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別暑期,莘莘學子帶著對未來的期許踏入課堂。9月1日,2024年《開學第一課》在央視綜合頻道播出,節目以“可愛的中國”為主題,采用“多地實景課堂”的模式描繪出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圖景,為全國青少年帶來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思想盛宴。
與此同時,站在新學期的起點上,各地精心組織了形式多樣的“開學第一課”。優秀傳統文化、非遺瑰寶、奧運精神……在滿滿儀式感中,筑夢揚帆新學年。
讓熱愛祖國、熱愛故土的種子在青少年心里深深扎根發芽
從安陽殷墟博物館,到青海雪豹棲息地;從扶搖萬里的“胖妞”運-20,到伶仃洋上騰飛的巨龍……9月1日20時,如約而至的《開學第一課》,用一系列生動鮮活的案例,讓廣大青少年看到祖國壯美的大好河山,感受日新月異的進步。
可愛的中國,因何而可愛?節目從多個角度回答了這個問題——
尋根探源,賡續文脈。中華文明是世界上唯一綿延不斷且以國家形態發展至今的偉大文明,文明的火種綿延不絕的秘密究竟是什么?《開學第一課》帶領同學們穿越時空,走進歷史深處。在安陽殷墟博物館、中國文字博物館,中國文字學會會長、中國文字博物館館長黃德寬為同學們介紹了甲骨文的由來、發現和保存。“漢字的發展演變就像中華文明的持續發展一樣,源遠流長……”黃德寬說,一筆一畫間,3000多年的文字演變史猶如一條穿越時空的長河,見證了中華文明的生生不息。
生態文明,綠水青山。雪豹,被譽為“雪山之王”,是我國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也是高山生態系統健康與否的“氣壓計”,對維持生態系統穩定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跟隨《開學第一課》實景課堂,同學們走進祁連山國家公園,回訪雪豹“凌蟄”放歸地附近的生態環境,進而了解青海在生態保護方面取得的成就。此外,上海生境花園、北京中軸線上的雨燕、山東東營黃河口候鳥棲息地……一個個動人的故事,在綠水青山間徐徐展開。
追夢之人,赤子之心。《開學第一課》現場,奧運冠軍潘展樂站上“講臺”,向全國中小學生講述自己從“看臺觀戰選手”到奧運冠軍的逐夢之路。“請你們毫無保留地把自己獻給你們所熱愛的事”,潘展樂的新學期寄語,收獲了現場同學們的熱烈掌聲。節目還邀請到了空降兵軍“模范空降兵連”排長程強、“90后”機長陳思麒,分享他們追夢、圓夢的成長故事。
科技創新,扭住“牛鼻子”。節目中,深中通道總工程師宋神友講述了這座世界級跨海通道的建設歷程,北京通用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長朱松純帶來全球首個通用人工智能體“通通”,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的黃昊、中國工程院院士徐衛林、丁烈云,共同為同學們揭示了令人驚嘆的航天新成就……
“從潘展樂、程強、陳思麒哥哥身上,我感受到了拼搏的力量。”福建省福州市鼓樓區第二中心小學五年級學生翁致遠看完節目后深受鼓舞,“我也要像他們一樣,樹立遠大的夢想,盡最大的努力,堅持不懈、永不放棄,做最好的自己!”
《開學第一課》同樣讓許多老師和家長受益匪淺。青海省西寧市黃河路小學教師史娜表示,每年觀看這檔節目都有非常多的收獲,節目中傳播的知識和傳遞的信息不僅孩子們需要,老師們也需要,“節目用樸實的語言、感人的故事、淺顯易懂的道理給孩子們傳遞了正能量。我們作為老師也倍感振奮、備受鼓舞。”
教育引導廣大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著力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虛構的龍,難道是古人拍腦袋憑空想象出來的嗎?”“長相各異的龍,后來是怎樣走向相似,成為今天我們熟悉的形象呢?”《開學第一課》節目上,中國社會科學院古代史研究所所長卜憲群拋出一連串問題,帶領觀眾一起踏上“尋龍之旅”。
標志性的“國字臉”“臣字眼”,是夏代前后龍的典型標志;從漢代玉龍形佩騰飛向上的姿態,可以看到大一統的強盛國力;唐代鎏金鐵芯銅龍,是繁榮開放的盛唐氣象的生動寫照;宋代《九龍圖》,清秀間不失遒勁之美……從夏商周的古拙抽象到秦漢的雄健豪放,從隋唐的健壯圓潤到宋元的典雅秀麗,中國龍的形態變化,每一步都清晰折射出中華文明的發展足跡,是多元一體的中華文明連續性、統一性的象征。
“從龍文化史中能夠窺見一部濃縮的中華文明發展史。龍是中華文明最重要的文化基因,賦予中國人自強不息、砥礪奮進的精神,在今天依然塑造和鼓舞著億萬‘龍的傳人’。”卜憲群告訴記者。
我國第一臺自主設計、自主集成研制的載人潛水器命名為“蛟龍號”,第一艘自主建造的極地科學考察破冰船命名為“雪龍2”號,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三代核電技術命名為“華龍一號”,自主研發的第一款第五代隱形戰機殲-20命名為“威龍”……走過8000年時光,龍的精神融入國人血脈,在當代釋放強大的精神力量。
歷史是文化的載體,文化是歷史的血脈,當代學生為何要學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卜憲群給出了答案:“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如果不從源遠流長的歷史連續性來認識中國,就不可能理解古代中國,也不可能理解現代中國,更不可能理解未來中國。’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只有知道自己從哪里來、到哪里去,才能對時代賦予自己的使命、民族賦予自己的責任了然于胸。”
