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十一”假期適逢國慶節、中秋節疊加,各地在做好疫情防控前提下積極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促消費活動,消費需求加快釋放,市場人氣持續攀升,國內大循環活力強勁。
上述趨勢可從多組數據中得到印證:據商務部監測,10月1日-8日,全國零售和餐飲重點監測企業銷售額約1.6萬億元,日均銷售額比去年“十一”假期增長4.9%。來自文旅部的消息則顯示,綜合各地旅游部門、通信運營商、線上旅行服務商的數據,經中國旅游研究院(文旅部數據中心)測算,8天長假期間全國共接待國內游客6.37億人次,按可比口徑同比恢復79%;實現國內旅游收入4665.6億元,按可比口徑同比恢復69.9%。
整體而言,“十一”假期消費呈現出促消費活動豐富多彩、商品消費持續升級、服務消費火熱升溫、新型消費蓬勃壯大、生活必需品貨足價穩五大亮點,成為中國經濟穩中向好的注腳。
消費市場多點開花
記者獲悉,為抓住8天長假旺銷契機,各地深入組織“消費促進月”系列活動,商貿企業以國慶、中秋、婚慶、親情、休閑、時尚為主題開展豐富多彩的促銷活動,紛紛推出惠民讓利等舉措,大手筆發放汽車、家電、餐飲等補貼和消費券,有力激發了消費者的購買熱情。“十一”期間,寧波、北京、甘肅、上海、海南重點監測企業銷售額同比分別增長18.8%、18.6%、14.4%、13.7%和12.5%,江蘇、山西、浙江、廣東同比分別增長10.7%、7.8%、6.8%和6.7%。在消費規模攀升的同時,以結構優化、質量提升為特點的消費升級也在大步向前,有機食品、汽車、智能家電、金銀珠寶等升級商品銷售增幅明顯。
尤為值得一提的是,服務消費在黃金周期間快速升溫,被疫情抑制的需求集中釋放。在餐飲行業,團圓宴、婚慶宴、親朋宴等推動餐飲市場快速復蘇,大眾餐飲、“光盤行動”、“剩菜打包”等節儉用餐引領主流。在娛樂行業,影院表現尤為亮眼。根據國家電影專資辦10月8日發布的數據,10月1日-7日我國電影票房約為36.96億元,取得中國影史國慶檔票房第二的成績。其中《我和我的家鄉》《姜子牙》《奪冠》位列檔期票房前三名。“十一”前7天,全國電影票房近37億元,為歷年黃金周次高水平。
“假期生活肯定離不開買買買、吃吃吃。”河北市民劉阿姨笑言,這個“十一”假期,她有一多半時間都是在飯店吃飯,隨后便去逛商場買衣服,樂此不疲。“國內疫情穩定住了,大家也都放心地像往年假期一樣走親會友、逛街、出游。相信每一位國人都對這個期盼已久的假期滿懷感恩之心。”
無獨有偶,對于8天的超長假期,家住北京的小張夫婦同樣感到非常愜意。“我們頭兩天在家打掃衛生、休整,然后到京郊玩了三天,隨后兩天逛了商場、看了電影,最后一天在家休息,為上班養精蓄銳。”小張說,“考慮到大家都半年多沒出遠門,今年假期出游的人會特別多,再加上出境游受限,我們就選擇了錯峰游玩,安排了短途的郊區游,感覺非常輕松愉快。”
消費復蘇利己達人
“中秋國慶長假期間,消費市場迎來了一波增長小高潮。”蘇寧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付一夫在接受國際商報記者采訪時分析,從數據上看,無論是國內接待游客數量、旅游收入,還是酒店、民宿、餐飲、休閑、娛樂等相關領域,都實現了可觀增長。
在付一夫看來,居民消費熱情高漲首先得益于國內疫情防控形勢的穩定與持續向好,這是消費市場能夠強勢復蘇的先決條件。其次,經濟形勢的好轉與各行各業復工復產的穩步推進密切相關,讓廣大消費者對未來的預期有所改善,消費信心也得到了修復,疊加中秋國慶假期的“假日效應”,消費增長小高潮的來臨自然在情理之中。此外,各地政府推出的一系列促消費政策舉措,以及各個零售企業與電商平臺推出的補貼促消費活動,都在很大程度上激發了居民的消費熱情。
在業內人士看來,作為今年二十國集團中唯一可能實現經濟增長的成員,中國國內市場的回暖也將惠及世界,將帶動各國對中國的出口和投資,促進周邊經濟體及世界經濟復蘇。
新加坡國立大學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副教授顧清揚認為,中國國內消費增加會通過國際貿易渠道增加世界需求總量,促進全球經濟復蘇。
相關新聞
- 2020-10-09汽車消費成假期消費重頭 市場回暖趨勢明顯
- 2020-10-09線上線下聯動,假日消費熱潮盡顯中國市場優勢
- 2020-10-09“十一”黃金周消費加快釋放 日均銷售額同比增長4.9%
- 2020-09-188月以來險資密集調研近700次 消費等板塊被險資“鎖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