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箴言】
古之人未嘗不欲仕也,又惡不由其道。不由其道而往者,與鉆穴隙之類也。
——戰國·孟軻《孟子》
【深意淺說】
這是《孟子》中很著名的一段論述中的幾句話。一個叫作周霄的人問孟子:古代的君子也出仕嗎?孟子說,也出仕,并講了一段古代君子出仕的情況。周霄又問道:君子難于出仕當官,是為什么呢?孟子就用類比進行了解說:男子、女子都希望有一個家室,做父母都有將兒女匹配成婚的心愿。但不經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墻上挖一個洞穴偷窺對方,然后私會私奔,則無論父母還是周圍的人都會認為這種情況很下賤。古代的人也不是不想當官,但厭惡不走正道謀求官位。通過歪門邪道當官,就像在墻上挖個洞與人家的姑娘私會是一樣的。
孟子強調的是,君子出仕當官是正常的,古代的君子也會選擇出仕當官。但要通過正常的、正當的程序,不要走歪門邪道。
關于這個問題,《孟子》一書中多次論述,這里不妨摘引一些。
“紾兄之臂而奪之食,則得食;不紾,則不得食,則將紾之乎?逾東家墻而摟其處子,則得妻;不摟,則不得妻,則將摟之乎?”就是說,扭折哥哥的胳膊,搶奪他的食物,就可以得到吃的;不扭,便得不到吃的,你會去扭嗎?爬過東邊人家的墻壁去摟抱人家的女子,就可以得到妻子;不去摟抱,便得不到妻子,你會去摟抱嗎?這些比喻,實際上都說明,一些東西雖然十分重要,但必須用正當的手段,通過正常的渠道和程序才能獲取。搶奪哥哥的食物,翻過去摟抱的女子,都是比喻,用以指代獲取官位等東西。
在出仕當官時,如果面臨物質利益,享受和仁義相矛盾的情況下,一定要選擇仁義而不是利益,因此而放棄官位甚至生命也是在所不惜。
他說,“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在重大的選擇面前,選擇仁義,為了仁義,就必須放棄一些東西,包括官位和享受。
他進而說,“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鐘于我何加焉!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與?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宮室之美為之;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妻妾之奉為之;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謂失其本心”。萬鐘,指優厚的俸祿。“所識窮乏者得我與”的“得”,就是“德”,感激。“鄉為身死而不受”,鄉就是以前。
孟子總結說:“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惡乎成名?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于是,顛沛必于是。”追求富貴,出仕當官,必須用正當的手段,而這種正當的手段,就是實行仁政。君子的任何行為都不能離開仁,如果用不仁的手段去追求富貴,君子是不屑采取的,寧可選擇貧賤。
孟子對出仕謀官的論述,影響了后世很多儒家知識分子。許多讀書人非常注重氣節,如果當官面臨物質利益和仁義道德的取舍選擇時,寧可選擇仁義而放棄利益。這也是古代士人重氣節、出仕當官后重仁政的重要傳統和流派。
(梁發芾)
【人間草木】
名稱:大苞柳
分布:蘭州、甘南、定西、臨夏、武威
簡介:大苞柳,灌木。花期6月。具有較強抗旱抗寒能力,根系發達,是涵養水源和保持水土流失的先鋒植物之一。
(植物資料由西北師范大學白增福、陳學林提供)
- 2024-09-03改善官場風氣,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
- 2024-09-02“簡”述廉潔 | 兩千年前的動物保護令
- 2024-09-02做官要有知足之心
- 2024-08-30《公職人員紀法禁令200條》(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