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期間,健康中國建設邁上新征程、開啟新階段。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把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以普及健康生活、優化健康服務、完善健康保障、建設健康環境、發展健康產業為重點,加快推進健康中國建設。
在此指引下,健康中國建設步入快車道:從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作出“推進健康中國建設”的重大決策,到召開新世紀第一次全國衛生與健康大會;從印發建設健康中國的行動綱領 —— 《“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再到黨的十九大提出“實施健康中國戰略”……以人民為中心加快健康中國建設的指導思想、頂層設計和實施路徑,一步步深化、系統化、具體化。
五年來,黨中央將醫改工作納入全面深化改革工作,進行統籌謀劃、整體推進,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取得突破性進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
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陳育德告訴《法治日報》記者,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發生的傳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圍最廣、防控難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對我國而言是一次大考。這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斗爭表明,
我國公共衛生服務體系、醫療服務體系、醫療保障體系、藥品供應保障體系以及重大疫情防控與應急管理體系,總體上是有效的。
織密基本醫療保障網
醫保基金監管步入軌道
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
這五年,我國醫藥衛生體制改革不斷深化,人民健康狀況和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的公平性可及性持續改善。
時間回溯至2016年1月,國務院印發《關于整合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的意見》,覆蓋全民的醫保開始照進現實。
五年間,一張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基本醫療保障網進一步織密,覆蓋率達98%,惠及近14億人。
北京大學醫學人文學院教授王岳認為,盡管目前全民醫保的水平城鄉還不均等,但是全世界人口最多的中國用最短時間,實現了人人享有醫療保障的目標,給出了醫改難題的“中國解法”。
這五年,醫改結出累累碩果,醫療保障水平大幅提升,城鄉居民基本醫保人均財政補助標準由2012年的240元,提高到2020年的550元。
值得一提的是,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基本醫療保障網精準發力,確保了患者不因費用問題影響就醫、確保收治醫院不因支付政策影響救治。
國家醫保局的數據顯示,截至今年7月19日,全國新冠肺炎確診和疑似患者發生醫保結算13.55萬人次,涉及醫療費用18.47億元,醫保支付12.32億元。
醫保基金監管工作也在同步推進,為不讓醫保基金成為新的“唐僧肉”,國家醫保局接連出招、動作頻頻。
與此同時,醫保基金監管開始走上法治化和制度化軌道。2018年印發《關于當前加強醫保協議管理確保基金安全有關工作的通知》,2019年印發《關于開展醫保基金監管“兩試點一示范”工作的通知》。
今年以來,已有多份文件聚焦醫保基金安全。3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深化醫療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見》。7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推進醫療保障基金監管制度體系改革的指導意見》。
可以窺見到,醫保基金使用效率不高、欺詐騙保問題普發頻發亂象正得到鐵腕整治。醫保基金是人民群眾的“保命錢”,絕不讓醫保基金成為新的“唐僧肉”的承諾正在被兌現。
看病難有了新“解法”
分級診療制度有序推進
推動醫療衛生工作重心下移、醫療衛生資源下沉,推動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為群眾提供安全有效方便價廉的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服務,真正解決好基層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
五年來,解決“看病難”這塊硬骨頭有了新“解法”。
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主任馬曉偉認為,破解人民群眾普遍關心的“看病難”問題,是我國醫療衛生工作的重點,最現實的辦法就是采取分級診療制度。
其實,早在5年前,我國針對分級診療制度已出臺專門規定,即《關于推進分級診療制度建設的指導意見》。
此后,分級診療的相關配套措施相繼面世。
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推進醫療聯合體建設和發展的指導意見》,被業界認為是深化醫療醫保醫藥聯動改革、合理配置資源、使基層群眾享受優質便利醫療服務的重要舉措。
這五年,我國分級診療制度建設有序推進。
在浙江,70個縣(市、區)全面推開醫聯體建設,建成161家醫共體,縣鄉醫療衛生機構融為一體。
安徽以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為抓手,貫通群眾看病就醫六個關鍵環節,不僅讓居民在鄉鎮可以享受縣級醫療專家服務,而且實行分級診療的醫保補償政策,有效緩解了居民看病難看病貴。
在北京市方莊社區衛生服務中心,2019年門診量已達48.1萬人次,方莊社區簽約居民70%首診在社區,慢性病控制率也在逐年提高。
“分級診療制度的實施,有效解決了醫療資源的科學分配難題。真正發揮出大醫院解決疑難雜癥,基層衛生院解決常見病、慢性病的就診需要,避免求醫問藥需求的過度集中,浪費優質的醫療資源。”北京中醫藥大學法律系醫藥衛生法學副教授鄧勇說。
“互聯網+”落地生根
就醫時間大大縮短
這五年,在“互聯網+醫療健康”的助力下,老百姓的就醫行為發生了深刻變革:只用一部手機,就能夠完成從掛號繳費、信息查詢到在線支付全過程。
在廣東,87%的二級以上公立醫院基本實現預約掛號、預約檢查、檢查檢驗結果查詢等一鍵診療服務,患者可在1146個鄉鎮衛生院、2377個村衛生站和57家縣域醫院實現遠程醫療一站會診。
讓信息多跑路、讓群眾少跑路”的承諾,在醫療領域得到兌現。
2018年,國辦印發《關于促進“互聯網+醫療健康”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鄧勇說,《意見》的印發,意味著“互聯網+醫療健康”開啟新階段。
在政策推動下,“互聯網+醫療健康”迎來機遇期。
國家衛健委透露,2019年,已有5500多家二級以上醫院提供線上服務,9100多家醫院開展遠程醫療;三級醫院預約診療率超過50%,超過1200家醫院開展日間手術。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各地依托“互聯網+醫療健康”為群眾提供防疫科普、在線咨詢、心理疏導、遠程會診、慢病復診、藥品配送等一系列服務,降低了線下人群聚集感染的風險。
值得關注的是,在4萬多名醫護人員馳援湖北的同時,還有更多的醫生借助信息技術優勢,在網上開辟“第二戰場”,有力支援了湖北主戰場。
國家衛生健康委規劃司司長毛群安坦言,“互聯網+醫療健康”突破時空便捷,疫情期間在找到可能的感染者、減少傳播途徑、降低感染風險方面優勢明顯。
可喜的是,這幾年,全民健康信息化建設取得積極進展和成效,頂層設計逐步完善,基礎建設得到加強,在便民惠民方面效果日益顯現。
使全體中國人民享有更高水平的醫療衛生服務,是兩個百年目標的重要組成部分。2020年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將實現,近14億中國人民必將以更加健康的姿態闊步小康路,邁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征程。
相關新聞
- 2017-01-20隴周刊(2017年 第3期)
- 2017-01-26隴周刊(2017年 第4期)
- 2017-02-10 隴周刊(2017年 第5期)
- 2017-02-17 隴周刊(2017年 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