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箴言】
天子居廣廈之下,帷帳之內,旃茵之上,被躧舄,視不出閫,莽然而知天下者,以其賢左右也。故獨視不若與眾視之明也,獨聽不若與眾聽之聰也,獨慮不若與眾慮之工也。故明主使賢臣輻湊并進,所以通中正而致隱居之士。《詩》曰:“先民有言,詢于芻蕘”,此之謂也。
——漢•韓嬰《韓詩外傳》
【深意淺說】
這段的大意是,天子居住在大廈之下,幃帳之內,視野不出宮門,但能夠知道天下的事情,是因為有賢明的左右大臣。一個人看東西,不像眾人看東西看得那么清楚;一個人聽東西,也不如眾人聽到的那么明白;一個人考慮問題,也沒有與眾人一起考慮那樣周到。因此,賢明的君主能夠讓賢臣輻輳并進,招納藏匿在民間的隱士。《詩經》說:“先民曾經說過,向普通老百姓了解情況,征求意見。”
這里強調的是,統治者要向民間草野百姓征求意見,了解輿論,博采眾長,集思廣益,這樣就能夠做到耳聰目明,雖然身居九重深宮,足不出戶,也能做到了解天下的事情,掌握天下的信息。
中國古代本來是注重從民間了解輿論、信息和治理意見的。
先秦時期,朝廷就有讓人敲著木鐸,到民間收集詩歌的習慣。而收集民歌當然不是為了欣賞,而是從中觀風,了解民情輿論。到了后來,雖然采集民歌以觀風的習慣并沒有流傳下來,但是遇到重大事件時,朝廷往往也要求百姓上書直言施政得失。一些地方官員也設立意見箱之類,讓百姓將意見投入箱中,收集百姓建言。
雖然人們一直認為,好的執政,需要掌握下情,還需要集思廣益,采集更多意見建議。做好這些的最好辦法就是聽取民間輿論和意見。但是,在先秦采風之后,國家既沒有這樣的制度,也沒有這樣的機構,去采集民間輿論。這當然使得采集輿論,“詢于芻蕘”成為空談。
清末,有一位頗有影響的民間思想家,叫做包世臣,曾經提出進行國家機構改革,設立“審官院”,主要職能就是征集、審議民眾提出的各種問題和意見建議,包括故宦、儒生、農民、吏卒,都可以向審官院提出經國方略。民眾的建議可以用非正式的格式書寫,密封后將信件交給知縣封裝,然后通過驛站傳遞到審官院。審官院將收到的所有提案進行分類,并予以適當審查。如果看起來沒有價值則會退回給發件人,如果是可以實施的有價值的提案,作者會被征召前往京城,沿途花費都由政府負擔。在京城的審官院將對其提案進行問詢,作者可能被分配到中央政府相應的崗位。
包世臣的建議,沒有產生什么影響。戊戌變法的時候,康有為也建議設立類似的機構,征集民眾對政府的建議。
包世臣和康有為建議的這種制度和機制,在君主專制社會是無法落實的。只有在推翻帝制,建立共和,人民當家做主之后,先民所期待的“詢于芻蕘”才變成現實。新中國實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和政治協商會議制度,人民代表和政協委員參政議政,建言獻策,人民參政議政的權利得到根本的保障。國家大事由人民說了算,真正體現人民的意志和智慧。
(梁發芾)
【人間草木】
名稱:藍果忍冬
分布:蘭州、定西、天水、隴南、甘南、臨夏、武威、張掖
簡介:藍果忍冬,落葉灌木。花期5-6月,果期8-9月。果實酸甜可食,也可入藥,有清熱解毒等功效。莖葉和果實可提取天然紫紅色素,是天然食品添加劑的重要來源。藍果忍冬也是優良的園林綠化和觀賞樹種。
(植物資料由西北師范大學白增福、陳學林提供)
- 2024-09-30高級官員要成為吏治清明的表率
- 2024-09-27官員應做社會的表率和中堅
- 2024-09-27《信仰無敵楊匏安》
- 2024-09-24廉者不求非其有 廉者政之本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