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梁時期政治家、文學家徐勉,居官吏部,多有建樹,但他從不居功自傲,一生淡泊名利,并將清廉為官、清白做人的寶貴品質留給子孫后代,激勵后人自力更生、自強不息。史書記載徐勉“雖居顯位,不營產業,家無蓄積,俸祿分贍親族之窮乏者”。當時有人勸他經營牟利,他一一拒絕,并回答說:“人遺子孫以財,我遺之以清白。子孫才也,則自致輜軿;如其不才,終為他有。”
古往今來,祖輩大多會給子孫后代留些遺產,希望子孫后代在人生道路上少幾分坎坷、多幾分順遂。但究竟給子孫后代留下什么,才是真正對他們好?西漢重臣蕭何,購買田宅時一定選擇荒涼偏僻的地方。蕭何這樣解釋道:“如果我的后代賢明,他們就會仿效我儉樸的作風,因而一生不虞匱乏;即便不賢明,我為他們買的那些不起眼的田產,也不會招來有勢力家族的搶奪。”蕭何過世后,兩個兒子一生無虞。明嘉靖年間名臣戚景通臨死前沒有給兒子戚繼光留下任何財產,唯有一顆忠貞愛國之心。后來,戚繼光子承父志、苦練武藝,終成一代抗倭名將。
以清白遺子孫,方能長盛不衰、代有人才。給子孫后代留下滿籯黃金、千畝良田,子孫后代不見得會珍惜,有時候反而會養成驕橫、奢侈、懶惰的生活惡習。古人有云:為子孫作富貴計者,十敗其九。給子孫后代留下好品德、好傳統、好家風,教育引導子孫后代清白做人、干凈做事、坦蕩為官,成為國之棟梁和對社會有用的人,才是為子孫后代留下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財富,才能延綿不絕、生生不息。
對于領導干部而言,以清白遺子孫,看似是家事,實則是為官做人的大事。無論什么社會什么年代,只要談及欲為子孫留什么,都不能簡簡單單當成家事來對待,因為它關乎為官者的操守和品德。不管是西漢的疏廣、東漢的楊震,還是北宋的范仲淹、清代的林則徐,或是我們身邊的焦裕祿、楊善洲,在何以遺子孫這件事情上,都認準一個道理:留給子孫清正廉潔的高貴品質,勝過萬千財富。歷史和現實告誡我們,為官從政,若真為子孫著想,就應以自身清白去教育、影響后代,這才是對子孫的大愛,才是惠及子孫的深遠之計。
自古清貧多勵志。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廣大黨員干部當繼續在崇德修身上下功夫,注重培養內在品德,自覺弘揚“以清白遺子孫”的傳統美德,艱苦樸素、淡泊名利、清正廉潔、嚴于律己,讓先輩的優秀品德在生活和工作中熠熠生輝、薪火相傳。(胡鳳梅)
- 2024-11-22中華人民共和國各級監察委員會是國家的監察機關
- 2024-11-25堅決遏制超標準建設裝修之風
- 2024-11-22管理流動黨員既要力度也要溫度
- 2024-11-21管好用好革命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