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西省九江市都昌縣,鳴山鄉馬澗社區居委會主任袁玉英變身短視頻達人,用方言土話講政策,讓眾多農村群眾成為她的粉絲;在貴州省貴陽市云巖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把陣地建在樓棟院壩,把理論知識轉化成通俗易懂的群眾語言,讓大家坐得住、聽得進……一段時間以來,各地結合實際,用群眾語言講政策、解條例,讓書面條文變成一句句“大白話”,讓群眾既輕松理解又易于接受,群眾直呼這樣的做法“煙火味、熱騰騰”。
黨員干部要走好新時代黨的群眾路線,做好群眾工作,重在聆聽群眾心聲、及時回應訴求,溝通交流就是繞不開的關口。能否用好群眾語言,背后蘊含的是做好群眾工作的方法和智慧,也體現著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為民情懷。群眾語言貼近群眾生活,平鋪直敘,不繞彎子。比如,把軍民關系說成“魚兒離不開水,瓜兒離不開秧”;把聯產承包責任制稱為“大包干”;把全國各族人民大團結比喻為“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這些語言形象生動、通俗明了,講起來朗朗上口,聽起來言真意切,品起來意味深長。
俗話說,射箭要看靶子,彈琴要看聽眾。學習和運用群眾語言,是保持黨同人民群眾密切聯系的橋梁和紐帶。毛澤東同志曾指出,我們是革命黨,是為群眾辦事的,如果也不學群眾的語言,那就辦不好。善用群眾語言是做好群眾工作的“敲門磚”和“金鑰匙”,黨員干部必須練就這項本領。只有多說善用群眾熟悉的語言,才能打開群眾的“話匣子”,觸動群眾的“心窩子”,從而了解社情民意、基層實際,提高溝通效率、凝聚人心力量。如果說不好、不善用群眾語言,和群眾話不了冷暖、嘮不了家常,恐怕很難成為群眾的“貼心人”。
言為心聲,善用群眾語言的根本在于心中裝著群眾,時時事事都把群眾利益放在第一位。基層是群眾語言最集中的地方,也是群眾語言最活躍的課堂。黨員領導干部練好溝通交流這個基本功,就要扎進基層一線,走進群眾家里,用心聽、主動說、真正學,做到態度誠、說話真。在走訪調研中,要多攢點“原汁原味”的語言儲備,熟悉和習慣老百姓的生活,把大道理直白化,把文件內容通俗化,多說些柴米油鹽的“家常話”、直來直去的“交心話”。要多在心里打幾個問號:我有沒有說清楚、講明白?群眾能不能聽得懂、記得住?唯有如此,才能換來與群眾推心置腹的交流,得到群眾發自內心的理解和認同,真正和群眾心連心。(董新苗)
- 2025-02-06增強以案促改促治實效
- 2025-02-05自欺欺人 自毀前程 重慶市渝北區體育事業發展中心原黨組書記、主任葉文峰嚴重違紀違法案剖析
- 2025-02-05利用職權幫助他人非法占有公共財物如何定性
- 2025-01-23非法經營同類營業罪與貪污罪辨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