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夏河鄉村“藏家樂”漸興 傳統牧戶嘗鮮“旅游飯”

6月中下旬,甘肅夏河縣阿木去乎鎮安果村風光。 楊艷敏 攝
中新網甘肅甘南6月21日電 (記者 馮志軍 楊艷敏)臨近盛夏時節,甘肅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縣遠郊的草場邊,已成為人聲鼎沸的歡樂海洋,身著盛裝的藏族民眾和著節奏明快、曲調悠揚的藏族歌曲,向遠方而來的客人演繹著屬于草原的豪邁與熱情,為即將開啟的草原旅游熱“備足狀態”。
6月中下旬,云卷云舒的夏河縣境內時晴時陰,體感溫度亦在冷熱不均中變換。年逾五旬的夏河縣阿木去乎鎮黑力寧巴村村主任才項東知,身著傳統藏族服飾,吆喝著外來游人的接踵而至。由過去傳統畜牧養殖轉至“吃旅游飯”的過程,讓他意識到“與外界接軌”的收益與回報。
走進黑力寧巴村,滿目皆是藏飾風格的二層樓房院落,不少家庭還用帶有花紋的瓷磚對墻面和地板進行了較為考究的裝飾。村落之外的廣場上,既有現代化的硬化籃球場,也有古樸精致的旅游帳篷。一旁的休閑走廊,也被青稞、糌粑、風干牛肉、茯磚等當地特色土產鋪滿,等待著游人的“慧眼識珠”。

6月中下旬,夏河縣遠郊的草場邊,已成為人聲鼎沸的歡樂海洋,身著盛裝的藏族民眾和著節奏明快、曲調悠揚的藏族歌曲,向遠方而來的客人演繹著屬于草原的豪邁與熱情,為即將開啟的草原旅游熱“備足狀態”。 楊艷敏 攝
“七八年前,尚整體居住于山上的村民吃水都要下山來挑,貧困景象都隨處可見。”一年前,自稱“吃了半輩子苦”的才項東知如愿“脫貧”。他告訴中新網記者,如今自家新建的宅院每天有4間客房待客,按照與旅游公司的合約,加之為游客提供原汁原味的“藏餐服務”,一年下來一兩萬元的收入應是有保障的。
對于祖輩承襲的“靠天生活”狀態,才項東知至今難以忘懷。他說,在全村搬遷之前,依靠種植青稞以及數量稀少的養殖,他們家里正常年收入只有兩三千元。但自2016年以來,隨著官方各項扶貧政策的疊加,已使其家庭年收入超過3萬元。
作為距離內地最近的雪域高原,甘肅甘南藏區是草原觀光最便捷之地。近年來,夏河縣官方依托拉卜楞寺和草原風光等優勢,大力挖掘開拓“宗教文化+自然風光”,漸成規模、各具特色的“藏家樂”隨處可見,融入其中的藏民族文化風情,亦成為招攬客商的“招牌菜”。
在阿木去乎鎮安果村,該鎮年輕藏族干部拉毛吉駐村已有6年之久,對該村的點滴變化自有“一本賬”。她向中新網記者表示,初來乍到時,該村滿目皆是狹窄逼仄、以及氣味逼人的凌亂環境,加之“由于認知不足,不少村民對于生活缺乏信心”,導致目光所及之處,盡是泥濘與垃圾。
在藍天白云下放飛心情,在潔白的帳篷中體驗游牧民族生產生活,在美奐村寨中感受藏家兒女的熱情淳樸,在原始與現代相融中陶冶情操……近年來,安果村積極開發草原觀光、民俗體驗、戶外徒步、藏餐美食、帳篷生活、乘馬自駕等旅游項目,吸引游客“在綠草原上追逐夢想”。

圖為夏河縣阿木去乎鎮“藏家樂”。 楊艷敏 攝
“現如今,隨著居住環境越來越好,尤其是大批外來游人涌入,村民越來越注重環境的改善。”在拉毛吉看來,藏家樂的興起,既讓“人畜分離”漸成潮流并減少了病害傳播,也在不斷加速當地民眾接軌現代生活的速度。
夏河縣政府副縣長、阿木去乎鎮黨委書記旦正加表示,2015年開始,該鎮開展城鄉環境衛生綜合整治和生態文明小康村民生工程,強力推進全域無垃圾旅游示范區創建工作。下一步,在持續改善公共基礎條件的情況下,將使得農牧民的獲得感、幸福感不斷增強。(完)
相關新聞
- 2018-07-16【脫貧攻堅在行動】甘南州夏河縣:農村“三變”添活力 隆哇溝里藥材香(圖)
- 2015-03-04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縣拉卜楞寺舉行曬佛法會
精彩推薦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