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家統計局10月19日發布的數據顯示,前三季度中國GDP增長0.7%,實現由負轉正,中國經濟在全球主要經濟體中率先復蘇受到全球關注。圍繞中國經濟復蘇及其對區域增長和全球發展的積極作用等話題,經濟日報記者專訪了惠譽評級首席經濟學家布萊恩·考爾頓。
考爾頓稱,惠譽評級近期調高了對中國經濟增速預期,這一決定基本反映了中國經濟活動近來快速反彈的現實情況,這一反彈速度遠快于惠譽評級5月下旬的預期。中國工業生產率先復蘇,固定資產投資、住房和汽車銷售、信貸規模增長均較今年4月份和5月份明顯改善。此外,在全球經濟陷入衰退情況下,中國出口表現不俗且好于惠譽評級早前預期。上述事實有力支持了惠譽評級調高中國經濟增速預期的決定。
考爾頓表示,工業是一個更為資本密集型的行業,且對保持社交隔離等抗疫措施相對不敏感。因此,中國工業自全面解除社交隔離以來復蘇勢頭迅猛。早在今年4月份,惠譽評級的客戶們就開始報告稱,得益于中國工廠重新復工復產,全球制造業供應鏈面臨的巨大壓力得以顯著緩解。
此外,基礎設施投資迅速回暖是另一個受益于政策支持的顯著成果。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前,中國經濟正致力于向消費驅動型增長轉型。當前復蘇進程中,投資與消費雙雙升溫的態勢顯得尤為難得,令人鼓舞。
關于中國經濟穩健復蘇對區域增長和全球發展的促進作用,考爾頓認為,中國經濟復蘇將通過貿易和投資渠道支持東盟、“一帶一路”相關國家等伙伴增長。例如,中國是東盟最大的出口市場,中國經濟復蘇有助于化解東盟成員國面臨疫情對經濟形成的下行壓力。同時,由于中國經濟復蘇有助于改善區域市場環境和預期,東盟內部投資將受此鼓舞轉暖,“一帶一路”相關國家更將受益于來自中國的直接投資。
考爾頓表示,在全球層面,目前還難以全面評估中國經濟復蘇的影響。但有一點可以明確的是,中國經濟復蘇對提振全球投資者預期具有重要作用,尤其將在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回升中扮演重要角色。需要指出的是,中國經濟周期對其他新興經濟體、歐元區尤其是德國有很強的正向“連鎖反應”。因此,中國經濟結構轉型升級,如5G、人工智能等“新基建”倡議,對全球都具有積極意義。
面對此次疫情給全球經濟帶來的巨大不確定性,中國可在全球經濟治理中發揮何種作用?考爾頓表示,當前全球化倒退是全球經濟面臨的重大風險,這對國際貿易多邊主義框架構成了重大威脅,不少人開始質疑全球化給國際貿易和國際投資帶來的成果。因此,中國在維護經濟全球化中可作出重要貢獻。(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 記者 田原)
相關新聞
- 2020-10-21菲財長說中國經濟率先復蘇利好菲律賓
- 2020-10-19IMF、世行等國際機構為何普遍看好中國經濟
- 2020-10-09外國媒體:中國經濟復蘇是全球的成功案例
- 2020-09-18境外媒體關注:中國經濟繼續全面復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