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以一毫私意自蔽”語出南宋朱熹所著的《中庸章句》,其意思是不要因一點點私心私欲而蒙蔽自己。私心者,一己之欲也;自蔽者,蒙昧不明也。人若為私心所困,則如明鏡蒙塵、霧障千里,難見本真,終致迷失自我,誤入歧途。
私心既生,則自蔽隨之。《大學》云:“心不在焉,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食而不知其味。”此言正為自蔽之狀。人若為私心所困,則智昏神亂,是非難辨。有的對自己產生的私心充耳不聞,自認為私欲不會影響公心,實則掩耳盜鈴、自欺欺人;有的在小事小節上失守,突破“底線”“紅線”,放任自流、自我蒙蔽。因而,不以一毫私意自蔽,需從破除“掩耳盜鈴”之愚、摒棄“放任自流”之弊入手,方能達致清明之境,實現心底無私天地寬。
掩耳盜鈴者,自欺之極致也。“私視使目盲,私聽使耳聾,私慮使心狂”,私心愈大,則公心愈小,私念一多,則公念必少。誠然,由私欲引發的不公、不廉,當事人并非沒有認識,但若是懷有不痛不癢、不深不透、不溫不火的態度,甚至企圖蒙混過關、逃避監督,帶來的必然是自我麻痹、掩飾問題、敷衍了事。破除“掩耳盜鈴”之愚,就要敢于正視私欲,摒棄剛愎自用、閉目塞聽,不一味掩飾問題、虛與委蛇,堅決去私心、遏私欲、克私利,不斷強公心、立公事、謀公利,真正做到去所私以行大義。
放任自流,看似灑脫,實為另一種形式的自我蒙蔽。回避問題,小錯引發大錯,量變引起質變,最終積重難返。縱觀一些黨員干部違紀違法案例,他們往往對“底線”“紅線”沒有清醒認識。有些人錯誤地認為自己就這點私欲、這點愛好,吃吃喝喝沒事,收紅包禮金無妨,只要不拿巨款,就不會犯大錯誤。但殊不知,在吃喝享樂、小收小拿中,自身的思想觀念已不知不覺中發生變化,在私心面前定不住神、立不住腳,貪欲的閘門一旦打開,就會愈陷愈深。給私心私欲貪腐行為“定規矩”,實則是開口子。因此,要以“禍患常積于忽微”之心對待小事小節,秉公道、去雜念、廢私心,真正做到不為物役、不貪享受,公私分明、先公后私、公而忘私。
治官事則不營私家,去私意方能不自蔽。毋庸諱言,黨員干部有自己的基本權益和利益需求,但決不能同私心、私利、私欲混為一談。不謀私利才能謀根本、謀大利,才能從黨的性質和根本宗旨出發,從人民根本利益出發,檢視自己;才能不掩飾缺點、不回避問題、不文過飾非,有缺點克服缺點,有問題解決問題,有錯誤承認并糾正錯誤。廓清自蔽迷霧、拂去明鏡蒙塵,方能真正做到不放縱、不越軌、不逾矩。(王奇)
- 2025-04-02三堂會審 | 透過購買原始股表象識別利益輸送本質
- 2025-04-02山東德州強化行政執法領域專項監督 讓企業感受到清風正氣
- 2025-04-02定西:做實巡察整改 助力退役軍人就業創業
- 2025-04-02監督保障惠民富民政策落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