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中國甘肅網 >> 廉政頻道 >> 廉政要聞

    建設好美麗家園 維護好民族團結 守護好神圣國土 唱響新時代阿佤人民的幸福之歌

    2024-11-19 08:56 來源:中國紀檢監察報

    1731973283633209.png

    制圖:李蕓

    20241119_075336_001.jpg

      滄源縣班洪村老支書胡德學帶領群眾利用電商平臺銷售農特產品,為當地特產開辟“云銷路”。關汪武 攝

    20241119_075336_002.jpg

      在佤族重大節慶活動期間,滄源縣各族人民齊聚葫蘆小鎮,共繪民族團結新篇章,共享幸福美好新生活。吳軍 攝

      “世界佤鄉”云南滄源,一年四季,綠意蔥蘢。從滄源縣城坐車,盤過蜿蜒山路,只要半個多小時就能到達班洪村。駛過最后一個彎,只見平坦整潔的道路兩旁綠樹成蔭,花草叢生,一排排佤族特色民居散落在美麗鄉村。

      “讀了來信,了解到脫貧攻堅給阿佤山帶來的深刻變化,感受到了阿佤人民心向黨、心向國家的真摯感情,我很欣慰。”2021年8月19日,習近平總書記回信勉勵云南省滄源縣邊境村的老支書們,并提出殷切期望。

      滄源地處祖國西南邊陲,是全國最大的佤族聚居縣,也是一個從原始社會一步跨越到社會主義社會的千年民族直過區。如今,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親切關懷下,老支書們繼續發揮模范帶頭作用,引領邊疆各族兒女建設好美麗家園,維護好民族團結,守護好神圣國土,唱響新時代阿佤人民的幸福之歌。

      把“幸福元素”融入美麗鄉村的一磚一瓦

      “這些年,老百姓生活越過越好,都愿把房前屋后打扮得清清爽爽。村子干凈了,大伙兒心氣也順。”走進班洪村,正在為自家民宿布置新招牌的胡德學臉上洋溢著笑容。

      胡德學是給習近平總書記寫信的10位老支書之一,在班洪村擔任了33年的村黨支部書記。2016年從村支書位置退下來后,他仍心系佤山,時刻關注著家鄉的點滴變化。

      “總書記說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都不能少。阿佤山這些年的變化,我們全都看在眼里,念在心中。”胡德學動情地說。

      近年來,滄源縣因地制宜、精準施策,穩妥推進美麗宜居鄉村建設,全力做好環境治理、道路升級、美化亮化、產業發展等重點工作,努力把“幸福元素”融入美麗鄉村建設的一磚一瓦中,讓阿佤人民生活在幸福里。

      “建設好美麗家園,是總書記的殷切期望,也是全體佤山人民的共同愿望。”滄源縣農業農村局局長王永建介紹,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滄源舉全縣之力打贏了脫貧攻堅戰,全縣4萬多貧困人口全面脫貧,67個貧困村全部脫貧出列,農村危房全面清零。“作為‘民族直過區’提前一年實現脫貧摘帽,創造了第二次‘千年跨越’的歷史奇跡。”

      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

      “1958年8月,我被保送到中央民族學院(中央民族大學前身)讀書,從滄源巖帥出發到北京,整整走了26天。進入新時代,滄源佤山機場建成通航,幾個小時就能飛到北京,邊疆人民和黨中央的距離更近了。”滄源老干部田學明感慨,便捷的交通讓他時隔60多年后“再進北京”的夢想輕松實現。

      滇西群山中的滄源,世世代代靠著人背馬馱與外界交流。新中國成立前,滄源沒有一條公路。1958年,滄源第一條公路——勐滄公路建成通車,結束了滄源無公路的歷史。2011年底,滄源縣鄉公路通暢率、建制村公路通達率雙雙達到100%。2020年底,“直過民族”地區自然村硬化路全部打通。

