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創建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我市以創建之力筑牢百姓“舌尖上的安全”

開展食品安全檢查
中國甘肅網2月28日訊 據蘭州晚報報道(記者 杜志超 文/圖)從牛肉面后廚大窗口的1.0到酒店后廚明檔玻璃的2.0再到“互聯網+明廚亮灶”智慧管理的3.0,現如今只要打開手機App,餐飲酒店的后堂一目了然。從一口大缸、簡單工序到現在的標準化廠房、流水線作業、一塊豆腐一年需要經過14次檢驗。從敞開式售賣,誰想吃伸手就嘗,商品信息模糊不清到透明玻璃罩,一品一夾,散裝食品不僅有了“身份證”,售賣也更規范。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自2016年6月,蘭州市獲批第三批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創建試點城市以來,蘭州市聚焦食品安全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建設,堅決落實“四個最嚴”要求,食品安全監管從大處著眼,從小處著手,全市食品安全狀況穩中向好,人民群眾幸福感和獲得感不斷提升。
過去7年間,對照示范城市創建細則,蘭州市食品安全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得到長足發展,全市未發生重大及以上食品安全事故,未發生引發廣泛關注、造成不良社會影響的食品安全事件,連續三年被甘肅省政府食藥安委評為食品安全“A”級,食品安全形勢穩中向好。
過去7年間,市民對食品安全的滿意度越來越高,從牛肉面后廚大窗口的1.0到酒店后廚明檔玻璃的2.0再到“互聯網+明廚亮灶”智慧管理的3.0,現如今只要打開手機App,餐飲酒店的后堂一目了然。明白消費、安全消費,吃得放心、吃得安心。以創建之力,筑牢“舌尖安全”。2022年,全市食品安全評價性抽檢合格率達到98%以上,獲證食品生產經營單位100%實行風險分級動態管理,食品安全總體滿意度達到86.28分,群眾對創建工作的知曉率達到88%,創建工作支持率達到92%。
食品安全智慧監管
“蘭州特色”
正值飯點,市民王女士準備點個外賣。她點開“隴上食安”App中的“明廚亮灶”,查看意向商家衛生狀況、店鋪資質。通過手機屏幕可以看到,該店后堂的工作人員正在洗菜、切菜、配菜,加工過程一覽無余。“通過手機就能隨時隨地了解廚房用料、廚師操作及衛生等情況,這讓老百姓對食品安全更有信心,外出用餐也更為安心。”王女士說。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依托“隴上食安一體化監管平臺”、手機App執法端、公眾端、商戶端,有效發揮大數據支撐、智慧監管和社會共治作用,以問題隱患為導向,以智慧監管為突破,通過人工智能技術,對違法違規行為實現自動抓拍、問題推送、證據固定,監管人員可有效實施網上巡查監管。企業負責人、管理人員可通過企業端App進行“網上看店”,上傳各項管理記錄,督促企業落實食品安全主體責任。截至目前,全市食品生產企業、商場超市、批發市場、中型以上餐飲單位、單位食堂已全部加入電子追溯平臺,“互聯網+透明車間”接入522家,“互聯網+陽光倉儲”接入1171家,“互聯網+明廚亮灶”接入10764家,學校食堂“互聯網+明廚亮灶”完成率達到100%,“互聯網+食品安全”智慧監管高效運行。
食品安全責任落實
“蘭州經驗”
食品安全如何監管?監管責任如何落實?按照“目標任務明、起勢見效快、方法措施準、責任落地實、督促檢查嚴”的要求,蘭州市成立領導小組,制定工作方案,組建食品安全“兩個責任”專班,實體化運行。
截至目前,依靠“隴上食安一體化監管平臺”,設置三級平臺管理員474名,將市、縣、鄉、村四級6977名干部納入包保分層,完成59343戶主體分級、層級對應綁定和承諾書簽定,總結提煉的“五抓五促”工作法(即抓部署、促推進,抓層級、促落實,抓結合、促創新,抓關鍵、促提升,抓機制、促長效),得到省級工作專班認可,已作為典型經驗推薦至國務院食安辦。
開發建設“蘭州市市場主體食品安全管理人員培訓抽考系統”,893名“兩員”已注冊學習。編印《蘭州市食品生產經營企業落實食品安全主體責任管理工作手冊》,A、B級“雙配備”主體嚴格落實“日管控、周排查、月調度”的風險防控機制。
推行食品安全信用監管
“蘭州做法”
人無信不立,業無信不興。信用體系的建設對于食品安全而言至關重要。獎優罰劣,信用體系的不斷完善健全,筑牢百姓“舌尖上的安全”的同時也助推著涉食行業的良性發展。
依托“信用蘭州”信息平臺,及時推送食品生產經營企業信用基礎數據,將食品安全納入社會誠信體系建設范圍,把信用手段貫穿到食品安全監管各環節,構建以信息公示、信用約束為一體的新型監管模式,推行“一處違法、處處受限”的信用聯合懲戒機制,形成食品安全監管的“組合拳”。
