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黃河之濱石榴紅 示范建設顯成效
蘭州民族團結進步創建結碩果
中國甘肅網4月5日訊 據蘭州日報報道 日前,市民宗委向紅古區調撥650件防護服,支持守牢外防輸入防線;3月29日,市委統戰部、市民宗委、西固區聯合舉辦民族團結“石榴籽”抗疫暖心包發放活動,用行動踐行中華民族一家親共同信念……
蘭州是一個多民族大散居、小聚居、交錯雜居的地區。目前,56個民族齊全,少數民族人口22.77萬,占全市總人口的5.22%。近年來,蘭州市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高標準、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推進民族團結進步事業,全市呈現出經濟發展、山川秀美、民族團結、社會和諧的良好局面。2021年12月,蘭州市獲評第九批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市。
高規格,守好民族團結進步“生命線”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始終把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和改進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作為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的根本遵循,始終把創建工作融入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大局統籌謀劃推進。制定出臺《蘭州市關于全面深入持久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實施方案》《關于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推進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等系列政策文件,建立健全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體系。
近三年投入創建經費8000萬元,保障創建工作有力有序推進。拓展民族團結“七進”活動,創新開展進“兩新組織”、進旅游景點、進窗口單位,形成“十進”新格局,實現創建活動全覆蓋。堅持命名全市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示范單位和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基地139個,發揮典型示范引領作用。重點實施宣傳教育、文化認同、交往交流交融、高質量發展、和諧穩定、生態保護、服務管理、“十進”活動、典型引領、融入共建等“十大提升行動”,推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提檔升級。
廣覆蓋,弘揚民族團結進步“主旋律”
打造民族團結進步教育“紅色線”,在八路軍駐蘭州辦事處紀念館、蘭州戰役紀念館等6個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基地開辟專區專欄,舉辦民族團結進步展覽,解讀民族團結進步歷史,講述民族團結進步故事,年受教育群眾150萬人次以上。打造民族團結進步教育“民心線”,沿百里黃河風情線精心打造了5大民族團結廣場、16個民族團結主題公園和100多個固定宣傳標牌,擦亮了“黃河之濱也很美”的城市新名片。播撒民族團結進步教育“金種子”,堅持把民族團結教育融入學校教育的各個方面,推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
深化拓展“八個一系列”宣傳載體,在《蘭州日報》、蘭州電視臺、中國蘭州網等媒體開設一系列專題專欄;舉辦各級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學習百年黨史·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巡回報告等一系列宣講培訓500余場次,培訓10萬人次;舉辦“民族團結好故事”征文大賽,出版《黃河之濱石榴紅》征文大賽優秀作品集;舉辦線上、線下書畫攝影、專題郵票等一系列展覽活動;聯合工青婦舉辦知識競賽、演講比賽、配樂詩朗誦等一系列競賽活動;拍攝《黃河之濱·千籽同心》《風吹百合香》《真情結出石榴籽》等一系列專題片和微視頻60余部;舉辦“各族人民心向黨”等一系列文藝演出活動,近3年組織各類演出1000余場次,受眾300萬人次;開展“結對子”“手拉手”“心連心”“一家親”等一系列聯誼活動。
實舉措,演繹民族團結進步“大合唱”
充分調動各部門、各縣區廣泛參與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
市委直屬機關工委引導各級黨組織結合主題黨日活動開展創建;生態、林業等部門組織黨政軍機關開展“種下一顆石榴籽,民族團結樹成林”等植樹造林活動;市公交集團開通4條“民族團結號”公交專線,每年運送乘客2600余萬人次,打造了民族團結進步宣傳隊、服務站和示范窗。
各縣區緊密結合自身實際,發揮比較優勢,建立縣區“互觀互檢”機制,共同進步。城關區著力在城市民族工作上尋求突破,七里河區突出在少數民族流動人口服務管理上探索創新,西固區積極打造民族團結進步創建進企業品牌文化,安寧區開展校地統戰聯盟推進創建工作,紅古區開啟跨省聯創共建新模式,永登、榆中、皋蘭縣結合鄉村振興開展創建工作。
認真落實全省“一廊一區一帶”行動,積極融入“一帶”片區聯創共建,與片區5市州簽訂《“沿黃河—洮河民族團結進步提升帶”聯創共建合作提升框架協議》,著力推動共同提升。主動做好援助藏區和對口幫扶工作,為卓尼縣、臨潭縣累計提供援助資金5.67億元,援建項目40余個。為東鄉縣、禮縣、西和縣選派駐村干部、支教支醫人員300余人次,援助財政幫扶資金3000萬元,提供用工崗位316個,組織非公企業投入資金7億元,實施產業幫扶項目52個,運行扶貧車間73個,形成了各族各界群眾守望相助、攜手奮進的生動局面。
全方位,奏響民族團結進步“交響樂”
把民族團結進步創建融入經濟社會發展方方面面,讓各族群眾共建共享改革發展成果。
近年來,投資30億元,打造蘭州老街、西湖老街、五泉老街、安寧陽明巷等特色街區,改造提升南關民族風味一條街、正寧路夜市等,形成一批集特色餐飲、旅游觀光及民俗文化于一體的示范樣板夜市和全國知名特色街區。組織5400名少數民族群眾參與就業技能培訓,動員民族宗教界愛心人士捐資1600萬元,資助貧困大學生3400人。
著力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與南京、無錫、廣元、臨夏等20余個市、縣區簽訂《少數民族流動人口輸出輸入地工作協作機制協議書》。
堅持把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到創建工作全過程,舉辦“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越劇進校園”專場演出和講座;精心打造“文化蘭州·全民共享”惠民工程,建立蘭州太平鼓、黃河大水車、蘭州鼓子等國家級項目保護基地;《讀者》雜志被譽為“中國人的心靈讀本”,《絲路花雨》《大夢敦煌》等國家舞臺藝術精品,生動展現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光輝歷史。大力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進宗教活動場所,引導宗教界不斷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蘭州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劉世才 王忠德
相關新聞
- 2021-01-22武威天祝民族服飾文化展在武威市博物館開展
- 2021-01-19武威市石窟寺實地調查接近尾聲
- 2020-07-08全域旅游助推甘南藏區綠色發展
- 2020-06-22夏河鄉村“藏家樂”漸興 傳統牧戶嘗鮮“旅游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