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箴言】
大臣行事,當遠慮后來之患,雖小事不可啟其端。
——明•薛瑄 《從政錄》
【深意淺說】
這里強調的是官員行事,必須“慎初”“慎微”。
謹小慎微,是說對于小事也不敢馬虎。三國時期蜀國君主劉備在《遺詔敕后主》中告誡兒子劉禪:“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這話是慎微最典型的注解。非常小的善,也是善,不要認為它小,就不去做。積小成大,會形成大善;非常小的惡,也不能去做,積少成多,會成為大惡。
歷史上曾有“一錢斬吏”的著名故事。羅大經《鶴林玉露》記載,張乖崖在崇陽當地方官,有一個庫工從庫房出來,張乖崖看見他的頭巾下藏有一錢,就責問他,查出錢是庫房中拿出來的,張乖崖當即命令下屬棍棒懲罰。那個庫工狡辯:“一錢何足道,乃杖我耶?爾能杖我,不能斬我也!”張乖崖提筆評判道:“一日一錢,千日千錢,繩鋸木斷,水滴石穿!”于是自己走下臺階,用劍將那個庫工斬了。張乖崖認為一個人一次偷一錢,一千天就可以偷一千錢,然后以此判人死罪。雖然是以想象的犯罪事實定罪,是不可取的,但是,“繩鋸木斷,水滴石穿”,不斷累計小惡而成大惡,道理是對的。官場上經常流行一句話,“大錯不犯,小錯不斷”。實際上長期犯小錯誤,最終累計起來也是大錯誤。
《玉堂叢語》記載,明代大學士徐溥在少年時代,用兩個瓶子分別貯藏黑豆和黃豆。每舉一善念,道一善言,行一善事,便投一黃豆,不善者,便投一黑豆。開始時黑豆多,黃豆少,漸漸黃豆和黑豆各自參半,久而久之,黃豆越積越多,黑豆屈指可數。徐溥一生如此,做官后仍保持這一習慣。他堅持自律,積少成多,積小成大,逐漸將做善事化為行動的自覺,使自己的一言一行都符合道德規范。
哲學家漢娜•阿倫特曾經提出一個著名的理論,就是“平庸的惡”。對于官員來說,在平淡無奇的治理工作中,犯一些習以為常的錯誤,積累起來,后果也是很嚴重的。對于顯而易見的惡行不加限制,或是直接參與,都是平庸之惡。平庸之惡往往看起來都是小惡,平平常常,但是,官員的平庸之惡往往給百姓帶來非常嚴重的后果。
作為官員,不但自己要加強修養,多做善事少做惡事,作為治理地方的領導,還應在工作中特別注意可能在未來引發大事的苗頭性小事。一些微小的壞事,往往是大壞事的端倪和征兆,如果不予以警惕和注意,會由星星之火發展成燎原之勢,終至不可收拾。
西漢劉向說:“患生于所忽,禍起于細微。”東漢政治家陳忠說:“輕者重之端,小者大之源,故堤潰蟻孔,氣泄針芒。是以明者慎微,智者識幾。”事物都是由小發展到大、由輕發展到重的,小小的螞蟻洞能使堤壩潰決,針芒般微小的孔眼也會使氣泄出。因此,明者應該“慎微”,智者應該“識幾(苗頭)”,見微知著,防微杜漸。
《韓非子•喻老》中講了兩個慎微的例子,第一個是“白圭行堤”。千丈之堤壩,會因螻蟻之穴而崩潰。白圭治理河堤,連一個螞蟻洞都會塞住,因此“白圭無水難”。第二個故事是“丈人慎火”。百尺高樓,可能因為煙囪縫隙冒出的火星,引發火災而被焚毀。故丈人“慎火”,將出現的縫隙填滿,消滅火患。白圭和丈人,都是謹慎細心,時時警惕,處處防范,方能不出差錯。他們都是慎始慎微的典范。
(梁發芾)
【人間草木】
名稱:單頭亞菊
分布:張掖、酒泉、嘉峪關
簡介:單頭亞菊,小半灌木。花果期7-8月。為高山荒漠常見種,對于高海拔地區水土保持具有重要作用,同時也具有一定的景觀價值。
(植物資料由西北師范大學白增福、陳學林提供)
- 2024-12-09貪污救災款物天理難容
- 2024-12-06決策是一種非常重要的能力 既要民主也要集中
- 2024-12-05順境時不妄喜 逆境時不惶餒
- 2024-12-06《家書里的新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