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為教育高質量發展插上數字之“翼”
——我省大中小學教育數字化建設見聞
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蘇家英
“北宋時期南方農業得到發展的表現有哪些?”講臺上,教師通過交互智能平板導出課件、勾畫重點。講臺下,學生結合圖文并茂、重點明晰的課件,在課本上做好筆記。
3月27日,記者走進定西市安定區交通路中學的一堂歷史課。
一面玻璃相隔,幾名教師坐在這間錄播教室后部的觀摩室觀課;錄播系統實時錄制課堂教學情況,向未到場的其他教師線上直播,實現了隨時隨地看課評課。
“近年來,我校以創建省級‘智慧教育標桿校’為契機,以‘教師信息素養提升、課堂教學增容提效、教學資源系統科學’為總目標,全面推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學校教育數字化建設逐步實現常態化和規模化應用。”交通路中學副校長楊曉娥介紹說。
“學校現在裝備了先進的智能簽到系統、智能組卷系統、成績分析系統,提高了我們的備課閱卷效率和課堂教學效果。”交通路中學英語教師梁紅霞說。
交通路小學八年級(1)班學生董國柱很喜歡上梁紅霞的英語課。“最近我們在學習動物園的相關內容。梁老師會把不同動物的英文視頻同步投放到每個同學的平板電腦,帶著我們對照雙語字幕,學習單詞、了解動物的生活習性。這種方法讓我們很快就能記住動物的形象及其英文表達。”
教育數字化浪潮也正在推動小學課堂更加“智慧”。
在隴南市徽縣江洛鎮江洛小學的一節“專遞課堂”上,音樂教師陳小敏同時給江洛小學和趙灣小學三年級的學生上“頑皮的杜鵑”一課,兩所學校、兩處地方的學生一同拍手歡唱,課堂氣氛很活躍。
“為解決鄉村基層學校師資力量相對薄弱、教學資源相對匱乏等問題,江洛小學持續對江洛學區轄區內部分學校開展‘專遞課堂’活動。每周2節英語課、2節音樂課、1節科學課,實現了設備、課程等教育資源的融通共享。”江洛小學校長劉新星介紹說。
來到隴南市徽縣實驗小學,六年級(9)班學生張冬寅和同學們正在創客教室參加創客教育興趣小組活動,學習計算機編程、數據模塊運用、人工智能等方面的知識。“學校還打造了模擬天文天象館、航天航海館、科創體驗長廊等,極大地激發了我們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的積極性。”
“依托學校的‘軟硬件’資源,學生們快速成長,我們也不斷進步。”徽縣實驗小學教師李星星說,這幾年,該校將數字技術與學科教學深度融合,探索“互聯網+名師工作室”的城鄉學校教師互助研修模式,構建起與山東青島、甘肅部分城市和鄉村學校之間同學科教師的立體化、多方位協作網絡互助教研體系,共享數字化發展新機遇。
不僅是定西市、隴南市,全省各地都在大力推進中小學教育數字化建設與應用。據統計,2014年至2022年,依托“全面改薄”“能力提升”等項目,全省統籌項目資金34.29億元,為11255所義務教育學校配備各類信息化設施設備35.98萬臺,在貧困地區中小學和教學點建設“班班通”教室8.72萬個,全省中小學互聯網接入率達100%。
在教育數字化轉型背景下,中小學傳統課堂正在發生變革,高校“大思政課”也真正做到課堂大起來、內容活起來、視野廣起來……
仲春時節的天水師范學院花香怡人、書香沁心。走進該校紅色文化教育體驗館,學生們或在紅色書苑、紅色創業空間讀書交談,或通過VR虛擬互動體驗、360度環幕沉浸式體驗、智慧墻等現代科技手段重溫中國共產黨的光輝歷程。
“我們致力推動人工智能等現代信息技術在思政課教學中應用,將實境感悟與虛擬體驗相結合,建成了功能齊全、科技感突出的紅色文化教育體驗館。”天水師范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黨總支書記劉建軍介紹。
該館自2021年建成運行至今,累計接待萬余人次參觀學習。天水師范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張敬花說:“2021年,學校入選首批甘肅省紅色基因傳承示范校,該館也獲批甘肅省社會科學普及示范基地。現在,這里已成為當地甚至全省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紅色文化教育的重要基地。”
大學、中學、小學,一路走過,時時新鮮、步步驚喜。針對“教育數字化能給甘肅帶來什么”這項議題,結論也逐漸明晰——
“數字化有利于解決我省優質教育資源不足、配置不均衡等問題,快速高效填補教育洼地,大力促進教育公平,是我省教育‘變軌超車’的重要引擎。”省委教育工委書記,省教育廳黨組書記、廳長張國珍介紹,近年來,我省深入實施國家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已走出一條欠發達地區教育數字化特色發展之路。
“今年,我們提出創建數字化戰略行動助推教育現代化示范區,就是要以教育數字化推動教育變革和創新,繼續推動教育開拓新賽道,構建數字化引領教育現代化發展新格局,加快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張國珍說。
- 2023-04-07甘肅省首次實現瀝青路面攤鋪“無人駕駛”
- 2023-04-07甘肅新型產業發展書寫“綠色傳奇”
- 2023-04-07甘肅首次使用無人駕駛集群全智能鋪設路面 科技筑路帶來新體驗
- 2023-04-062023年甘肅計劃投資27億元興水利保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