實施“紅黑榜”管理,實行“逢批必查、核實必懲”,發布“紅黑榜”26期,并在“信用中國(甘肅蘭州)”網站及時公示。對規模以上食品企業開展食品工業企業誠信管理體系國家標準培訓,2家食品工業企業建立誠信管理體系并通過評價認證,352家食品生產企業、191家食品加工小作坊、23364家餐飲單位和35436家食品銷售單位全部落實食品安全風險分級管理。
倡導文明餐桌實現
“蘭州突破”
“食全食美,如蘭之州”。食品安全有保障,餐桌禮儀有落實,勤儉節約成風尚,光盤行動入心間。如今蘭州市的各大酒店,均張貼著“請使用公勺公筷”宣傳語,餐桌明顯位置擺放著“珍惜糧食,制止浪費”的小型標語牌。在點餐前,服務員還會進行宣傳勸導,建議消費者根據就餐人數適量點菜,避免浪費,響應“光盤行動”。
為持續推進文明餐桌禮儀,市委、市政府印發《蘭州市糧食節約行動實施方案》,發改、商務、市場監管、糧食等四部門聯合印發《反食品浪費工作方案》,以學校食堂、機關企事業單位、旅游景區、星級酒店等餐飲服務單位為重點,張貼各類宣傳海報、桌牌、宣傳畫50多萬張,采取發布倡議書、告誡書、推出小份餐食、明示菜品分量、免費提供打包服務、設立節約監督員等多項措施,推動節約行動落地見效。制定《公筷公勺分餐夾使用規范》甘肅省地方標準,有效推動分餐制落實見效。
探索農村食品安全監管
“蘭州模式”
從田間到地頭再到餐桌,我市落實好食品安全全鏈條監管模式的同時著力解決農村食品安全監管的薄弱點。完善配送網絡體系,甘肅蘇寧、蘭州鐵邦、蘭州高原夏菜等配送中心運營良好,配送門店超過10000家。建成市、縣、鄉、村生產經營主體四級農產品檢測站點152個。全市每年常規定性檢測種植業產品20萬例、畜禽產品1.6萬例以上,檢測合格率超過99%。印發《蘭州市食用農產品“治違禁控藥殘促提升”三年行動實施方案》,加大私屠濫宰、農獸藥管理專項整治力度,重拳打擊違法違規行為,取締違法違規清真牛羊屠宰點2處,關停禽類屠宰點3家,取締無證食品經營者43戶,有力凈化了農村食品消費市場。我市推進農村食品安全監管的相關做法,被中國食品安全報社評為2022年度“推進食品安全社會共治”優秀案例。
打造食品供應保障
“蘭州方案”
近年來,我市著力構建以批發市場、配送中心、大中型標準化菜市場、小型菜市場和社區便民菜店為核心的五層供應體系,改造提升各類菜市場78個,建成標準化菜市場56個。
疫情期間,我市構建“1+6+411+2966”保供體系,建立“白開水”供應機制,依托1個一級批發市場,6個二級批發市場,411個超市、市場,2966個蔬菜店、水果店、便利店,通過運行“白名單”制度、提升供應主體開放度、暢通終端銷售渠道等措施,有效提高生活必需品應急保供能力,全市疫情期間各類食品供應充足、安全穩定。
此外,發揮省會城市帶動作用,推進農產品產地冷藏保鮮設施建設,建立冷鏈物流體系,統籌推動冷鏈物流上下游產業鏈條對接,在全市布局建立了高原夏菜冷鏈物流基地、冷鏈物流集散中心和配送中心,共有冷鏈物流企業、合作社110個,冷鏈運輸企業43家,冷鏈車輛124臺,各類冷鏈倉儲靜態庫容110萬噸。疫情期間,建設2個進口冷鏈食品監管總倉,推進“甘肅省食品安全信息追溯平臺”應用,率先啟用“追溯碼”,實現快速查詢、全面追溯,守住了進口冷鏈食品安全防線。
組建多維度高層次人才
“蘭州方陣”
實施人才優先戰略,出臺《蘭州市全面加強人才工作的實施意見》《蘭州市加強技能人才隊伍建設實施方案》等20余件措施辦法,形成蘭州市人才政策貫徹實施、服務保障、評價評估制度體系,人才發展的體制機制進一步健全。
爭取省級食品領域重點項目7項,扶持資金350萬元,推選10人入選甘肅省“隴原之光”人才培養計劃,食品安全領域擁有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人才25人,甘肅省領軍人才13人,甘肅省優秀專家19人,“金藍領”高技能人才12人,“首席專家”6人,青年專家12人,人才創新創造活力得到充分激發。
創建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是事關群眾福祉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蘭州市將持續深入實施食品安全戰略,全面構建食品安全長效機制,切實提升食品安全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堅決筑牢食品安全底線,全力守護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
- 2023-02-28蘭州市創建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現場評審匯報會召開
- 2023-02-27【甘快看】蘭州中川國際機場擴建工程 航站樓主體結構合龍
- 2023-02-27蘭州市在杭州推介重點文旅項目
- 2023-02-27蘭州新區中川園區101個在建項目全部復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