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箴言】
刑者,圣人無可奈何之法,以濟德之窮者也。原從悲憫心流出,用之者,當不以犯法為怒,不以得情為喜。怒則覺彼罪應受,絕無矜憐;喜則謂我見甚真,惟知痛快。古云:“刑官無后。”不可不慎也。
——明•呂新吾《刑戒》
【深意淺說】
刑,就是各種各樣的刑罰手段。在帝制時期,刑既是官府懲罰罪犯的手段,也是官員進行管理的手段,而且兩者往往相混同,分不清楚。
古代懲罰犯罪的刑罰非常嚴酷,以肉刑為主,所謂五刑,即墨、劓、剕、宮、大辟。商鞅變法時太子犯法,就割掉了太子老師的鼻子。漢朝“緹縈救父”的故事說,一個小女子為了營救因為犯罪要被處以肉刑的父親上書,漢文帝因而取締了肉刑。其實漢朝之后肉刑還是很普遍的,直到隋朝,才形成了笞、杖、徒、流、死的新五刑體系。
刑罰在古代不僅僅用于懲罰犯罪,更多被用于長官的日常管理。通過用刑打人,讓人肉體痛苦、精神受辱,達到讓人畏懼服從的目的。所以,古代審案叫做打官司,管理就是打板子,總的一個字是“打”。
古代抓住犯罪嫌疑人,要問出真相,錄下口供,往往采取刑訊逼供。用于審問的刑具,如打屁股的板子,夾手的拶子,以及枷鎖、腳鐐等等,名目繁多,有些酷吏會有不少獨特的發明,如周興的甕。不少犯罪嫌疑人在用刑時身亡。很多冤假錯案,就是嚴刑拷打造成的。
不但審問犯人要用刑,就是純屬民事糾紛,也會直接用刑懲罰。審案長官為了立威,往往不管原告被告,一頓殺威棍。對于所謂的訟棍訟師,直接大板伺候。官員出行,百姓在路邊回避不及,也可能被一頓亂棍。至于老百姓拖欠稅收,被抓進衙門,關押、站籠、挨打,更是家常便飯。
管理百姓如此,管理衙門的各種書吏、衙役,最常用的辦法也是打。黃六鴻上任當天在城隍廟痛打幾十個衙役,其中一個被打后幾天就死了。況鐘當蘇州知府時,當堂打死數名衙役。蔣廷璧在他指導做官的書籍《璞山蔣公政訓》中,對于衙役書吏犯錯,通篇就是打打打。
實際上,在古代,作為對罪犯的刑罰,無論笞還是杖,都是有法律規定的,而對于日常管理中的刑罰,則沒有什么規定,全憑官員的性格心情。于是經常出現這樣的情況:一個人犯罪,按照法律往往也不過是笞或杖,而一個沒有犯罪的良民,卻僅僅因為讓官老爺不高興,就會被活活打死。有些官員對于一些所謂的犯人,明知正常審理定罪,不過就是笞杖而已,但因為種種原因,這些官員會在審訊或關押時任意用刑,直接要了他們的命。
當時官員肆意用刑,成為嚴重問題,引起一些開明官員的注意。明朝曾任刑部尚書的呂新吾,就列出一份官員不要輕易打人的清單,被總結為五不打、五莫輕打、五勿就打、五且緩打、 三莫又打、三憐不打、三禁打等。如“五不打”,就是老不打、幼不打、病不打、衣食不繼不打、人打我不打。
清朝的一些官員也補充了一些“不打”的內容,如黃六鴻的禁打條款規定:萬壽節不可打,國祭不可打,年節朔望不可打,大風雪不可打,疾雷幕雨不可打,等等。
雖然一些人從仁慈心腸出發,總結出很多不該打、不能打的情況,希望約束官員打人的手,有人甚至用刑罰官員斷子絕孫嚇唬他們,讓他們不要輕易用刑打人。可是,卻沒有人意識到,這種種打人的刑罰,本來是可以廢除的。
(梁發芾)
【人間草木】
名稱:蜀葵
分布:全省各地均有栽培
簡介:蜀葵,二年生直立草本。全草入藥,有清熱止血、消腫解毒之功效。嫩苗和花均可食用。莖皮含纖維可代麻用。花期2-8月。可作為花壇、花境的背景,也可栽在墻下或者作為庭院邊緣的綠化材料。
(植物資料由西北師范大學白增福、陳學林提供)
- 2024-08-26為敢擔當的官員撐腰鼓勁
- 2024-08-23官官相護則正氣不彰
- 2024-08-22古代是如何管理官印的?
- 2024-08-21清朝為何強迫基層官吏捐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