      “隨著佤山通路、通車、通航,我們的區位優勢更為凸顯,發展動能持續增強,也為推動滄源旅游產業發展、促進群眾增收奠定堅實基礎。”滄源縣交通運輸局黨組書記、局長王泰鵬介紹。

      進山路通達便捷了,各個邊陲小鎮也逐漸熱鬧起來。今年旅游旺季,滄源班洪鄉下班壩自然村、糯良鄉班鴿村、勐角民族鄉翁丁村等熱門景區游人如織。

      在旅游旺季,每天早晨7點,班鴿村村民衛葉梅家農家樂就忙碌起來,她和丈夫仔細打掃衛生,準備當地特色菜品,為新一撥游客的到來做好準備。“現在村里旅游熱,生意也慢慢火了,每月凈收入能到6000元左右。”衛葉梅說。

      “過去,班鴿村雖然有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但基礎設施不完善、景區管理運營不規范,來玩的人大多轉一圈就走,客源留不住。”駐村干部王靜談起了當地旅游產業的變化。

      現在,班鴿村成立了旅游專業合作社,通過“黨支部+旅游開發公司+合作社+農戶”的發展模式,集中建設景觀農業和生態農業,打造田園綜合體。“不僅家園越建越美,旅游產業也更加興旺。”王靜說。

      如今,滄源以全域旅游引領城鄉協同發展,一大批示范項目加快實施,形成了一批全域旅游新亮點。據文旅部門統計數據,今年“五一”和國慶長假期間,滄源共接待國內外游客逾20萬人次,實現旅游消費收入1.75億元,同比增長27.8%。

      “佤漢傣是一家人,九老九代不丟伴”

      “佤漢傣是一家人,九老九代不丟伴”……勐來村是一個漢族、佤族、傣族等多民族聚居的村寨。千百年來,傣族讓壩、佤族讓山,各族群眾不分你我、團結友愛、和睦共進,用勤勞的雙手建設美麗幸福阿佤山。

      在傣族黨員趙秀蘭家門前,一簇簇紫色小花開得正艷,院子里橘子掛滿枝頭。自1991年與佤族青年陳樹軍結婚后,她便在勐來村定居下來。每逢節假日,一大家子齊聚趙秀蘭家,小院里歡聲笑語,好不熱鬧。

      “我丈夫、兄弟、姐妹8人,兄弟媳婦有傣族、漢族和佤族,我家兩個姑爺是傣族,一個是漢族,我們一大家子其樂融融。”趙秀蘭笑著說。

      每逢傣族“潑水節”、佤族“新米節”,村民都身著民族盛裝,參加傣族“趕擺”和佤族“打歌”,熱鬧非凡。獨特的民風民俗也讓不少游客慕名而來,村民在自家院里開起農家樂,賣起了手工藝品,足不出戶讓錢包“鼓”了起來。

      在滄源,像勐來村這樣各民族團結一致脫貧致富的村寨隨處可見。以民族文化帶動餐飲業、旅游業的發展,成為滄源縣在調整產業結構上作出的重要嘗試。

      隨著旅游產業的逐漸火熱,班洪抗英遺址碑、抗英紀念館、四大嫂飯店,逐漸成了往來游客的熱門“打卡點”。

      “1934年,滄源17個佤族部落在班洪剽牛盟誓,誓與英國侵略者抗爭到底。周邊各地各族群眾云集響應,組建義勇軍奔赴佤山,與佤族同胞并肩作戰。”在班洪鄉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講解員劉曉娟向游客們深情講述班洪抗英、班老回歸、民族團結的故事。

      圍繞講好民族團結故事,滄源縣以班洪、班老為主軸,以民族文化帶動旅游業發展,探索紅色教育與紅色旅游相結合的鄉村旅游新模式,串珠成鏈,精心推出紅色旅游精品線路,讓佤山各族兒女團結御侮、抵抗侵略的那段歷史歷久彌新。

