復材料。”劉漢龍告訴記者,他和團隊歷經近4年的研發,發現可以將微生物的礦化過程應用在巖土工程上,利用微生物礦化加固技術進行石質文物的補配修復和可移動文物的粘接修復。

      “目前,我們通過大量的宏觀和微觀實驗,驗證了微生物礦化修復方法在文物修復中的有效性和實用性,為石質文物和可移動文物修復提供了一種新的思路。到目前為止,該技術已應用于大足石刻和紅井紀念碑等多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保護工作。”劉漢龍介紹。

    W020240820736927068837.jpg

      圖為敦煌莫高窟第148窟數字化采集工作現場。敦煌研究院供圖

      論壇上,還有專家提出,對于大多數石窟寺類型遺址,在其保護管理與展示弘揚工作中存在忽視整體環境、將石窟寺欣賞等同于雕塑和壁畫欣賞的問題,這使得石窟寺文化內涵拘囿于洞窟之內,石窟文化縮減為佛教藝術的表象,剝離了石窟賴以建成的歷史地理環境。

      “因此在保護管理與規劃方面,需要引入文化景觀方法論,即將保護對象置于更宏大的時空背景中考量,重現自然與人文的互動關系。”麥積山石窟藝術研究所所長李天銘告訴記者,以麥積山石窟為例,在文化景觀視野下,對麥積山石窟的遺產構成認識不再局限于崖面窟龕以及窟龕內的雕塑與壁畫,而是將保護目光擴大至與遺產密切相關的核心環境要素,這包括了與石窟直接相關的山體環境、地形地勢、河流水系、村莊森林等自然環境要素。

    W020240820737116701293.jpg

      圖為論壇現場專家學者在進行主題分享。文子玉 攝

      “當前諸多以石窟寺為代表的文化遺產皆面臨著極端天氣增多、旅游需求旺盛、保護技術和保護能力與世界遺產保護要求不匹配等諸多挑戰。”故宮博物院院長王旭東說,要突破這種困境,未來需要堅持在中華五千年文明和人類文明交流互鑒的深度和廣度進行遺產價值的挖掘與闡釋,持續性開展保護機制體制改革,建構適應保護需求的管理體系,形成有中國特色的預防性保護體系。同時,加大科技的投入推進基礎和應用研究,逐步完善技術創新平臺和質量標準基礎設施建設,推動技術共享。強化人才培養,尤其是各類文物保護管理人才,建設創新團隊,確保世界文化遺產保護事業高質量發展。(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文子玉 自甘肅敦煌報道)

    版權聲明:凡注有稿件來源為“中國甘肅網”的稿件,均為中國甘肅網版權稿件,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中國甘肅網”。

    西北角西北角
    中國甘肅網微信中國甘肅網微信
    中國甘肅網微博中國甘肅網微博
    微博甘肅微博甘肅
    學習強國學習強國
    今日頭條號今日頭條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6212006002 | ICP備案:隴ICP備17001500號 | 經營許可證編號:甘B2-20060006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編號:(甘)字第079號增值電信業務許可證編號:甘B2__20120010

    食品藥品監管總局投訴舉報電話:12331 | 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2377

    主辦:甘肅中甘網傳媒有限責任公司 | 本網常年法律顧問團:甘肅和諧律師事務所(0931-8580115)甘肅天旺律師事務所(0931-8864528)

    Copyright © 2006 - 2024 中國甘肅網(GSC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網站簡介 | 人才招聘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931-8960109 0931-8960307(傳真)

    分享到
    大学生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亚洲中文日本不卡二区| 成人免费无码H在线观看不卡| a级毛片无码兔费真人久久| 中文字幕亚洲欧美日韩在线不卡| 亚洲乳大丰满中文字幕| 久久久这里有精品中文字幕| 无码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免费模式| 亚洲精品无码激情AV| 久久久久亚洲AV片无码下载蜜桃| 国产三级无码内射在线看| 日韩精品久久无码中文字幕| 少妇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日韩人妻无码精品久久免费一| 亚洲av中文无码乱人伦在线r▽|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av| 日本妇人成熟免费中文字幕| 亚洲AV无码专区在线播放中文| 中文人妻av高清一区二区| 无套中出丰满人妻无码| 天堂资源在线最新版天堂中文| 精品成在人线AV无码免费看| 日韩三级中文字幕| 亚洲AV无码一区二三区| 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天堂网在线最新版www中文网| 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 中文字幕亚洲图片| 天堂√中文最新版在线下载| 国产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无码| 精品无码成人片一区二区98| 久热中文字幕无码视频 | 亚洲不卡中文字幕无码| 国产v亚洲v天堂无码网站| 亚洲一区爱区精品无码| 在线中文字幕一区| 中文字幕色AV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人体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无码人妻黑人中文字幕| 中文字幕51日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