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加強黃河流域生態保護 推動隴原高質量發展】
保護“母親河” 建設“幸福河”
本報評論員
黃河安瀾,國泰民安。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是中華民族和中華文明賴以生存發展的寶貴資源。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是事關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千秋大計。
千百年來,黃河同長江一起,哺育著中華兒女,孕育了中華文明,以百折不撓的磅礴氣勢,塑造了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民族品格。然而,黃河也是災害頻繁的“憂患河”,由于挾帶大量泥沙,自古“多淤、多決、多徙”,曾給沿岸百姓帶去深重災難。新中國成立后,各族人民在黨的堅強領導下,同心協力、不懈奮斗,從“被動”治河走向“主動”治河,終于結束了黃河泛濫的歷史。但是,這條大河仍“體弱多病”,水患尚未完全消除。究其原因,既有先天不足的客觀制約,也有后天失養的人為因素。這些問題,表象在黃河,根子在流域。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從中華民族和中華文明永續發展的高度,作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重大戰略決策。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深入沿黃省區實地考察,并先后在鄭州、濟南召開座談會,親自擘畫、親自部署、親自推動,提出“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的治水思路,發出“讓黃河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的偉大號召。堅定不移沿著習近平總書記指引的方向,沿黃省份共同抓好大保護、協同推進大治理,持續改善流域生態面貌,不斷加快產業轉型升級,經濟社會發展質量和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升。
甘肅是黃河上游省份。滔滔黃河,蜿蜒奔涌,入甘南、臨夏,穿蘭州、白銀,流經我省900多公里。重要的地理位置,突出的生態功能,賦予甘肅特殊而重大的歷史使命。2019年8月,習近平總書記視察甘肅,首次提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這一重大問題,并語重心長地叮囑我們,甘肅是黃河流域重要的水源涵養區和補給區,要首先擔負起黃河上游生態修復、水土保持和污染防治的重任。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進一步強調,上游要以三江源、祁連山、甘南黃河上游水源涵養區等為重點,推進實施一批重大生態保護修復和建設工程,提升水源涵養能力。
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殷殷囑托,省委省政府團結帶領全省人民攻堅克難、勇毅前行,堅決扛好“上游責任”、切實發揮“前端作用”,努力推動黃河國家戰略落地見效。圍繞生態修復、經濟轉型、文化傳承三大任務,精心構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規劃體系,謀劃實施水源涵養、水土流失治理、防洪能力建設等一系列重大工程;同時,大力度解決突出生態環境問題,系統化開展區域流域綜合治理,持續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全方位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綠色轉型。今年8月,又出臺《甘肅省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條例》,為持續有效推進我省黃河流域高水平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奠定法治基礎。
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景更美。放眼隴原大地,一幅山川秀美的生態畫卷正在徐徐鋪展。從城市到鄉村,綠色發展理念深入人心,綠色低碳循環發展體系日益健全,清潔能源、先進制造、通道物流、文化旅游等生態產業快速崛起,全省經濟發展的“含綠量”大幅提高。成績來之不易、令人振奮,但我們更要清醒看到,甘肅生態環境整體脆弱狀況尚未根本扭轉,生態文明建設正處于壓力疊加、爬坡過坎的關鍵期,鞏固成果、擴大成效的突破期,整體推進、標本兼治的攻堅期。加快建設美麗甘肅,推進黃河國家戰略實施,必須咬定目標、腳踏實地,埋頭苦干、久久為功,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現代化道路,讓黃河真正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以尺寸之功,積千秋之利。保護和治理黃河,是一項長期的戰略任務,必須著眼全局、形成合力,既謀劃長遠,又干在當下。全省上下要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講話和指示精神,切實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安排部署和工作要求,把實施黃河國家戰略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堅決擔好上游責任使命,扎實抓好重大任務落實。要準確把握“黃河流域重要的水源涵養區和補給區”功能定位,深入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全面加強生態修復、水土保持和污染防治,堅決筑牢黃河上游乃至國家西部重要生態安全屏障。要準確把握保護和發展關系,加快推動產業結構和能源結構綠色低碳轉型,有效推進黃河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更好助力甘肅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大河奔涌,奏響新時代的澎湃樂章。讓我們勠力同心、接續奮斗,保持歷史耐心和戰略定力,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用“功成必定有我”的歷史擔當,一張藍圖繪到底,一茬接著一茬干,為新時代的“黃河大合唱”,譜寫更加精彩的甘肅篇章!
- 2017-01-20隴周刊(2017年 第3期)
- 2017-01-26隴周刊(2017年 第4期)
- 2017-02-10 隴周刊(2017年 第5期)
- 2017-02-17 隴周刊(2017年 第6期)