      “我工作后一直在滄源,這就是我的第二故鄉。今天帶女兒來,就是想讓她從小就記住滄源人民反抗外國侵略、維護祖國統一的英雄往事。”近日,滄源縣文旅局干部段家秀利用周末時間,帶著一家人來到班洪鄉,參觀紅色教育基地。

      為段家秀一家講解的,正是給習近平總書記寫信的另一位老支書——69歲的班老鄉班搞村老支書陳忠華。作為一名普通講解員,陳忠華每周都會到基地義務講解。

      “我們建立了10位老支書終身宣講重要回信精神制度。”據班洪鄉黨委副書記汪夢瑩介紹,同陳忠華一樣,參與寫信的其他幾位老支書,每周也會來義務講解,分別用佤語和漢語給鄉親們宣講黨的方針政策,以實際行動踐行對黨的承諾。

      近年來,滄源圍繞“中華民族一家親、同心共筑中國夢”的總體目標,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鞏固提升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創建成果,全縣各族干部群眾心連心,傳承和弘揚互幫互助的民族精神,佤山大地呈現出各民族同跳“團結舞”、同唱“加林賽”的和諧局面。

      “‘摸你黑’正成為全民狂歡,‘新米節’也逐步為大家所熟悉,滄源阿佤山與臺灣阿里山跨越千山萬水,牽起了少數民族經濟文化等領域交流合作的手。”說起民族團結融合新格局,滄源縣民族宗教事務局副局長肖嫻姍如數家珍。

      近年來,滄源縣主動融入國家發展戰略,大力實施民族團結進步“十百千萬”“枝繁干壯”“潤土培根”等工程,23個沿邊行政村(社區)率先建成現代化邊境幸福村,該縣被評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縣”。

      “只要石榴籽緊緊抱在一起,就誰也分不開。”陳忠華說,趁著身子骨還硬朗,準備再多講幾次,“要讓年輕人都知道,阿佤山的各族人民世世代代都心向黨、心向祖國。”

      “守好邊境就是守護好自己的家園”

      “以前都是自己來,現在年紀大了,就讓村里的年輕人帶我來。要是哪天我走不動了,就讓他們接著來。”近日,74歲的班老鄉下班老村老支書胡金明前往村子附近的界碑,為其擦拭塵土、掃除落葉。

      親手打掃界碑是胡金明每月的固定動作,在他看來“守好邊境就是守護好自己的家園”。

      “自昔遠祖,世授中國撫綏,固守邊疆,迄今數百年”“阿祖阿公之世代相傳,守土有責”……20世紀初,外敵入侵滄源班洪、班老一帶。危難時刻,17位佤族部落王聯名發出告祖國同胞書,立下“與祖國疆土共存亡”的錚錚誓言,與各族人民共同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

      1953年12月,阿佤山區的班老部落頭人向毛澤東主席寫信,表達心向祖國的拳拳赤子心。進入新時代,“吃水不忘挖井人,幸福不忘共產黨”,佤山各族人民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回信精神,踔厲奮發守護好神圣國土,建設美麗新佤山。

      “滄源的優勢在區位,出路在開放。”近年來,滄源秉持“大口岸”理念,大抓黨建、大抓發展、大抓產業,推動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決策部署開花結果。

      依托鄉村自然風光和佤族文化特色,滄源鞏固提升班洪鄉下班壩自然村、國門新村等17個鄉村旅游示范村、3個沿邊旅游特色村,持續打造13個沿邊旅游景區景點、30個旅游特色村。圍繞推動永和口岸升格為國家開放口岸這一目標,主動服務和融入“一帶一路”、中緬印度洋新通道建設,奮力打造沿邊全面開放新動能釋放先行區。

      “黨和國家的政策好,邊境村寨的生活越來越富足?,F在,大家自覺性很高,都主動投入強邊固防工作。”作為民兵巡邊隊的一員,勐董鎮龍乃村村民肖賽遠經常參加巡邊任務,“邊境就是自己的家,守家護院義不容辭”。

