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難得,輕視不得,耽誤不得。我國古代既有文王渭水訪賢、周公吐哺禮賢、劉備三顧茅廬求賢、蕭何月下追韓信的美談,也有馮唐易老、李廣難封的悲嘆。馮夢龍在《新列國志》中說:“歷覽往跡,總之得賢者勝,失賢者敗;自強者興,自怠者亡。勝敗興亡之分,不得不歸咎于人事也。”我們要從黨和國家事業發展需要出發,以更高的站位、更寬的視野發現人才、使用人才、配置人才。
——《造就忠誠干凈擔當的高素質干部隊伍》(《論黨的自我革命》)
“歷覽往跡,總之得賢者勝,失賢者敗;自強者興,自怠者亡。勝敗興亡之分,不得不歸咎于人事也。”出自明代馮夢龍《新列國志》。馮夢龍曾出任福建壽寧知縣,求真務實、勤政為民,減輕徭役、改革吏治,時人評價其“計閩中五十七邑令之間,無逾先生”,稱贊他治下壽寧“農野馌殘歌夜月,公庭訟簡閉春云”。《新列國志》包羅了春秋、戰國五百多年間的歷史故事。《新列國志》所敘述的歷史取材于《戰國策》《左傳》《國語》《史記》等史書,是一部充滿人文關懷的作品。其中所展現的故事和理念不僅是對中國歷史文化的傳承和發揚,更是對后人的啟迪和教育。
“為政之要,惟在得人”。治國理政首要的任務就是選人用人。我國歷朝歷代都重視官吏選拔和管理,先賢很早就提出了任人唯賢、選賢與能的理念。孔子將“舉賢才”列為為政要點之一,認為“舉直錯諸枉,則民服;舉枉錯諸直,則民不服”。想要從根本上實現政通人和、國泰民安,務必要選拔賢能之人,百姓就會遷善日進,國家就能凝聚力量,最終實現國富民強。《墨子》中說“國有賢良之士眾,則國家之治厚;賢良之士寡,則國家之治薄”,“雖在農與工肆之人,有能則舉之”。諸葛亮說“為人擇官者亂,為官擇人者治”,司馬光提出“凡用人之道,采之欲博,辨之欲精,使之欲適,任之欲專”……這些都能看出古人對用賢用才的重視。
“夫十室之邑,必有忠信;三人并行,厥有我師。”懂得用人,就是要不論出身、不重資歷、不看地位、不避親疏。古人提出“建官惟賢,位事惟能”的思想很有價值。以西漢名將衛青為例,《史記》載,“青壯,為侯家騎”(即給王侯養馬的馬倌)。漢武帝慧眼識珠,使得衛青脫穎而出。不久后,漢朝與匈奴戰事吃緊,漢武帝力排眾議,大膽任命衛青為車騎將軍,讓他率領軍隊出征匈奴。衛青沒有辜負這份信任,首次出征便直搗匈奴祭天圣地龍城,取得自漢初以來對戰匈奴的首次勝利。同樣司馬相如也是出身微末,為漢武帝所賞識,漢武帝偶然間讀到《子虛賦》不禁拍案叫絕,感嘆道:“朕獨不得與此人同時哉!”得知司馬相如尚在人世后,立刻派人將他征召入宮。桑弘羊出身商人家庭,漢武帝獨具慧眼任用他為國家理財,有效充實了國家財政,為漢代諸多壯舉提供了雄厚的經濟基礎。
何謂賢能?如何選賢用賢?東漢鄭玄注解《周禮》說:“賢,有德行者。能,多才藝者。”關于選賢用賢的標準,一般從德與才的辯證關系中展開。孟子倡導“賢者在位,能者在職”。在這一區分中,“賢”主要指內在的道德品格,“能”則指外在的治理才能。治國平天下的要義,即在于“尊賢使能,俊杰在位,則天下之士皆悅而愿立于其朝矣”。在《資治通鑒》中,司馬光對德與才的關系作了深入闡釋,“聰察強毅之謂才,正直中和之謂德。才者,德之資也;德者,才之帥也”。任人唯賢,就是既要選拔有賢德之人,又要注重其才干,即任用德才兼備之人。
“知能不舉,則為失材;知惡不黜,則為禍始。”準確識人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諸葛亮曾總結了識人之道:“問之以是非,而觀其志;窮之以辭辯,而觀其變;咨之以計謀,而觀其識;告之以禍難,而觀其勇……”李悝提出了識人五法:“居視其所親,富視其所與,達視其所舉,窘視其所不為,貧視其所不取。”正如古人所說:“人材者,求之則愈出,置之則愈匱。”
“得人者興,失人者崩。”中國共產黨歷來重視選賢任能,把干部隊伍建設作為關系黨和人民事業的關鍵性、根本性問題來抓,總是根據不同歷史時期的中心任務,與時俱進加強干部隊伍建設。
“政治路線確定之后,干部就是決定的因素”。1938年,毛澤東在黨的六屆六中全會上指出“有計劃地培養大批的新干部,就是我們的戰斗任務”。共產黨的干部政策,應該以能否堅決地執行黨的路線,服從黨的紀律,和群眾有密切的聯系,有獨立的工作能力、積極肯干、不謀私利為標準,這就是“任人唯賢”的路線。新中國成立之初,為了適應執掌全國政權和領導社會主義革命、建設的需要,我們黨統一調配和大量培養、訓練干部。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我們黨明確提出干部隊伍“革命化、年輕化、知識化、專業化”方針,開展“第三梯隊”建設,推動實現干部隊伍的新老交替與合作。我們黨的歷史,是一部匯聚人才、造就人才、壯大人才的發展史。一路走來,我們黨從小到大、從弱到強,從勝利不斷走向勝利,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高度重視選賢任能,始終把選人用人作為關系黨和人民事業的關鍵性、根本性問題來抓。
新時代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關鍵在黨,關鍵在人,歸根到底在培養造就一代又一代可靠接班人。”正是因為有一批批優秀干部沖鋒在前、勇于擔當,我們黨才能團結帶領人民攻克許多長期沒有解決的難題,辦成許多事關長遠的大事要事,經受住接踵而至的巨大風險挑戰,創造一個又一個人間奇跡。實踐充分證明,全面從嚴治黨鍛造出過硬干部隊伍,是新時代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的關鍵所在。著眼建強黨的執政骨干隊伍,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提出和貫徹新時代黨的組織路線,著力完善黨管干部、選賢任能制度,強化黨組織領導和把關作用,樹立正確用人導向,推動干部隊伍建設邁上新臺階。
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對深入推進新時代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作出全面部署,提出“建設堪當民族復興重任的高素質干部隊伍”的重大任務。新征程上,廣大黨員、干部要堅持不懈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勤學不輟苦練內功、增強本領,主動作為、擔當使命,努力創造無愧于黨、無愧于人民、無愧于時代的業績。(作者 劉同華)
- 2025-03-24紀檢監察機關深化源頭治理 糾治招投標領域頑疾
- 2025-03-24河南聚焦群眾關切,推動守好救命錢、靶向整治看病貴 嚴防醫保基金跑冒滴漏
- 2025-03-24廣安觀潮 | 自覺增強學習教育的責任感緊迫感
- 2025-03-24貫徹落實中央紀委四次全會精神 精準發力規范權力運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