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說古道今】
《史記·魯周公世家》:“ 魯公伯禽之初受封之魯,三年而后報政周公。周公曰:“何遲也?”伯禽曰:“變其俗,革其禮,喪三年然后除之,故遲。”太公亦封于齊,五月而報政周公。周公曰:“何疾也?”曰:“吾簡其君臣禮,從其俗為也。”及后聞伯禽報政遲,乃嘆曰:“嗚呼,魯后世其北面事齊矣!夫政不簡不易,民不有近;平易近民,民必歸之。”
這段大意是,魯公伯禽最初受封到魯國,三年以后才向周公報告執政情況。周公說:“為什么這樣遲呢?”伯禽說:“改變那里的習俗,變革那里的禮儀。服喪三年然后才能除服,所以遲了。”姜太公也被封于齊國,五個月就向周公報告執政情況。周公說:“為什么這樣快呢?”他回答說:“我簡化了君臣間的禮節,遵從那里的習俗辦事情。”等到后來,周公聽到伯禽報告政事遲緩,就嘆息說:“唉!魯國的后代將來要臣服齊國了!政事不簡化,就不容易實行,百姓就不會親近;政務簡便易行并親近百姓,百姓必然歸附他。”
周公所謂“平易近民”的核心內容,就是“簡其禮,從其俗”,體現了最樸素的以民為主、以民為重的親民思想,對后世產生了深遠影響。到了唐朝,因避唐太宗李世民之諱,“平易近民”被改為“平易近人”。后世即以此為典,形容為人和藹可親,不高高在上,讓人容易接近;也以之比喻文章文字淺近,不裝腔作勢,讓人容易理解。龔自珍寫過一組十四首的《雜詩》,最后一首說:“欲為平易近人詩,下筆清深不自持。洗盡狂名消盡想,本無一字是吾師。”詩是寫給人讀的,平易近人了,才能讀得下去;話是說給人聽的,平易近人了,才能聽得進去。
盛氣凌人,人必遠之;裝腔作勢,人必厭之。自高自大,是因為內心自卑,也是一種人格扭曲;可親可近,是因為充滿自信,也是一種人格魅力。接地氣,才能接人氣;放下身段,才能平等待人。這是自然而然的事,沒什么神秘可言。
平易近人,才能看到真表情,才能聽到真聲音;才能有親和力,才能有感染力。
(尚之)
【草木清芬】


名稱:小雀花
分布:隴南、天水、甘南
簡介:小雀花,灌木。花果期3-11(12)月。根入藥,有祛瘀、止痛、清熱、利濕的功效。
(植物資料由西北師范大學白增福、陳學林提供)
- 2025-03-11上行下效 | 要管住下級,就得先管住自己
- 2025-03-10《“九個以”:深入推進黨的自我革命》
- 2025-03-10口蜜腹劍 | 笑面虎,往往笑里藏刀
- 2025-03-07引而不發 | 滿堂灌,到底能灌進去多少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