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10月20日訊 “傳統塑編袋一般只適用人工裝物,我們生產的閥口袋適用于自動化生產線機械手灌裝,不僅大大提升灌裝效率,還可以使灌裝車間比人工灌裝降低90%以上粉塵污染,做到粉體包裝100%不外漏。”日前,浙江溫州德泰塑業董事長周光益在接受采訪時表示。
閥口袋作為塑編產品的一種,俗稱糊底袋,是國際流行的包裝袋,具有環保、美觀等優點,主要用于粉狀或粒狀的固體物料及柔性物品,包裝效率高,破損率低。小到裝面粉、大米用的包裝袋,大到家用水泥進超市,都離不開閥口袋。

作為一家從事閥口袋生產已有20年時間的企業,德泰塑業在國內閥口袋細分領域維持近25%的市場占有率,產品遍布50多個國家,屬于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浙江制造”產品認證企業。自成立以來,不斷鉆研工藝,對產品進行技術改造,提升產品性能,成為全國閥口袋行業的領跑者。其生產的特色產品閥口袋處于全球領先水平,被廣泛應用在化工、食品、新材料、建材、化肥、礦物和超細粉體等領域,與圣戈班、中石化、三棵樹、嘉寶莉等眾多世界500強企業建立了長期友好的合作關系。
跑出技改“加速度”
過去十年間,德泰塑業投入在研發上投入巨大資金。并于2018年成立自主研發中心,致力開發和改進閥口袋印刷、包裝等技術,其中2019年投入研發費用650萬元,約占企業銷售收入的6%。目前,該中心已被評為市級研發中心,累計擁有發明專利、實用新型專利等8項。而且,在其主導下制定的全球第一個閥口袋標準,浙江制造《塑料閥口袋標準》已經通過審核并發布。
與此同時,多年來,公司在閥口袋產品上不斷升級,花巨資先后進口了全球性能領先的W&H熱合機starlinger熱合紙袋機等。其生產的主要產品既有性價比高、結實耐用的PP閥口袋,也有用于高檔次產品的BOPP閥口袋和適用于超細粉體物料包裝的多層紙閥口袋。


付出與收獲成正比,巨大的研發投入為德泰帶來了不同于其他公司的競爭優勢。目前,該公司8項專利技術已全部投產,年產值約占企業總年產值的30%,年利潤約占企業總年利潤的50%。
除了科研投入節節攀升,德泰塑業十余年來還跑出了技改“加速度”。從2008年落戶溫州市蒼南縣靈溪鎮發展至今,公司前瞻性地分三個階段,累計投資近9000萬元,引入半自動化、自動化閥口袋生產線,一步步擴大產能,不斷提升產品生產效率和精確度。
未來發展要“智造”
在周光益看來,企業的未來發展,必須堅定的走“智造”之路。
“機器取代人工是必然趨勢”。周光益堅定地表示。2012年,德泰累計花費5000多萬元進口多臺全球領先的德國全自動生產線,借力新設備新技術全面打造規范的、有行業影響力的、有競爭力的企業,為德泰的產業轉型升級提供最強動力。

寬敞明亮的兩層廠房、自動化生產線、噪音低……因為機械化程度較高,德泰生產車間不同于傳統塑編廠灰塵漫天的車間,在2019年被評為市級安全生產標準化車間。每條生產線只需要少數工人看守計數,防止意外發生。更多的員工被分配到了產品的質量管理上,配備有100多名質檢員專門檢查袋子質量。
周光益說:“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前期,蒼南塑編企業幾乎處于零訂單的低迷狀態,隨著疫情形勢好轉,我們充分借助惠企政策和新技術新設備以及市場優勢,轉危為機,4月份以來實現‘逆增長’,今年預計產值可以達到1.6億元。”
蒼南縣經信局副局長林忠華表示,當越來越多的像德泰塑業這樣的制造業企業走上智能化技改的道路時,蒼南縣將積極通過財政補貼技改項目、實施企業培育等有力措施,扶持制造業企業實現高質量發展。
眼下,蒼南縣塑編產業在德泰塑業引領下全面打造行業重要“窗口”,一大批塑編企業從制造邁向“智造”。2019年,蒼南縣塑編產業規上工業總產值達36億多元,其中規上55家企業走上智能化技改道路。
相關新聞
- 2017-01-20隴周刊(2017年 第3期)
- 2017-01-26隴周刊(2017年 第4期)
- 2017-02-10 隴周刊(2017年 第5期)
- 2017-02-17 隴周刊(2017年 第6期)
精彩推薦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