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簡1974年出土于甲渠候官遺址第22號房址內。呈木牘1枚,長22.8厘米,寬約1.8厘米,為正反兩面書寫,存字55個,背面只是書吏“掾譚”的簽署。該文書的出土,對研究東漢初年竇融統治河西時期對畜牧業采取的保護發展政策有重要參考價值。現藏甘肅簡牘博物館。
牛是古代農業生產和軍事運輸中的主要畜力,戰馬又是重要的軍事物資,因此朝廷一般禁止屠殺牛馬。漢朝初建,接秦末戰亂,社會生產凋敝,百廢待興。《史記》記載漢初窘困,“天子不能俱鈞駟,而將相或乘牛車”。經過文帝、景帝休養生息,社會經濟復蘇,到漢武帝時期,財力充裕。武帝為攻擊匈奴,大量養馬,進行戰略儲備。武帝后期,趙過任搜粟都尉,在居延推行代田法和耦耕之法,二牛三人進行耕作。史書記載,“民或苦少牛”,可知當時整個社會的牛存欄數量不足。
《風俗通義》載,“律不得屠殺少齒”,漢人稱牛馬年齡為齒,即是說牲畜少齒,不得屠殺。牛是農業生產的重要工具,民眾賴以生存的重要物資,所以高誘注《淮南子》說,“王法禁殺牛,民犯禁殺之者誅”。可知當時對屠殺牛馬者治罪甚嚴。《鹽鐵論》記載,“故盜馬者死,盜牛者加,所以重本而絕輕疾之資也”,許多的記載均表明了在古代農業社會中,作為重要生產及戰略物資的馬和牛的重要性。
此簡冊缺失了標題簡,但參考其他簡冊的格式,可以命名為《建武四年五月甲渠言部吏毋屠殺馬牛者》簡冊。簡中引詔書“毋得屠殺馬牛”,說明當時不許屠殺馬牛的政策由最高統治者發布,直接反映了東漢初期對畜力的重視。不得屠殺馬牛的禁令屬于四時禁的一項重要內容,需要一年四時不斷上報。(李晶整理)
- 2024-09-02做官要有知足之心
- 2024-08-30《公職人員紀法禁令200條》(第二版)
- 2024-08-30官員應警惕落入阿諛奉承的陷阱
- 2024-08-29官員沉迷玩樂必然耽誤政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