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箴言】
大凡與人情不近,即行能卓越,道之賊也。圣人之道,人情而已。人情天下古今所同,圣人懼其肆,特為之立中以防之,故民易從。有亂道者從而矯之,為天下古今所難為之事,以為名高,無識者相與駭異之,崇獎之,以率天下。不知凡于人情不近者,皆道之賊也。故立法不可太激,制禮不可太嚴,責人不可太盡。
——明•呂坤 《呻吟語》
【深意淺說】
大意是說,為官從政,所從事的治理工作,主要是要順乎人情,按照百姓普遍的欲望訴求,進行治理。不近人情,凡事與人情對著干,并不符合圣人的治理之道。不近人情的施政措施都是治理的大敵,符合人情的治理,立法、制禮、責人都要從符合人情人性的角度出發。
那什么是人情?人情就是人性,是人們正常的欲望和感情。人的欲望和感情是復雜的、多樣的,但總的來說,人們的欲望、追求和情感取向,在特定時期總是有最大公約數,有共同取向的。喜歡活著而厭惡死亡,喜歡安逸而厭惡勞苦,希望被尊重而不愿意被凌辱,希望被愛而不愿意被恨,希望物質生活好一些,希望親人平安健康,這些情感和欲望都是普遍的、大致差不多的。
好的治理,就是尊重和順應這種人情,幫助人們實現這種人情?!对娊洝酚?ldquo;樂只君子,民之父母。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惡惡之,此之謂民之父母”。古代稱地方官為父母官,是人民父母,其原因就在于與人民同好惡。司馬遷在《史記•管晏列傳》評價管子:“管仲既任政相齊,以區區之齊在海濱,通貨積財,富國強兵,與俗同好惡……俗之所欲,因而予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
與俗同好惡,就是與老百姓有一樣的好惡,老百姓喜歡的他也喜歡,老百姓厭惡的他也厭惡。俗之所欲,就是老百姓的欲望,老百姓所希望的事情,也就是人情。對于老百姓希望的事情,管子就努力去實現,而對于老百姓特別厭惡的東西,就竭力去消滅。齊國實現大治。
孟子說“上下同欲者勝”,是說上下有共同欲望和追求的國家會勝出,也就是上面的統治者能夠順應百姓的希望和追求,順應人情,這樣的國家就會在競爭中勝出。
這種上下同欲、順應人情的思想,在后世中國得到普遍的認同。不少官箴書都強調這種思想。明代楊昱在《牧鑒》中說:“或問臨民,程子曰:‘使民得各輸其情’。”人們向理學家程頤求教如何治理,程頤回答,讓老百姓各自按照自己的人情行事就可以了。宋明理學強調存天理、滅人欲,對于人的欲望情感是非常警惕的,但程頤卻認為只要順應民意民情,就能夠治理。
明朝的陳子龍在《明經世文編》中說,“同民之欲者,民共樂之,專民之欲者,民共奪之”。治理者如果不與民同樂,不尊重遵從民意民情,就會被老百姓推翻。而歷史上有很多統治者,并不尊重民意遵從民情,故意與百姓的愿望情感欲求對著干,激起百姓反感和抗拒,造成顛覆性事件。
“圣人之道,人情而已”,這是進行治理的基礎和前提。用今天的話說,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
當然,這里所說的人情,不是指具體治理中優親厚友、徇私枉法等等以原則作人情交易,這種人情世故反而是需要警惕的。
?。喊l芾)
【人間草木】
名稱:管鞘當歸
分布:隴南、甘南
簡介:管鞘當歸,多年生草本?;ㄆ?-8月,果期8-9月。有一定藥用功效。植株形態優美,在自然環境中有獨特的生態價值。
(植物資料由西北師范大學白增福、陳學林提供)
- 2024-11-27以清白遺子孫 方能長盛不衰 代有人才
- 2024-11-27為官要以善為本
- 2024-11-26中共中央辦公廳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糧食節約和反食品浪費行動方案》
- 2024-11-26正確認識和對待毀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