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甘肅網9月18日訊(西北角·中國甘肅網記者 宋芳科)甘肅省交通運輸系統以項目建設“百日攻堅”為突破口,穩步推進交通項目建設。G30連霍高速高臺元山子出入口新建項目,計劃今年國慶節前通車。被稱為武威向南快速通道的武威至仙米寺公路,目前完成路基工程95%,橋梁工程80%,隧道工程52%,預計2024年11月建成通車。

目前正在建設的G213線元山子至白莊子段升級改造項目正在加緊施工。該項目起點位于張掖市高臺縣元山子村,接G213線,終點位于肅南縣白莊子村,與G213線肅南至祁連段順接,全長55.365公里。全線采用雙向兩車道二級公路技術標準建設,設計速度60km/h,路基寬度10米,路面結構采用高性能改性瀝青混合料及瀝青混凝土。該項目是G213策克至磨憨公路的重要組成路段,也是肅南裕固族自治縣通往酒泉、新疆等地的便捷通道,是G30連霍高速、G312線與肅南裕固族自治縣連接的主要公路,計劃2023年年底建成主體工程。G30連霍高速高臺元山子出入口新建項目,計劃今年國慶節前通車。

武威至仙米寺公路全長55.597千米,是G569線曼德拉至大通公路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蒙甘青三省區之間重要的便捷通道,是東北地區和內蒙古東部地區經西寧進入西藏的便捷通道。2021年10月25日開工建設,目前完成路基工程95%,橋梁工程80%,隧道工程52%,累計完成投資43.55億元,完成總投資的71.6%,計劃于2024年11月建成。
武仙項目穿越甘肅祁連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實驗區,生態極其脆弱敏感。為減少公路建設大開大挖破壞山體和植被,在前期路線設計時盡量多采用橋隧的方式降低路線對生態環境的影響。施工過程中,對紅線范圍內進行了封閉圍擋作業,避免了施工過程中越界;將預制場、拌和站等施工臨時設施布設在公路用地紅線內,減少了臨時占地,保護了生態環境。

武仙項目嚴格執行各項環水保措施,將橋梁樁基泥漿進行不落地全收集式處理,確保不對保護區內水體和環境造成污染,拌和站水泥罐采用脈沖式除塵技術,保證了零排放、零污染,拌和站和生活區設置三級沉淀池,經沉淀過濾后的廢水用于場地內灑水降塵和混凝土拌和。
為減少棄渣,提高建筑垃圾固廢利用率,武仙項目施工中將隧道洞渣進行破碎加工再利用,加工后的機制砂、碎石等材料用于項目建設,既節約了項目施工成本,降低了工程造價,又減少了水土流失,保護了生態環境。

四溝咀特長隧道全長4860米,穿越地層主要為花崗巖、砂巖、砂巖夾泥巖,含水量高,洞身穿越一處斷層破碎帶,巖體極易破碎,施工難度很大。是武仙公路的控制性工程之一。隧道施工過程中,一方面,采用專用錨桿機提升系統錨桿施工質量;另一方面,通過自行式仰拱液壓棧橋與便捷式仰拱曲面模板相結合的方式,實現仰拱與填充的分層澆筑,確保仰拱施工質量。同時,積極采用微創新、微改造,進一步提升精細化施工水平。截至目前,隧道左線累計掘進2470米、右線累計掘進2650米。
- 2017-06-06甘肅省35個重點交通建設項目集中開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