      “滄源有147公里的邊境線,必須始終把愛國守邊作為頭等大事。”談及邊境村(社區)的發展問題,滄源縣委副書記李東昌表示,將繼續發揮縣級“國門黨工委”和“黨建聯合體”聯動作用,不斷健全完善“黨政軍警民”合力強邊固防工作機制,推動邊境地區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持續提升。

      近年來,滄源累計組織33.2萬人次參與邊境立體化防控體系建設,選聘328名聯防員參與常態化邊境維護工作,把“為國守門、為國把關”的行動做到每一段邊境、每一塊界碑、每一處通道。

      為進一步夯實邊境村基礎建設工作,滄源還在全縣范圍內開展“爭做一輩子的好支書”“爭當一輩子好段長”活動,實施“頭雁”工程,回引人才112名,儲備后備力量190名。同時,實施“雙百雙帶”計劃,黨建引領村集體經濟發展,全縣23個邊境村(社區)集體經營性收入均超過15萬元。

      “總書記囑托記心中,守土固邊人心同,鄉村振興富邊疆,民族團結共繁榮……”夜幕降臨,華燈初上,滄源的大街小巷又響起了《阿佤人民幸福歌》的熟悉旋律。伴著歡快的調子,大大小小的廣場上,休閑健身的各族群眾聞歌起舞,跳進新生活,舞出新風貌。(通訊員 聶海濤 李玲 方悄悄)

    版權聲明:凡注有稿件來源為“中國甘肅網”的稿件,均為中國甘肅網版權稿件,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中國甘肅網”。

    西北角西北角
    中國甘肅網微信中國甘肅網微信
    中國甘肅網微博中國甘肅網微博
    微博甘肅微博甘肅
    學習強國學習強國
    今日頭條號今日頭條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6212006002 | ICP備案:隴ICP備17001500號 | 經營許可證編號:甘B2-20060006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編號:(甘)字第079號增值電信業務許可證編號:甘B2__20120010

    食品藥品監管總局投訴舉報電話:12331 | 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2377

    主辦:甘肅中甘網傳媒有限責任公司 | 本網常年法律顧問團:甘肅和諧律師事務所(0931-8580115)甘肅天旺律師事務所(0931-8864528)

    Copyright © 2006 - 2024 中國甘肅網(GSC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網站簡介 | 人才招聘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931-8960109 0931-8960307(傳真)

    分享到
    国产日韩AV免费无码一区二区| 亚洲AV中文无码乱人伦在线观看| 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人妻热| 亚洲va中文字幕无码久久不卡|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蜜桃网站 |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无码麻豆| 在线综合亚洲中文精品| A级毛片无码久久精品免费| 久久久无码精品午夜| 成年无码av片完整版 | 国产无码网页在线观看| 亚洲av午夜国产精品无码中文字 | 曰韩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视频无码高清在线| 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中文字幕| 天堂在线观看中文字幕| 无码日韩人妻AV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日韩欧洲无码av夜夜摸| 欧美乱人伦人妻中文字幕| 国产爆乳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看片无码在线视频| 人妻无码αv中文字幕久久| 人妻少妇偷人精品无码 | 国产成人无码免费看片软件| 免费无码又爽又刺激网站直播| 中文无码久久精品| 国产在线无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伊人蕉久中文字幕无码专区| 成人性生交大片免费看中文| 国产亚洲3p无码一区二区| 国产亚洲大尺度无码无码专线| 亚洲欧美中文字幕|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人妻| 精品无码综合一区| 久久久久亚洲AV片无码下载蜜桃| 久久无码高潮喷水| 久久精品中文字幕第23页 | 亚洲AV区无码字幕中文色| 亚洲国产综合精品中文字幕| 久久中文骚妇内射| 亚洲Aⅴ无码一区二区二三区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