教育決定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未來,是民族振興和社會進步的基石。作為一名傳統文化的研究者和傳播者,卜憲群認為,自己有責任向廣大中小學生講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故事。
怎樣講好故事?在他看來,一要運用正確的歷史觀,要結合唯物史觀的基本原理與中國歷史的具體實踐,來解釋中國歷史發展的獨特規律;二要創新講述方式,運用現代科技手段,比如利用擴展現實技術將各種文物、古跡“搬”上舞臺等;三要注意敘事風格,讓觀眾感興趣、愿意學、好理解,比如在課上提到了“撞臉龍”反映各古國間頻繁的文化交流,再比如圍繞龍文化的變遷設計了一系列問題,引導孩子們積極思考,等等。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凝聚人心、匯聚民力的強大力量,是當代中國精神的集中體現,凝結著全體人民共同的價值追求。”卜憲群告訴記者,中國自古就有以仁義禮智信為核心的價值觀,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傳統價值觀有相通之處。
“核心價值觀建設,說到底是人的思想建設、靈魂建設,聚焦的是造就具有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卜憲群認為,要努力教育引導廣大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著力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形式多樣、各具特色的“開學第一課”,激發學子新活力
《開學第一課》節目為青少年打開一扇了解祖國、熱愛祖國的窗口,而在各地,各具特色的“開學第一課”走進校園,讓傳統與現代、歷史與未來在課堂上交相輝映。
“早在一千多年前,在中國江南,有一顆文明火種,如螢火蟲般閃爍于時代夜空……這是我們這片土地的自信,希望通過這堂課,讓你們領略到這份自信。”9月1日,浙江省杭州市臨安區、四川省甘孜州白玉縣、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共同開啟“開學思政第一課”,三地學生和大中小學思政教育一體化建設共同體單位共計8萬余名學生通過直播,跟隨茅盾文學獎獲得者、國家一級作家王旭烽教授的生動講解,沉浸式學習了解臨安最具代表性的文化遺產——吳越文化。
“文化和歷史的魅力在于,無論孩子處在何種受教育階段,都能讓他們從中有所獲益。我們選取傳播度最廣的‘陌上花開’名言為切入口,就是為了讓學生們從最容易理解的部分開始聽起,進而愿意主動去了解吳越文化,為他們種下一顆種子。”臨安區教育局有關負責同志告訴記者。
“事師長貴乎禮也,交朋友貴乎信也……”新學期伊始,孩子們齊聲誦讀《朱子家訓》的瑯瑯書聲在福建省建甌市建州教育總校第一小學的操場上空回響。
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從“開學第一課”開始。正衣冠、朱砂啟智、擊鼓鳴志、禮敬親師、贈書送禮、啟蒙描紅,孩子們在莊重的開學禮中沉浸式體驗傳統文化魅力,接受傳統文化熏陶,傳承尊師重教、孝敬父母、立志勤學等中華傳統美德。
這個開學季,“奧運”成為熱詞。8月26日上午,河南省鄭州市二七區人和路小學,“奧運精神永相伴,少年朝氣正當燃”開學典禮,在雄壯的國歌聲中拉開序幕。
讓孩子們興奮的,不只是迎來新學期開學典禮,還有河南省學生體育總會射擊射箭協會秘書長、前世界冠軍李金豹。李金豹結合自身射擊專業,用“熱愛”“拼搏”“發光”三個詞語分享自己的追夢故事,講述盛李豪、黃雨婷等奧運冠軍事跡。“遠大的夢想,唯有拼搏才能抵達,唯有努力才能讓夢想照進現實……”李金豹的思政課讓全校師生備受鼓舞。
“我一直堅信,不設限的人生就是無限。新的學期,讓我們堅定信念,不斷超越,為熱愛全力以赴,我們都是冠軍!”9月1日,浙江省杭州中學舉辦“開學第一課”活動,莘莘學子齊聚禮堂,通過大屏幕觀看巴黎奧運會羽毛球混雙冠軍鄭思維的視頻連線。視頻中,鄭思維鼓勵大家在新的學期里超越自我,勇攀高峰。
觀看奧運冠軍的寄語,同學們十分激動。“鄭思維哥哥的激勵就像一針‘強心劑’,讓我增添了銳意進取、奮勇爭先的勇氣。”杭州中學804班學生吳猶冉告訴記者。
如今,“勞動課”已正式成為中小學一門獨立的課程。9月2日上午,一場別開生面的“開學第一課”暨勞模工匠進校園主題宣講活動,在河南省開封市杞縣大同小學舉行。河南省勞動模范朱仕洪、開封市道德模范許湘峰、開封工匠張玉敏、杞縣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李肖霞結合自身工作實際,向師生們講述自己在平凡崗位上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奮斗歷程,激勵學生樹立并踐行勞動光榮的觀念,爭做新時代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廣大青少年要如饑似渴、孜孜不倦學習,既多讀有字之書,也多讀無字之書,注重學習人生經驗和社會知識。一堂堂干貨滿滿的“開學第一課”,正在用豐富多彩的方式,幫助孩子們在潛移默化中接受熏陶,加深對腳下這片土地的了解,增強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為可愛的中國永久奮斗赤誠奉獻。(記者 李云舒 管筱璞)
- 2024-09-02省公航旅集團紀委:“工作提示”發揮規范執紀“大效用”
- 2024-09-02深度關注 | 從嚴整治“小金庫”
- 2024-09-02以重點突破帶動集中整治深入開展 著力解決一批群眾身邊實際問題
- 2024-09-02護航大國工程 | "室地"聯動保障重大工程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